无胡不成商。这是民间谚语,晚清历史上就有“中兴将相什九湖湘”之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于咸丰二年(1852年)奉命帮办湖南团练,摈除清代八旗、绿营的旧制陋习,仿明代戚继光之营制,招募乡民,编练成一支新型地方武装。至1854年初,已编练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加上兵勇、夫役工匠等,共一万七千人,人称“湘勇”或“湘军”。这种书生加山农的独特,兵随将转,兵为将有,一改自北宋以来“兵无常帅,帅无常兵”的军事准则,形成了地方武装势力。湘兵吃苦耐劳,骁勇善战,从此湘军取代绿营成为清军主力。经过不断扩充,至1859年湘军集团兵力约有十四万人,鼎盛时兵力达五十多万人,以后军中战将骨干以三湘子弟为多,因而出现了“无湘不成军”的民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