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妖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的江苏雨花台导游词范文(6篇)

最新的江苏雨花台导游词范文(6篇)

来源:易妖游戏网

最新的江苏雨花台导游词范文

  雨花台因雨花台产雨花宝石,古人将这一带山岗称为“聚宝山”和“玛瑙岗”,孙吴时还称其为“石子岗”。至于雨花台的来历,还有传说: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时,有位叫云光法师的和尚,曾在岗上的高座寺讲经说法。他的一片诚心感动苍天,顿时落花如雨,变成宝石,于是人们就把那里称为雨花台。明、清时期,那里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成为江南登高览胜的佳地。由于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故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有”金陵南大门”之称。自古以来,雨花台为兵家必争之地。东吴孙策破刘繇、南宋金兵入侵、太平天国保卫战、辛亥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再次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饱受战火的摧残,花雨不现。,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南京成为反动统治中心。在20xx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在雨花台残酷杀害了十多万名党员和各界爱国志士,雨花台的每一块山石都浸透了先烈的鲜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烈士的忠骨。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人民为缅怀先烈,在雨花台建立了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和烈士事迹陈列馆等,使那里成为人们瞻仰烈士的纪念地。烈士陵园北侧建有高约11.7米的花岗石陵门,隐含走十

  月的道路之意。门内为陵园广场,广场周围种满了青松翠柏和名贵花木。广场南端矗立着一座巨型烈士就义群雕,令人肃然起敬。这座雕塑于1980年建成。整座塑像由大小不等的179块花岗石雕塑而成,高10.3米,宽14.2米,厚5.5米,重达1300吨,生动地展现了党的工作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战士、学生和报童等九位烈士英勇就义前不屈的光辉形象。他们有的昂首挺胸,有的镇定自若,有的怒目圆睁,有的咬牙切齿,栩栩如生,神态逼异,充分表现了志士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雕塑后面是当年杀害烈士的刑场之一,称为“北殉难处”,在中台岗的东、西两侧,还有“西殉难处”和“东殉难处”。据统计,在20xx年的统治时期,从全国各地被捕后押解到南京,在那里被杀害的爱国志士多达十万之众。有恢代英、邓中夏等。

  雨花台主峰峰顶平台上耸立的是烈士纪念碑,原碑为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难烈士万岁”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集毛书迹而成。新建的纪念碑碑体上“雨花台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由题写。我们面前这个清水盈盈的水池叫倒影池,长72米、宽26米,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将纪念碑和纪念馆的倒影在池两端显现出来,构成独特的景致供人们欣赏。倒影池南北两端各有一块花岗岩和大理石质地的照壁,北面的照壁上用汉、壮、蒙、维、藏五种民族文字镌刻的《国际歌》,南面用五种文字镌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倒影池南端两侧有两座相对矗立的高5.5米的圆雕,一位战士手握钢肃立,一位少女扶手胸前,他俩神情严肃,目光柔和,表达了人民群众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主题。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位于雨花台任家山上,是由原先的安隐寺改建而成的,1956年正式对外开放,1983年重建,为两层白色古典式建筑,馆名由题写。馆内收集了1000万字史料和1500件实物,展示了辉代英、邓中夏等71位烈士的照片、遗作和辅助材料800多件。“忠魂亭”由南京30万党员捐款240万元于1996年修建的,由东南大学的齐康教授设计,“忠魂亭”三字由亲笔题写。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最新的江苏雨花台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各位来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此刻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在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的北大门,在开始游览之前,请大家听我说一个传说故事。

  故事发生在南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当时的佛教十分盛行,雨花台一带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相传一位叫云光法师的高僧,就在那里一处峰高林深,禅境幽远的地方设坛讲经说法。高僧佛学深厚,口吐莲花,滔滔不绝,闻道者,如痴如醉,集聚数日不散。这天,讲经坛上,飘过几朵彩云,突然天光一闪,顷刻间,七彩花儿,如雨坠下,遍布山岗。却道是那云光说法竟使天神动了真情,泪眼婆娑。从此高僧讲经处便留下了雨花台之名。而落下的七色花便幻化为大家熟知的雨花石。

  其实,雨花台的真正得名,还得从地质上说起。各位此刻站的位置是古长江的河道,那时,滔滔江水,就在我们的脚下翻卷。之后由于地壳变动,江道北移,造成砾石沉积,地质上称为"雨花石层"。其石呈卵形,质含玛瑙,光彩晶莹,五色斑斓,纹络旖旎。由于那里地势较高,到达海拔60米,又盛产雨花石,故称雨花台,当是名符其实的。

  因雨花台最高海拔60米,是我们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20_年,蒋介石背叛。雨花台成为他志士的主要刑场。据不完全统计,从1920_年到1949年间,在那里牺牲的党人、志士,竟在十万人以上。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缅怀先烈,党和决定在此修建雨花台烈士陵园。此刻,雨花台烈士陵园不仅仅是南京市进行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的基地,也逐渐成为南京市著名的景点。

  江苏的雨花台导游词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各位来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此刻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在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的北大门,在开始游览之前,请大家听我说一个传说故事。

  故事发生在南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当时的佛教十分盛行,雨花台一带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相传一位叫云光法师的高僧,就在那里一处峰高林深,禅境幽远的地方设坛讲经说法。高僧佛学深厚,口吐莲花,滔滔不绝,闻道者,如痴如醉,集聚数日不散。这天,讲经坛上,飘过几朵彩云,突然天光一闪,顷刻间,七彩花儿,如雨坠下,遍布山岗。却道是那云光说法竟使天神动了真情,泪眼婆娑。从此高僧讲经处便留下了雨花台之名。而落下的七色花便幻化为大家熟知的雨花石。

  其实,雨花台的真正得名,还得从地质上说起。各位此刻站的位置是古长江的河道,那时,滔滔江水,就在我们的脚下翻卷。之后由于地壳变动,江道北移,造成砾石沉积,地质上称为“雨花石层”。其石呈卵形,质含玛瑙,光彩晶莹,五色斑斓,纹络旖旎。由于那里地势较高,到达海拔60米,又盛产雨花石,故称雨花台,当是名符其实的。

  由于雨花台是我们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故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有“金陵南大门”之称。自古以来,雨花台又为兵家必争之地。东吴孙策攻破刘繇就在那里。南宋金兵入侵,曾在雨花台扎营;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饱受战火摧掠,荒芜凄凉,花雨不现。

  从刚才的传说故事中,我们必须会联想到雨花台必定是很美的地方,不错,历史上雨花台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那里山岗起伏,林木葱笼,流水清泉,鸟语花香,名胜荟萃。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登临览胜,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诗词佳作。南宋《丹阳志》载“江南登临之地”即有雨花台,明、清两代又分别被列入“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1927~1949年,雨花台上又书写了一页惊天地、泣鬼神的篇章。数万中华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在雨花台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先驱者之歌。

最新的江苏雨花台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古都南京,我是来自旅行社的导游,,大家能够叫我,在我身边的便是司机王师傅,有王师傅在,大家能够放心、安心、开心的随我游览。最后期望大家有一段愉快的旅程,这天我们将要去游览的是南京城南的著名景点雨花台。

  雨花台位于南京城南,在中华门外约1公里的地方,这一带是宁镇山脉的余脉,自六朝至近代此地素为兵家所重,是攻据南京的必争之地。雨花台原名石子岗,长陵,到唐朝的时候才改称为雨花台。关于雨花台的得名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南朝时期,有位高座寺的云光法师在山顶说法讲经,精妙绝伦,感动了佛祖,佛祖散天花以示褒扬他。顿时天花乱缀,落花如雨。天花坠地之后就变成了雨花石。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其实山上本就多五彩卵石,遇雨即现花纹,格外新丽多彩,晶莹剔透。所以雨花台又叫玛瑙岗、聚宝山。

  蒋介石叛变后,雨花台成为他烈士的主要刑场。1949年12月14日,南京市决定建立雨花台烈士陵园。此刻,雨花台不仅仅是南京市进行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基地,也逐渐成为南京市著名旅游景点。景区分为六大功能区,分别是烈士陵园纪念区、名胜风景区、雨花游乐区、雨花茶文化区、雨花石文化区以及生态度假区。

  此刻我们来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北大门,也是入口的正门,由两根花岗岩门柱组成,上面雕刻着两只巨大的花圈,表达后人对先烈的怀念和崇敬。石柱高11.7米,隐喻11月7日爆发的十月。毛曾说“十月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党由此才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从大门进入陵园广场,广场有三层,四周种植雪松、龙柏、红枫、冬青、腊梅等常绿树木,中间花圃种植四时花草。在广场第三层平台上是烈士群像巨型石雕,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那里原址为北殉难处。1980年清明节前,大型的花岗石雕像落成。石雕由179块花岗石拼镶而成,像高8.5米,宽14.2米,厚5.5米,底座3米,总重1374吨。这座石雕塑造了九个先烈就义前坚贞不屈的形象,其中有党的工作者、工人、战士、农民、学者、学生、报童等。塑像以上实下虚的手法,着重刻画了先烈就义前的面部神态,细腻地表现出了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工、农、党员怒目圆睁,宁死不屈;女党员平静自若,临危不惧。群雕下部虚刻,刀法粗犷,着力表现了烈士崇高伟岸的形象和坚定不移的立场。这座群雕是全国各地雕刻家群众创作的成果,得到过著名艺术大师刘开渠、王朝闻等人的亲自指导。

  由群像东、西循路上即为雨花台主峰。主峰纪念碑就巍然耸立在那里。原先的雨花石烈士纪念碑立于1950年。正面是同志亲题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金字,题字上方是一颗红色五角星。此刻我们所看到的是19年新建的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有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碑的背面是由武中奇书写的江苏省及南京市所立的铭文。碑高42.3米,隐含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的日期。纪念碑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构成,碑综合表现了火炬、旗帜、和鼎三种形象,碑座为缓坡式的四方基座,基座的正南方屹立着一尊高5.5米,重五吨的烈士铜像,象征者坚贞不屈和追求自由的坚定信念。纪念碑前的平台上有三个巨型的花环。这些花环同时也是地下展厅的采光天窗。花环两侧各有五具象征性的石棺,棺盖上刻着花圈。平台前端是两尊仿古纪念鼎。

  纪念碑下还有一层平台。平台的四周环以廊庑。廊庑的后墙上是有由全国著名的书法家赵朴之,欧阳中石,武中奇、萧娴等36人书写的3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思想的里程碑式的经典文献:东廊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党宣言》,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和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西廊是的《新民主主义轮》。廊庑的碑刻全长144米,共由180块黑色花岗岩石碑组成,全文47043字,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代碑廊。

  走下碑前的台阶继续向南参观。前方长方形的水池叫荷花池,因其能巧妙地将纪念碑和纪念馆的影像在池中的南北两端的水面上显现出来,所以又叫倒影池。荷花池的北面是巨型的“国际歌碑”。国际歌由欧仁·鲍迪埃作词,迪盖特作曲。石碑上部刻着《国际歌》的五线谱和三段汉语歌词全文;下部分分别用壮文,维吾尔文,藏文和蒙古文刻着《国际歌》歌词全文。荷花池南立有“国歌碑”,模式与国际歌碑相同。荷花池畔,有两尊男女青年塑像。一个是持脱帽的军人,一个是低头默哀的女青年,表现了青年一代对先烈的无限追念。国际歌的南面便是雨花桥,因上刻有梅花图案,所以又叫梅韵桥。

  经过雨花桥,就来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这是著名的建筑大师、东南大学教授杨廷宝先生生前的最后一件作品。馆形似一“凹”字,正中为一重檐主堡,其正门上方镌刻着“日月同辉”的标准图案,门庭上方有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名。整个建筑以乳白色的琉璃瓦为屋顶,花岗岩贴墙面,白色的大理石为窗框,再加上精美的石雕、石廊、石几、石阶,把纪念馆装点得更加庄重肃穆,典雅古朴。

  此刻我们看到的是为迎接建党90周年,在20xx年的时候扩建的。这次扩建是的纪念馆的总展出面积增加到了6000平方米。新馆采用一流的新媒体手段,运用国内一流的声光电设备,全景式展示了党史的篇章。其中具有点睛之笔的便是序厅中的“雨立方”,它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美总设计师韩立勋设计,此刻大家看到的秀铭是集合烈士家属,少先队员等各行各业的人们,一齐执手绣出的,寄托着对先烈的缅怀。

  新的陈展以“中华民族之崛起”为主题。上版陈列邓中夏,恽代英等170位烈士的生平事迹,用8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场景,35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烈士伟大崇高的人格和真实感人的形象。英名榜上留有2401位烈士的姓名。陈列分为:序厅,基本陈列、光荣厅,专题厅和幸福厅五个版块。新展厅的资料时间跨度从大事情开始,至南京结束。分为《投身大洪流》、《在探索中国的道路上前仆后继》、《石城周边的抗日烽火》以及《冲破黑暗迎接光明》四个部分。还首次完整的呈现中国南京地下党的发展脉络,将南京地下党遭遇八次破坏的经历及牺牲的23位烈士的专题厅进行重点展示。

  出雨花台纪念馆,我们便来到纪念馆广场,广场正南方水池是思源池,意为饮水思源,在思源池边,有两组墙式“忠魂颂”浮雕,撷取八个经典片段,深浮雕表现的是“狱中斗争”和“刑场就义”;浅浮雕表现的是南京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斗争片段,都表现了南京地区的历程。前方丘上建有忠魂亭,为灰色花岗岩的贴面,亭为覆钟形,意为我们要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它长宽各5.8米,高8.3米,这是1966年7月1日,用南京市的30万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240万元和雨花台烈士陵园追加的60万元而建成的。朝北的横额上有亲自题写的“忠魂亭”3个金字。

  来雨花台参观,我们定少不了看雨花石,雨花石由长江和秦淮河等水流从远处搬运而来,后由于地壳运动,原先的沙砾层露出,而沙砾石层的主要组成就是雨花石。品鉴雨花石讲究“质、色、形、纹”四字。质即为质地,以通透晶莹者为上;色即颜色,以稀有罕见的黑或绿为上;形就是形状和花样,以类山类水等酷似者为上;纹就是回纹,以规则有序变化较大的为上。

  除此之外,那里还有著名的雨花茶,虽然在我国的名茶中很罕见,但它的生产历史却十分悠久。南京在唐代时就已经种茶,不仅仅是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有记载,更有陆羽栖霞寺采茶传说为证。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冲泡后,茶色碧绿而清澈,回味甘甜,有止渴精神,消食利尿等功效。

  除了有好茶,还有一股清泉,名为永宁泉,号称:江南第二泉,现景区内还有二泉茶室,而茶社前走马式的台阶正中有江南第二泉大理石匾额,则是康有为的女弟子萧娴题写的。

  此刻位于雨花台风景区内的高座寺是20xx年复建的,原名甘露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寺内的主体建筑不同于普通的佛教寺院,除建有天王殿、大佛殿,斋堂等传统寺庙建筑外,还修建有观音应愿堂、祈愿堂、灾难馆、聚缘堂等建筑。

  雨花台的介绍就先到那里,谢谢!

最新的江苏雨花台导游词范文

  大家明白雨花台的主峰高度是海拔60米,如果有的朋友觉得不够高的话,还能够在地下展厅乘电梯直达碑顶,到达海拔102米的高度,远眺金陵通衢广厦,俯瞰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秀色。

  此刻我们下至纪念碑一层平台。从那里向南望去,倒影池、纪念桥、纪念馆、忠魂亭等建筑依次映入眼帘。整个建筑群,依地势而建,布局流畅,错落有序,肃穆庄严,气势恢宏。

  雨花台主峰峰顶平台上耸立的是烈士纪念碑,原碑为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难烈士万岁”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集_书迹而成。新建的纪念碑碑体上“雨花台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由_题写。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位于雨花台任家山上,是由原来的安隐寺改建而成的,1956年正式对外开放,1983年重建,为两层白色古典式建筑,馆名由_题写。馆内收集了1000万字史料和1500件实物,展示了辉代英、邓中夏等71位烈士的照片、遗作和辅助材料800多件。

  今天,当我们踏着雨花台洒满烈士鲜血的陵园上地,凭吊为捐躯的先烈们时,先烈那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地为理想而奋斗。

最新的江苏雨花台导游词范文

  雨花台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雨花石是这里的特色,但并不产于这里(产自南京六合)。

  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

  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2个紧紧相依的山岗组成:东岗名为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历史上曾将向西延伸至安德门外的西岗(即石子岗),与前两个山岗合称聚宝山,明朝的南京南门──聚宝门(今中华门),即由此山而得名。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党人和群众达10万之多。

  雨花台还是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吟咏之地,从李白、王安石、陆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鲁迅、田汉、郭沫若、刘海粟、陈运和,都留下了吟咏雨花台的优美诗篇。由于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豫章太守梅颐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将岳飞在此痛击金兵;此后的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渐荒芜。

  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陵园大门由花岗石砌成,高11.7米。大门内三面环山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烈士群雕,雕像高10.3米、宽14.2米,由179块花岗石拼装而成,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花岗石群雕。雕像采用了上实下虚的手法,着重刻划了烈士的面部神态。两侧的环陵大道可直达雨花台主峰,主峰上矗立着一块42.3米高的石碑,碑身正面镌刻着亲笔题写的"烈士纪念碑"七个金字,背面刻着纪念碑文。碑前还竖有一座高5.5米的烈士青铜塑像。在纪念碑南边的山岗上还有一座呈"U "字型,颇具民族风格的花岗岩结构的大型建筑--"烈士纪念馆"。馆长94米、宽49米,主堡高26米,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馆内陈列着烈士们的遗像、遗书和遗物等。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近年来,新、复建了雨花阁、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人马冢、甘露井、曦园、怡苑、梅岗等20余处名胜古迹和楼台亭阁馆。

最新的江苏雨花台导游词范文

  一座灰色的大理石上刻着三个红色大字:“雨花台”。我和母亲注视着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下定决心要在这山上走一遭,才不负此行。

  深绿色的松柏在坡上郁郁葱葱,我们拾阶而上。正是下午一点多钟,阳光始终火热的炙人。走过上下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两排高大的雕像墙。洁净的汉白玉,一群男女或站着或曲着腿,手上全带着手铐。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女子,她手带着镣铐,却将手向上高举着,站立着,挺直了脊背,一头齐肩短发飘在脑后,双眼射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光芒,有着愤恨、有着不甘、更多的是一股顽强不屈的坚定信念。藏在树丛间的音响,是女音。低沉地诉说着这些年轻烈士的英勇事迹。在墙上的他们没有一点畏惧,全部都以一种憎恶的坚决看着前方。他们是在怒斥敌人的冷酷与卑鄙吗?还是在向敌军和世人表示自己永远不会背叛祖国且坚信总有一天正义会战胜?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们向着林荫道上走去。挺拔的松树直指苍天,墨绿的不屈着。夏虫在林间此起彼伏,几点阳光从枝丫的缝隙中漏下来,似碎金。闷热的气息钻入肌肤,额头开始渗出细汗,不知不觉,我们看见了一片空草地,悄然走上,一座比树木矮些的石碑竖立着,是小型的烈士英雄纪念碑。一条窄窄的羊肠小径在已经枯黄一小片的草地上铺向它,显得孤独而寂寞,几乎没什么人会注意到。

  停留了一会儿,我们继续向前。阳光已经变得无比炙热,火辣辣地烤着整个世界,时针已指向三点。双腿酸胀而麻木,踏在黑色的石子路上,有些机械,衣背已经完全湿透。到了!到了!几百级台阶连上一个平台,上面矗立着一座高大的汉白玉石碑,是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入口处的台阶是一对青年男女的'雕像,一左一右微低着头,在为烈士默哀。高大的石像流露出一种悲哀,缅怀着所有烈士的生命。一面碧水的湖泊在微风下晃动着倒影,一切都呈现出一种沉重的墨绿色。

  我们顾不上辛劳与疲惫,怀着虔诚的心情,爬上这几百个台阶。抬头仰望着,气氛庄严而肃穆。蓝的天,白的云,天宽地广,人们在它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我也不顾炎热的太阳,拖着酸疼的腿向前奔去。至碑前,只见一簇火苗在碑前燃烧,那是永远不灭的之火。有一块红色的大碑罩在一个玻璃框中,上面是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们的子孙们会经常来这里。一群白鸽栖息在碑上,洁白映衬着洁白,还原成人性中最坚韧的本质。

  或许世界上不只雨花台这样令人震撼的地方,但它却让我第一次实实在在地被这种民族气节所震动,亲身经历了这样的博大与神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