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情境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刘玉粦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0期
【摘要】新课程物理教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呼吁物理教学回归生活,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倡导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出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本文主要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 【关键词】情境创设 兴趣 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物理难学\",这是发自大多数高中学生的心声。如何指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帮助他们学会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是物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探究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从教学的\"主体者\"转变为\"主导者\",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情境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真实、生动、具体、形象、适宜的场景或氛围,使学习生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知对象,以引起他们积极的态度体验、行为体验,激活情境思维,从而激发和吸引他们主动理解知识。 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开展情境教学? 一、 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法,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悬念是触发兴趣的情境之一。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引入课题时巧设悬念,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和动机,既指明思维方向,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播放苹果落地和月球绕地球运转的视频,提问学生为什么月球不会像苹果那样落地呢?通过创设的这个情境,激发学生探究万有引力的兴趣。再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拿出一把尺子,告诉学生这把尺子不仅可以测量长度,还能测量时间,并且能测量同学们的大脑反应时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能明白怎么用尺子测量时间。设置这样的悬念,激发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兴趣。
二、 利用实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动手做,动脑想,体验过程,创设真正的物理情境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如讲《日光灯原理》时,必须让学生掌握电路中镇流器的作用,如果只告诉学生在日光灯启动时,镇流器能产生一个瞬时高压的作用,学生只会进行机械的记忆,不会主动思考。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将一个开关、镇流器和一节电池用若干根导线串联成一个闭合回路,同时让全班同学手拉手串联在一起,再并联到镇流器接线头的两端。教师闭合开关时,同学们没什么感觉,当教师断开开关的瞬间,镇流器产生了瞬时高压,形成的电流通过人体,全班同学同时觉得身体麻了一下,有的甚至发出尖叫。这个实验让同学们体验了一次\"触电\"的感觉。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思考:一个小小的镇流器,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作用?镇流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由此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 利用类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看似深奥难懂,若将其与已学知识相比较,则能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例如,\"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可以类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因此,很容易就可以得到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再如,在讲《磁场》时,可以类比已经学过的电场,磁感线类比电场线,磁感应强度类比电场强度,磁场对运动电荷的洛伦兹力类比电场力,通过这样的类比,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新概念和新知识,而且可以通过这样的类比,让学生进行思考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加深和巩固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
四、利用丰富想象创设虚拟情境
有时,有些物理知识从正面理解较为抽象,若以虚拟法从反面去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迅速地去理解物理知识。所谓虚拟法,就是虚设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反的物理条件,由此推出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谬的结果,从而证明虚设条件不成立,从反面证实并强化真实的物理结论。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起到发展其思维能力的作用。如在《万有引力定律》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假如没有了引力,世界将会变成怎样?\"有的说\"人就飘起来了\",有的说\"那空气也就没有了,我们也就没办法在地球上生存了。\"......再如在进行《摩擦力》教学时,引导学生讨论\"假如没有了摩擦力,世界会怎么样?\"有的说\"人就走不了路了\",有的说\"车一旦动起来,就停不住了\"......这一个个虚拟情境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理解了一些物理概念,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五、开展第二课堂,创设实践情境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最主要方法,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实验教学的潜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示他们聪明才智的舞台,开展第二课堂,给学生更多的\"尝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机会来展示自我。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所表现的物理知识是最直观的,学生做小实验,搞小制作、小发明等,又可弥补课内实验的不足。如本校每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活动,水火箭制作比赛,简易电动机制作,鸡蛋撞地球比赛,实验技能大赛,小发明小制作比赛等等项目,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科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物理情境,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肖蕾.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科学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