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妖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告成语的语言规范问题探讨

广告成语的语言规范问题探讨

来源:易妖游戏网
广告成语的语言规范问题探讨 口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彭 敏 【摘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 顾语言规范的行为”,认为“千百年来形 广告语改造成语的争议,阐述广告成语的 成的成语和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俗语 语用效果和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进而探 是凝固性的、不容随意改动的语言精华, 讨广告成语的语言规范问题。 广告词的设计决不能在这上面耍小聪明, 【关键词】广告语成语语言规范 打小算盘”。还有学者站在维护语言纯净 问题 的立场对广告语任意改造成语提出了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厉的批评,特别是从少年儿童语言学习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O1C一 的角度考虑,担心广告成语滥用别字容 0108-02 易造成语言污染,不利于少年儿童学习 成长,甚至认为“编这类广告词的人自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受 为聪明,自以为幽默,殊不知糟蹋了祖国 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广告语 纯洁而严肃的语言文学,尤其是给孩子 牵手成语,引起语言学界较多的关注和 学习语言带来不可小估的影响”。 争论。语言学家们从语言学的广阔视角 (二)广告语改造成语的积极意义。 探讨广告成语的结构形式及表现方法, 广告语通过对成语的谐音改造和翻造 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 等形式,可以达到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效 等理论都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在广告 果,从而使广告产生新奇的效果,也使 语对成语的改造是否合乎语言规范的问 成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产生别样的价 题上仍难有定论。 值。谐音改造,如万事俱备,只欠“东 广告语牵手成语,其实绝非偶然。 风”(东风牌汽车),此“东风”非彼“东 其一,成语短小精炼,讲究韵律和谐、辞 风”,凸显出购置东风汽车的必要性;精 藻典雅、结构整齐,朗朗上口,便于记诵 益眼镜,贵在求精,“精益”求精,精无 和传播,再加上汉语抑扬顿挫的特点,与 止境(精益眼镜店),第二个精益是指精 广告语“简明、爽口、易记易诵”的要求 益眼镜店店名,显示出精益眼镜店的品 非常吻合;其二,成语多具有深厚的历史 质追求;身在“伏”中不知“伏”(科龙空 文化底蕴,往往带有浓厚的寓言式说理 调),把“福”改成“伏”,突出空调的制 色彩,而广告语为了吸引顾客,同样带有 冷效果。另外,还有“闲”妻良母(某洗 浓厚的说教色彩,追求“语不惊人死不 衣机)、默默无“蚊”(某电热蚊香)、乐 休”的效果。因此,对成语的改造成为广 在“骑”中(某自行车俱乐部)等许多通 告语最为活跃的手段。 过谐音改造成的广告成语,让人耳熟能 一、广告语改造成语的争议 详。成语翻造,如“六神”有主,一家无忧 (一)广告语改造成语的消极影响。 (六神特效花露水广告语),“聪明不必 成语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千锤百炼 绝顶”(生发剂广告词)。 而成,一是形式比较固定,二是意义内涵 诚然,广告中对成语的改造在一定 相对固定。广告语对成语的改造,很难 程度上破坏了成语固有的严整性,但是 维持成语固有的严整性,詹伯慧先生就 却也提供了丰富汉语的可能性,至少在 曾批评“这类为追求市场经济利益而不 语用上达到了非同寻常的效果。江南指 出广告成语的优点,并结合受众心理对 广告成语的效果进行了肯定性的分析评 价。他认为,广告成语的优点集中体现在 两个方面:其一,大多数汉语成语都具 有悠久的历史,它们早已深入人心,为人 们所熟悉。因此对成语的部分改造,或 者说在成语整体不变的情况下,将某一 局部成分作些变换,让其挟带一些自己 的“私货”(广告意图),就很容易收到 一看即知、一听就记住的效果。其二,虽 然成语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 它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改造性,但是 一些高明的广告人往往能够对其巧加变 动,创造出非常理想的宣传效果。对于那 些成功的仿成语结构,人们的接受过程 是这样的,即初看惊讶,因为改造后的成 语在原来的基础上总有些变化,但细看 以后又拍手叫绝,因为大多数成功的仿 成语结构都有一语双关的效果,即表面 上仍是原来的意思,但实际上其意义已 经指向了另外一个方面,正所谓明修栈 道,暗度陈仓。 其实,詹伯慧先生在批评不合规范 的改造的同时,也承认“成语并不是没有 活用的余地的”,认为“在不改动成语组 成成分的前提下,通过原来含义的延伸 活用,就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语言效果, 例如用‘不打不相识’作为打字机的广告 词,用‘口服心服’作为一种食品(八宝 粥1的广告词,不就产生了很好的广告效 果吗?” 由此可见,广告语改造成语并非全 是糟粕。成语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历史 渊源,因此其固定的结构,一般不能任 意扩展、替换或颠倒。但是,广告对成语 的改造并非是要另造一个成语,而是要 在充分理解并尊重成语原义的基础上, 通过改造变形将其置于特定的语境下, 显,精神境界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言内部的事情,合规范性是从社会文化角 度观察问题的结果,它虽然是建立在合 从而达到特殊的宣传效果。因此有人也 将改造过后的成语称之为“伪成语”。从 鲁迅先生也曾经用‘‘人生识字糊涂 始”翻造‘‘人生识字忧患始”这一成语。 乎语言性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却又有自己 的非语言的标准。我们不可以把它们混 为一谈。比如汉语中“副+名”现象,一度 被认为是不符合规范的,但是随着时代 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并习惯了副 修辞的角度来看,广告语对成语的改造 可以视作成语的一种活用而非词语的滥 他说:“中国的成语只有‘人生识字忧患 始’,这一句是我翻造的。”在他的作品 中翻造的成语举不胜举,如: 殊不知那一面,何尝不“疾善如仇” 造,“改造后的成语,其意思经常在原义 与新义之间闪动,两种意思经常叠合在 一起,显得既巧妙又非常幽默。这种广告 呢?(《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N日不见,如隔M秋。(《集外集拾 遗・补救世道文件四种》) 词修饰名词这一用法。广告语中的变异 成语打破了成语的固有结构,引起了部分 人的恐慌,但是从社会大众的接受心理 词对人们的智力通常构成一个小小的挑 战,但人们看懂了以后,总会报之以会意 的一笑”。这也许就是成语对广告语最大 的吸引力。 二、广告成语的语用效果和语言的 自我调节功能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是一个 开放的大系统,本身具有一种自我调节 的功能。自我调节的主要内容有两点: 一是它具有能产性,能够不断地自我增 殖——产生新的要素;二是在变动中总能 够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约束着整 个体系不要走向破产和毁灭。任何语言 的能产性都是巨大的,汉语更是如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不断出 现,语言世界不断从显性的世界向隐性 的世界开发,这样就为语言的自我调节 功能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比如,“XPB” 形式的不断利用和充实。再如,汉语词汇 本没有“无聊”和“有聊”的对立,“有 聊”在语义上是不成立的,但是在语用上 却可以成立,对话中,甲:“你真无聊!” 乙:“你有聊!”在语用中出现的这种特 殊现象往往可以达到一种“反唇相讥”或 “交相辉映”的效果。 其实,成语的改造并不局限于广告 语中,在日常交际甚至文学作品中常常 可以见到通过翻造的方式,创造出陌生 化的成语和词语,从而达到含蓄、幽默、 深刻的语用效果。如“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本出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意思是 恭敬谨慎,用尽力量,至死而止。青岛医 学院沈福彭教授为医学事业奉献一生, 临终时留下遗嘱捐献自己的遗体,并要求 学生把自己的骨骼做成骨架标本放在教 室门口,以便永远为后代学子服务。沈教 授说:“想以此实现自己‘鞠躬尽瘁,死而 不已’的夙愿。”从“死而后已”到“死而 不已”,虽改一字,但其奉献精神得到彰 所以皇帝和大臣有“愚民”,百 姓们也自有其“愚君”。(《华盖集续 编・谈皇帝》) 这些更换现有词语中的个别成分, 创造出一个新形式的翻造,非但没有对 汉语语言规范产生威胁,反而都达到了 出其不意的新奇效果。当然,这些形式 只适用于特殊的语用环境。同样,广告 成语只适用于固定的一则广告中,不能 无地扩大。比如“万事俱备,只欠东 风”,就不能改成“只欠宝马”。 三、广告成语和语言的规范化 周一农先生曾区分了语言规范和言 语规范,并且以“自行车的制造与驾驶” 来说明“语言规范是一种工具的规范,而 言语规范则是技能的规范”。不可否认, 广告语对成语的改造有悖语言规范,可 能对人们产生误导和其他不良影响。但 是,“不合语言规范固然会给交际带来 麻烦,但生吞活剥、死搬硬套语言规范 的某些条条框框也同样会闹出许多笑 话”。我们不能因为部分广告语成改造 技能拙劣,就全盘否定广告成语。从本质 上讲,广告语对成语的改造属于“技术 问题”或者“道德问题”,不是“法律问 题”。广告语中对成语的改造可以通过技 术手段加以规范,例如通过加引号或者 改变字体字号等方法进行提示和规避, 这样不但不会误导受众,反而会加深人 们对成语本身的探求和理解,更有效地 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于那些涉黄、 涉暴,影响语言纯净的广告以及那些夸 大其辞、欺诈消费者的广告,则可以通过 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坚决制止和打击。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规范性其实 存在着合语言规律性与合社会规范性的 差别。合语言性是属于语言自身的,是语 来看,大多数人对广告语中的变异成语 并不排斥。所以我们要“在语言规范化的 实践中,加强对其适应性和发展性的研 究,以做好它与言语技能的衔接工作”。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广告业日渐 兴盛伊始,广告语对成语的改造呈现有 增无减之势。这也许是对市场最为敏感 的广告业在充分了解之后做出的明 智选择。维护语言的纯净和规范,指出有 悖语言规范的语言现象,是语言学家的 责任和职责。但是,语言是动态发展的, 对于新的语言现象不宜一棍子打死。广 告语对成语的改造对于当代汉语言的规 范化发展,不是阻碍,而是一种促进。 【参考文献】 [1]詹伯慧.当前一些语言现象与语言 规范[1].暨南学报,2001(7) [2]刘颖.谐音杜撰词的修辞功能 试析[T].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3) [3]江南.广告仿成语运用正误之标准 [J].修辞学习,1995(5) [4]王希杰.汉语的规范化问题和语 言的自我调节功能[T].语言文字应用, 1995(3) [5]周一农.语言规范与言语规范 [J].语言文字应用,1996(3) [6]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M].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9 【作者简介】彭敏,南宁职业技术学 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职业教育。 (责编黎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