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用人单位合法扣减工资的合理原因,包括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和公积金、赡养费、扶养费和判决要求扣留的赡养费。同时,文章指出用人单位不能强迫员工加班,也不能扣减员工的工资,除非员工因自身原因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以从职工的工资中扣除赔偿经济损失的20%,但每月扣除额不得超过职工月工资的20%。
法律分析
以下情况是用人单位合法扣减工资的合理原因:
(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社会保险费和公积金,应由劳动者本人承担;
(3)赡养费、扶养费和判决要求扣留的赡养费;
(4)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相应规定;
(5)用人单位依据职工代表大会制定的工厂规章制度中有相应规定;
(6)企业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当经济效益下降时,工资必须下降;
(7)因员工事假而减少工资;
(8)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员工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第二,如果员工不加班,是否可以扣除工资?
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职工协商,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天不超过1小时。公司未与工会组织和员工协商,要求员工加班,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的程序。加班除要征得工会同意外,还必须征得职工同意。公司不能强迫员工加班。对不遵守公司加班规定的员工处以罚款是违法的。此外,对不加班的员工扣工资,也只是在中层干部会议上口头传达,并未纳入公司规章制度。即使有这样的规定,也违背了国家的规定,没有法律效力。《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不得无故扣减或者拖延劳动者的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也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扣减劳动者的工资。”根据上述规定,在正常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扣减劳动者的工资,否则将侵犯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雇主不能扣除工人的工资。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因自身原因给劳动者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者的合同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补偿可以从职工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额不得超过职工月工资的20%。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因此,员工的工作失误会给单位造成损失,但工资必须按上述规定扣除,不能全部扣除劳动者的工资。
结语
根据上述情况,用人单位合法扣减工资的合理原因包括:(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社会保险费和公积金,应由劳动者本人承担;(3)赡养费、扶养费和判决要求扣留的赡养费;(4)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相应规定;(5)用人单位依据职工代表大会制定的工厂规章制度中有相应规定;(6)企业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第二,如果员工不加班,是否可以扣除工资?根据《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扣减劳动者的工资,除非劳动者因自身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者的合同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并从职工本人的工资中扣除。因此,员工的工作失误给单位造成损失时,工资必须按上述规定扣除,不能全部扣除劳动者的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 【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七条 【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四条 【扣押劳动者身份等证件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