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妖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记者眼中的国际农机展

记者眼中的国际农机展

来源:易妖游戏网
记者眼中的国际农机展

作者:暂无

来源:《农机市场》 2016年第11期

编者按:

尽管连日阴雨不绝,2016 中国国际农机展仍堪称盛事。各路农机人在短短三天内跑断了腿。见识了未见过的产品,错过了精彩的论坛,听闻了小道消息,没见着熟悉的人。匆匆数日,每个人收获挺多,但相信遗憾也不少。对于农机行业媒体而言,每年的国际农机展也是他们高度忙碌的时刻。尽管久经沙场的媒体们对展会阵势早已了然于胸,但硕大体量的展览面积和纷纭庞杂的信息,还是难免让记者同仁们有些力不从心。思考也好,调侃也罢,三天下来,记者们用各种视角冲印出对展会的迥异色彩。这其中,既带来了对行业现状的高度浓缩,也内含了对行业,对展会未来良性发展的美好期盼。

农业机械杂志 于帅

2016 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武汉落幕后的几天,行业到处都能看到对这个“亚洲第一、世界知名”农机展的解读,溢美之词有之,贬低之语更是不时发酵,有浅见,也有深思。

不管对国际农机展评论如何,但大家几乎公认的是,国际农机展代表着农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是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潜台词”。

不知不觉,这也是笔者第9 次参加以往被称之为“秋季会”的国际农机展,尽管时间不长,却也正好是我国农机行业发展“正当其时”的繁荣时期,同时也是从提“做大做强”到“大而不强”又到“做农机强国”的转变时期。

国际农机展给予每个转折以充分的展现,却也不是每个转变我们当时就能够读懂。就如,2016 年的国际农机展,很多人已经觉得乏善可陈,甚至有人用“死气沉沉”来形容。可是,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吗?

可以说,终端用户经过十几年行业快速发展的洗礼,已经变得特别理性,也逐渐变得更加专业,不再浮躁。而未来的中国农机行业,必定不是那些“跟风”用户的天下。于是乎,我们农机企业也好、经销商也好,对市场的理解和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已经产生了偏差。

谁的偏差大,谁就会先死掉;谁不去修正偏差,谁也会死掉。而如何修正偏差?这就不得不提改革,我们要有改革自己的决心。

现在或许大家对“二次创业”提得更多,但笔者相信,尽管农机行业距离宏观环境看似较远,当来年大家都在提“二次改革”的时候,农机行业也必须去践行、去改变。

中国农机化导报 金娟

近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国际农机展刚刚结束。作为一年一度的农机盛会,它一向是农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通过展会看行业,把握行业命脉,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振行业信心,让展会肩负了特殊的使命。

目前,我国不仅是农机的制造大国同时也是农机使用最多的国家,但不得不承认,我国多数农机产品仍然处于中低端水平,因此,农机升级换代刻不容缓。此次,以中国一拖400马力的无级变速拖拉机以及东方红LF954-C 的亮相惊艳全场,即便实现市场化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但足以表明我国农机制造水平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收获机械方面,玉米籽粒直收机大面积登场,预示着玉米籽粒机或将可能成为下一个市场竞争的重头戏。而随着国家的发布,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 粮改饲”也让青贮机在不久的将来与其他收获机分割天下。

当然,今年展会除了常规设置的拖拉机、耕整地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零部件机械外,多场论坛的召开更是让观众大饱眼福。观众不仅能在展区内见到国内外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农机产品,还可以在论坛中了解到各个细分行业的动态信息,可谓一举两得。

值得高兴的是,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展会少了些许的浮躁,多了些沉稳,特设的“一控二减三基本”绿色环保机械化技术专题展示、精准农业展区、农机科研创新展区、智能装备展区、全国大学生农业装备创新作品展区等专区,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让观众应接不暇。特别是作为首次亮相的农机图书展区,更是迎来了不少看客,为农机人学习、掌握、了解农机相关理论知识搭建了平台。

这些年间,中国国际农机展一直在努力寻求国际化与专业化的融合,希望通过展会,不断推陈出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制造水平,共同分享大数据资源。总而言之,今年的中国国际农机展不仅让参展企业展现了风采,更是满足了观众的需求,每个人都收获良多。

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韩瑞贞

一年一度的2016 中国国际农机展,无疑是农机人的暴殄盛宴,更是一个让农机人可以为之自豪的盛大节日。行业人亲切地称呼它为“秋季展”或是“全国会”。这样的展会,若您能来,它不会让您失望,如果您没来,有关它的各路报道也会纷至沓来地包围着您,让您感受到它的光彩。

作为中国农机化信息网的一名记者,有幸来到现场,感受至深,个体势单力薄难成气候。到江城次日,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地奔赴展场各个活动现场,唯恐落掉任何一个精彩细节,恨自己不能腾云驾雾。记者分身无术,奈何展会重量级活动实在太多,只叹展会的时间实在太短。

本次,作为主办方的三大协会,把国际农机展装扮的越发朴实而又不失华丽。它在万众期盼中闪亮地开幕,又在10 月28 日众望所归中完美谢幕。22 万平米的展场面积令人乍舌,13 万观众的熙熙攘攘场面也令其它展会望尘莫及。展会现场,可观的签约成交量让人不得不称赞,众多新产品也让观展群众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论坛和演示活动更让我们流连忘返。会场上看似冷冰冰毫无热度的农业机械,在互联网+ 农机背景诞生的种种联盟的裹挟衬托下,集体演绎成了一曲美妙动听的大合唱,余音回味无穷。

三天精彩纷呈,农机人别无选择,展会来去匆匆,唯有强健体魄。

中国农机推广网 袁玉菲

今年的中国国际农机展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回想展会举办的那几天,就好像十几万参展人员,数万种展出产品在22 万平米的地域进行了一场庞大会战。展场,亦如战场。

与时间的战斗。在阴雨连绵的几天里,行业领导专家,农机企业、经销商、农机用户从全国各地,从四面八方相聚武汉,每个团体或个人都在与时间斗争。领导专家要奔波于多个论坛或者产品发布会,尤其是企业产品发布会都集中在与开幕式相近的时间,并且都希望领导专家捧场;农机企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劲浑身解数吸引最多的观众,扫码送礼品的号角几乎响彻整个战场;参展观众要在展会短短两天多的时间里走遍自己意向的企业,了解心仪的产品。总之,不管哪个角色,时间都很紧张。

产品之间的战斗。产品发布会多到数不清,从发布会规模到产品,不仅是企业间的有形无声较量,也是产品之间的争奇斗艳。展商们用各路抢眼手段吸引观众,不管论相貌还是论性能,都是王婆卖瓜,记者认为不下地露真功夫,说多了也是白搭。

论坛活动的战斗。短短两天内,组织的论坛活动三十余场,看标题,每个论坛都很有内容,针对不同群体,很值得去听。但是很多论坛,开堂时座无虚席,退堂时寥寥无几,有点尴尬。不禁想问,同时期举行的众多论坛,有多少是让前往的听众“不虚此听”,又有哪些是“空谈误展”呢?

此外还有很多有形、无形的战斗,如企业宣传片声音分贝战,各类观展团抢人战,互联网和传统形式营销战等,想必每一个到场的人,都眼花缭乱,“仿佛身体被掏空”。

中国县域经济报 李劲元

入行较晚,没有赶上“骡马大会”时期,记者2014 年第一次参展,也在武汉。下雨、堵车、忙碌,依旧是“标配”,不同的是展会更专业、产品更高端、品牌也更有价值了。尽管行业形势低迷,但我们依然在武汉收获了信心。

自主品牌逐渐发力,龙头企业迈向高端。中国一拖400 马力无级变速重型拖拉机LW4004 接受检验;雷沃“海外并购”帽子戏法:阿波斯、马特马克、高登尼组团亮相;中联重科洲际平台高端拖拉机引人驻足。与之呼应,“小而精”的专业品牌继续深耕,勇猛玉米收涵盖摘棒、籽粒、青贮三大系列。中大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成主流,收获机主打高喂入量,玉米籽粒收成熟,农机具品质提升,经济作物、青饲料、秸秆还田等薄弱环节研发力度加大。自主品牌的提质增效,促使国际品牌更有“诚意”。爱科发布麦赛福格森新品;久保田布局全程机械化;约翰迪尔也展出8400 青贮机等重量级产品。另外令人欣喜的是,行业品牌意识增强。四平东风携玉米联合收获机卷土重来,上海牌拖拉机在湖北重获新生,天拖铁牛也在稳扎稳打。曾经的辉煌与今日的坚持,我们有理由对其抱有信心。同时,行业对山寨品牌的态度也变得零容忍,“纽何兰”成了过街老鼠。

日益精细的筹备工作让展会更专业化和国际化。配套活动增加,级别更高,也更深入行业痛点;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等7 家科研院所展示科研成果;第一届图书展等全新尝试也得以落实。中国国际农机展,越办越精彩。

中国工业报 陈栋栋

尽管行业景气度下降,但10 月底在鄂举办的中国国际农机展再次以其恢弘气势震撼登场,多项数据创历史新高。展商和观众的热情不仅未因连绵阴雨而减退,而且很多展台人气爆棚。展商们特别是国际巨头不再扭扭捏捏半遮面,均拿出拳头产品一较高下。

作为农机行业全球知名展会,中国国际农机展既是展示产品和品牌形象的绝佳场所,更是与竞争对手们比武过招一较高下的赛场。在举目四望千帆过尽的武汉博览中心,即便是外行也能很快看出一家企业的整体实力。

总体而言,中国本土农机制造业实力有所提升,但与外资品牌的差距依然较大,行业变革仍在进行中。包括并购重组等合资合作仍将继续发生。预计三到五年的时间的激荡,农机行业格局将趋于稳定。在此过程中,外资品牌的实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