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妖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来源:易妖游戏网


17《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南武实验小学 孙广茹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文本语言简洁、传神,采用白描、对话、举事例等多种表现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呼之欲出。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闰土的赞扬和无限羡慕,也充分表达了“我”对那段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的珍惜和怀念之情。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初识鲁迅”,单元共由四篇课文组成。本文是唯一一篇鲁迅自己写的作品,另外三篇都是别人回忆或纪念鲁迅的作品。所以本文自然肩负起学生与鲁迅直接对话的重担,通过感受鲁迅语言文字的魅力,认识鲁迅笔下的人物,丰富对鲁迅大文豪这一身份的认识。

【学情分析】

在四、五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借助老师提供的目标明确的预习提纲,六年级学生完全有能力把课文读通顺、流利,自学生字词,初步提炼小标题。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知识点也不需要在课堂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重复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字词的学习,课文小标题的概括,均以预习检测的形式进行。留更多的时间,围绕“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这一重点组织教学活动。

六年级的学生能完成写人记事的文章,但往往选材不够典型;他们知道要运用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却不知道该怎样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描写的方法以突出人物形象。这需要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地叙述。

这篇文章独特的开头,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这样独特的布局,是学生第一次见的,景——人——物所构成的画面,也是值得学生借鉴的写法。聚焦独特的开头,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品味语言,模仿写法,以整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词,了解具有农村特色的词语,理解文白交织的语句。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手法,体会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 3.品味第一自然段,揣摩作者的表达意图,学习以画面开头刻画人物特点的写法。 4. 初步认识鲁迅,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拓展阅读鲁迅的作品,感受鲁迅笔下鲜明的人物

形象。 二、教学重点

1、感受少年闰土的形象。 2、学习以画面开头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1、揣摩作者以画面开头的写作意图。

2、尝试运用“人——景——物”构成画面的写法。 四、教学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对整个单元、本片课文进行文本解读,搜集鲁迅的作品及人物形象。 2、制作课件、设计《预习纸》和《工作纸》。 3、学生课前根据《预习纸》要求进行预习。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感受少年闰土的形象。

2、聚焦独特的开头,体会作者表达意图,品味语言,模仿写法。

板块一:初识鲁迅,了解经典形象。 1、简介鲁迅及作品 2、介绍闰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介绍鲁迅及鲁迅的作品、鲁迅笔下的人物,紧紧把握单元的重点,给学生强烈的整体感。】

板块二:检测预习,梳理课文脉络。 1、堂听生字词,同桌订正。 2、了解“秕谷、装弶”的意思。 3、同桌互读多音字句子。 4、订正文白互译连线练习。 5、梳理文脉,感知课文大意。

6、小结:课文就是按照“我”和闰土相识到相处到离别的顺序写的。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已完全具备学习的能力,包括识字、归纳小标题、认读多音字等的能力。有效地设计预习能使得课堂效益翻倍。课堂上,以听写、解释词语、同桌检查多音字等方法检查预习,既体现了学生的能动性,也体现了年段目标,最重要是留更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发现文章秘妙和运用。】

板块三:阅读事例,感受闰土形象

1、默读事例,想一想,从这些事例中,你体会到一个怎样的少年闰土?然后以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4、小结:课文通过四件事例,让我们体会到一个勇敢机智、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得少年闰土。几事表人,能从不同方面表现人物的特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也是我们这个单元要学习的写作方法。

5、闰土给我讲述的四件事情中,哪些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

小结: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例可以详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也需要详写。

6、过渡:看瓜刺猹是其中详写的事例。如果你就是少年闰土,你当时是怎样向作者绘声绘色地描述“看瓜刺猹”的过程的呢?下面,请同学们现在座位上练一练朗读,待会儿,我来扮演作者,和你们合作朗读这个事例。

学生练习朗读“看瓜刺猹”事例。师生合作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评价这个“少年闰土”读得怎样?是否把这个人物机智勇敢的特点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感悟人物形象并说出体会和原因的能力,学生在五年级已经习得,所以感悟人物形象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以讨论、汇报的形式进行。在这一板块,学生更重要的任务,是揣摩作者详略安排的意图,感悟这种布局安排对表现少年闰土的形象的作用。】

板块四:聚焦开头,尝试迁移运用。 1、品读独特的开头,领悟独特的想象

(1)课文还有一个地方也写了“看瓜刺猹”,是哪一部分呢?出示课文第一段。

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写了什么?和文中事例片段比较,这两个部分有什么不一样?预设:这段写了闰土看瓜刺猹的场面。但是加上了环境描写。 (2)品读环境。

出示:环境描写的语句。

那我们先来品一品这短短的环境描写。请个同学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写了哪些景物,这样的描写给你怎样的感觉?

根据学生品读,相应突出描写景物以及颜色的词语。

闰土绘声绘色地描述,带给作者丰富地想象,仿佛置身于这样一个幽静的海边,齐读。 过渡:在这样的月色下,还有一个少年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请女同学来读这几句话。

(3)品读闰土形象语句。

在文中,多次描写了闰土的外貌,出示相关语句。

可是在文中的第一段,作者印象最深的记忆是什么?(依据学生回答,相应突出外貌描写的词语)

为什么在这一段,作者只选取了这几样特点来展开描写呢? (4)小结,回顾整体,体会写作意图。

课文的第一段很简单,聊聊数语,却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仿佛也看到了深蓝的填空,金黄的圆月,仿佛也置身于海边的沙地上,一个机灵活泼的农村少年就站在我们身旁。让我们美美地朗读这个部分,并且,努力把它背诵下来。

如果去掉这一段,文章直接从我认识闰土开始,你们觉得如何? 写人的文章,就是希望能够让文中的人物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独特的开头,就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激发读者走近人物,了解人物的目的。 2、巧用文本,练习写作。

过渡:文中,还有一件事例,也是写得比较详细的,那就是“雪地捕鸟”。下面,我们就尝试用上这种景物加人物的表达方法,改写这个事例,作为文章的开头。 (1)(PPT出示“雪地捕鸟”)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段落,边读边想象,你仿佛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景物,闰土是怎样装弶捕鸟的。 (2)汇报交流,尝试写作。

Ppt出示:环境:大雪过后的沙地

人物:装弶 远处的少年(年龄 外貌 动作)

(3)四人小组交流修改,完善,每小组推荐好的朗读给全班听。(2个)

如果用你们写的这个文段,作为文章的开头,少年闰土一开始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什么?(聪明、机灵)

4、迁移课外,拓展练习。

这个单元,我们要描写身边的一个小伙伴,你们也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来写文章的开头。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语用目标,是通过学生潜心朗读、仔细发现、实际运用才能达成。本课时将学习以画面为文章开头作为语用目标,既有利于学生领悟鲁迅的写作特色,又有利于学生掌握这种方法,运用于单元习作中。教学中借用“雪地捕鸟”的情境进行迁移,降低了选材的难度,又能进一步感受闰土的形象,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板块五:引出原著,激发阅读期待 1、引出原著,了解创作背景 2、引出中年闰土,布置课后作业。

3、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勇敢机智„„的闰土。下节课,我们将通过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继续感受鲁迅笔下鲜明的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阅读经典,归根到底是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原著。此环节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紧扣本课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原著中的人物描写。对鲁迅文学成就方面的了解,绝不仅仅是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可以完成的。第一课时从《少年闰土》入手,引出《故乡》的阅读。第二课时,将以《故乡》为起点,开启阅读鲁迅作品,感受鲁迅文学成就的大门。】

七、板书设计

17 少年闰土

初识 相处 离别

聪明 见多识广

勇敢机智

南武实验小学 孙广茹 二〇一六年一月十九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