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练习题答案 《项脊轩志》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就是( )
A.渗漉(lù) 老妪(ōu) 珊珊可爱(shān) B.修葺(qì) 栏楯(dùn) 万籁有声(lài) C.先妣(pǐ) 阖门(hé) 冥然兀坐(wù) D.垣墙(yuán) 偃仰(yǎn) 呱呱而泣(gū)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就是( )
A.室仅方丈(一丈见方) B.往往而就是(到处) C.余久卧病无聊(精神空虚) D.大类女郎也(太像) 3、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就是( )
①雨泽下注 ②东犬西吠 ③乳二世 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执此以朝 ⑥使不上漏
A.①④⑤∕②③⑥ B.①②④⑥∕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②⑥∕③④⑤ 4、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 句式相同的一项就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妪,先大母婢也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其制稍异于前 5、下列各组文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就是( )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妪每谓余曰
B.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C.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执此以朝 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6、下列文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比去,以手阖门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B.借书满架 或凭几学书 C.日过午已昏 一日,大母过余曰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B.“妪,先大母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 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1
项脊轩志练习题答案
A.归有光号震川,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震川文集》,其散文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B.“志”即“记”,就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如《项脊轩志》就就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
C.《项脊轩志》借写项脊轩的兴废,着重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与家庭琐事,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与妻子的深切怀念。
D.“五柳先生”“樊川先生”“临川先生”“聊斋先生”指的分别就是东晋大诗人陶潜、唐代诗人杜牧、北宋文豪欧阳修、清代小说家蒲松龄。 9、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就是( )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
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就是封建时代,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
10、 下列句子中,用来赞扬戏曲演员技艺高超的一项就是( )
A、 得意无非俄顷事,下场还就是普通人。 B、 阳春白雪怀优孟,法曲长留一瓣香。 C、 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 D、 天地间一番戏场,古今来多少角色。 11、 下列句子中,对材料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就是( )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若算子(即算盘上的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就是书,但得其点画尔!”
A、 书法艺术在于个人的创造。 B、 书法艺术饱含个人的情感。 C、 书法艺术与静思冥想相伴。 D、 书法艺术欣赏开始于点画。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每题2分,共24分)
(1)稍为修葺( ) (2)室始洞然( ) (3)亦遂增胜( ) (4)珊珊可爱( ) (5)迨诸父异爨( ) (6)凡再变矣( ) (7)先妣抚之甚厚( ) (8)而母立于兹( ) (9)何竟日默默在此( ) (10)以手阖门( ) (11)瞻顾遗迹( ) (12)令人长号不自禁(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共19分)
先妣事略 归有光
2
项脊轩志练习题答案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她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就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唯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选自《震川先生集》,有改动)
【注】① 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② 吴家桥:作者外祖家。③ 姁姁:与悦的样子。④ 缉:将麻拆成缕再搓成线。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 A、 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 ..B、 室靡弃物 靡:没有 .C、 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 ..D、 遇僮奴有恩 遇:遇到 .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就是( ) A、 以二子肖母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 抚爱之,益念孺人 先妣抚之甚厚 ..C、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十六年而有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 )
A、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就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④
③
②
①
3
项脊轩志练习题答案
B、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C、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D、 “追唯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中“余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儿模糊。
16、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2) 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7〜18题。(共11分) 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清]王士祯
②
①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唐]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凑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成片里,浓春牦景似残秋。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孔啼。
[注:)①王士祯在明代度过童年,她的祖父、父亲都就是明朝遗民。②秣陵:南京古名。 17、下面对这两苜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就是(5分)
A、王诗第二句中“梦”表明就是虚写,“秦淮水上楼”则点明了诗人现在所处的地点,也暗示了诗人的写作缘由。
B、王诗第三、四句抓住了春雨绵绵,春风肆意,春寒浓烈的特点,以哀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此时内心的悲伤之感。
C、柳诗起句中的“凄凄”这一叠词用得生动传神,起强调作用,真实地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凄凉心态。
D、柳诗尾句中的“榕叶满庭”形象地写出了秋天雨后,榕叶落满庭院,秋风扫落叶的萧瑟箫杀之感。
E、这两首诗首句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并且总领全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后几句中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18、“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从景语与情语两方面比较与分析两首诗歌情感的不同。(6分)
19.填写课文名句(每题1分,共13分)。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书满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有声。
(3)三五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庭有枇杷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项脊轩志468答案
1、D 【A妪yù、B楯shǔn、C妣bǐ】
4
项脊轩志练习题答案
2、C 【清闲烦闷,无事可做】
3、B 【①②④⑥名作状∕③⑤名作动】
4、A 【A就是省略句,B就是判断句,C、D就是状语后置句】
5、C 【A:每次∕常常;B:才∕起初;C: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D:环顾∕只就是】 6、A 【A:等到;B:书籍∕写字;C:经过∕瞧望:D:后来,接着∕已经】 7、C 【束发指十五岁,非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20岁才就是】 8、D 【“临川先生”指北宋王安石】 9、 D
10、B (B项就是清末初时候,人们赞扬川剧名丑岳春的诗句。优孟,春秋时期楚国宫廷艺人。以优伶为业,名孟。法曲,一种古代乐曲)
11。D (D项句意理解反了)
12①葺(修补);②洞然(明亮);③胜(美景);④珊珊(美好)
(5)迨(等到),(6)凡(总共),(7)抚 (对待),(8)兹(这里),(9)竟日(整天),(10)阖(关上),(11)瞻顾(瞻仰,回顾),(12)号(哭泣)
13、 D (遇:对待)
14、 B (B项均为代词,她。A项介词,因为/介词,凭,根据。C项连词,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可就是,却。D项连词,表承接,不译/连词,表递进,而且)
15、 D (D项中“记忆不多”,但作者感情并不模糊)
16、 (1) 于就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婢女说:“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 (2) (先母)对待仆人有恩惠,(仆人)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 【参考译文】
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我家。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就是我的大姊。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生下有功。
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她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于就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婢女说:“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病故。儿女都还小,瞧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就是还以为娘就是睡着了。真就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她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像母亲。
先母名桂。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就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到南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外祖父与她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外祖父常常与与气气与村里人谈家常,瞧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5
项脊轩志练习题答案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儿东西。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像就是穷得揭不开锅。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干干净净。(先母)对待仆人有恩惠,(仆人)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就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
我七岁时与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就是在学塾里过夜,我心里舍不得与她分开,但就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先母常在半夜醒来,叫我低声背诵《孝经》,要我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孺人故世十一年后,大姊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就是孺人生前应允的。故世十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就是孺人生前给我定的。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格外想念孺人。夜半三更,与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像就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么!天啊,多么悲痛啊!
17.BD(B项,“以哀景衬哀情”错误。“雨丝风片”写的就是春日绵绵的细雨,潇潇的春风,“浓艳美景”就是指春光浓艳美好,就是以乐景抒哀情。D项,“秋天雨后”“秋风扫落叶”错误。因为“春半如秋”的意思就是春天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就是秋风扫落叶。)(答对一项计2分,两项5分)
18.①王诗抒发的就是盛衰兴亡之感。”肠断”“梦绕秦淮”直接点出了秦淮河畔昔盛今衰的凄凉。即便就是“浓春艳景”的春日,也安慰不了她残秋般的内,极言其对明朝消亡的悲哀。(3分)
②柳诗抒发的就是羁旅漂泊之悲。“宦情”“羁思”直接表明诗人游宦漂泊的艰辛与思归不得的无奈。再加上“山城过雨”,百花坠落.榕树叶落满庭,莺唏之乱都加重了此种伤感情绪。(3分)
19 答案:(1)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 (2)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
(3)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