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妖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

来源:易妖游戏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2、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借诗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其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深刻哲理。

  2、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

  1、自主、合作、探究——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应互交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极力主张的,既关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

  2、赋材料以生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照搬,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赋材料以人文性。如教学伊始,以《示儿》为桥梁唤醒学生对陆游的记忆,继而声情并茂地叙述陆游创作此诗的情境,此时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已幻化成生动的画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急切地期望与文本进行对话。

  [设计思路]

  我准备采用“通读”、“研读”、“悟读”“拓展”这四部曲来教学。通读: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进而读通古诗;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诗意,再将个人所得与同学小组交流,不懂的问题在组内研究解决,再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同时提出未解之疑,其他同学自由补充,发表见解。悟读: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置身于诗的意境。深刻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如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通过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诗的认识,从而深化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

  1、完成学案相关习题。

  2、 搜集大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

  3、有关读书、做学问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1、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一幅图,(出示)

  2、认识他吗,了解他吗?他就是大诗人陆游,联系本学期学过的《示儿》,谁能说说对她的了解?(指名介绍陆游的生平事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如:再进行一定的知识拓宽,讲一下陆游活了80多岁,写了无数好诗,一生爱国,所写诗大多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流传至今的有9000多首,是著名的多产爱国诗人。)

  3、现在我们在来认识一个人,他就是陆游最小的儿子叫-----子聿,“聿”字你怎么记住它呢?

  4、现在我们在来看整图,想象陆游和她的小儿子在干什么呢?(教育孩子、叫儿子读书、教育他)

  5、这幅图你看懂了吗?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题目你一定理解了,题目叫-----冬夜读书示子聿。板书,齐读。

  6、你能结合我们刚才看图的收获,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同时理解“示”的意思.(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有七子,子聿是他的小儿子,54岁时生。题意:陆游在寒冷的冬夜读书,心有所感,写下来教育、训示自己的儿子子聿。)

  7、揭示写作背景。

  在810年前一个冬日的寒夜,北风呼啸,寒气逼人,陆游却浑然忘我,沉醉书房,啃读诗书。在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涌的激情,文思如泉,一挥而就写出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满怀深情地告诉小儿子子聿做学问的道理。

  过渡:那么,陆游在寒冷的冬夜读书心有何感?想教育儿子什么呢?我们学习了古诗就知道了。

  二、自学质疑(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经常采用的一般方法吗?

  1、学生交流。

  2、教师简单概括并出示,请生读一读。

  【出示】一诵读 (读通诗文)

  二研读(读懂诗意)

  三悟读(读明诗理)

  3、师:现在就请大家根据这些方法来自学古诗。

  (1)、多读几遍,试着把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2)、看看自己对诗中的字、词、句是否能理解;

  (3)、想一想陆游在冬夜读书生发了哪些感想用来教育儿子?把自己知道的在书上写一写。

  (4)、老师等待与大家一起分享智慧与喜悦。

  三、交流展示

  (1)指名朗读。(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

  (2)再读,要求富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和教师针对同学的朗读做出适当的评价与指导。

  (4)学生齐读古诗。

  四、互动探究(研读古诗,悟读明理。)

  过渡:同学们刚才练读很认真,不仅把古诗读通读顺了,还读得很有感情,真了不起。

  请同学们现在拿出学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一、二两大题预习的成果,哪些你读懂了,你还有那些疑问?待会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

  预设

  一、“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

  由“无遗力”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就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交流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囊萤映雪……)

  3)古人读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你知道这方面的成语故事吗?激励学生简单讲一讲成语背后的故事。 【师板书——孜孜不倦】

  每一个成语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4)“古人学问无遗力”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想要做好学问是很艰难的,仅靠一时的孜孜不倦是远远不够的,陆游是怎么告诉他的儿子的?(少壮工夫老始成)

  5)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始:才。这一句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6)你由“少壮”到“老”明白了在学习上除了孜孜不倦,还需要什么?(持之以恒) 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板书:有所成就】

  7)教师小结:确实,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孜孜不倦地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经过长年的努力后才能有所成就。可见做好学问的艰难。

  8)这是诗人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师板书——持之以恒】

  9)生齐读这两句。

  过渡: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要从小下功夫,免得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陆游告诉他儿子做学问要把功夫特别要下在“哪里”?

  二、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请学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1)“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2)理解“纸上”、“浅”。

  。

  3)绝知:指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

  4)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5) 结合实例理解

  1、纸上谈兵

  同学们听过《纸上谈兵》这个故事吗?出示故事内容

  赵括为什么兵败如山倒?所以说,这个事例从反面告诉我们,读------

  看来,光有书本知识还不行,还要怎样?(板书:亲自实践)

  2、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那么,在明代,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呢?出示:

  2、他为什么能写成《本草纲目》,这个实例从正面告诉我们,读------

  5)师小结:从这两个实例可以看出,实践是多么的重要啊,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可谓——“实践出真知”啊! 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 【师板书——实践出真知】

  6)读了这一句,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叹?

  生交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7)齐读这两句。

  2、陆游通过这首诗对儿子讲明了关于做学问的一些道理,谁能来细细道来?

  1)学生在组内交流后集体交流。

  2)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

  (语重心长、循循善诱、意味深长……)

  3)请你也来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来读一读诗歌吧。

  4)那么,我们再来想象一下子聿会怎么读父亲写的这首诗呢?

  请学生用朗读来表现。

  过渡: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诗歌内容顿时立体起来了,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在那个冬天的深夜里,陆游正在奋笔疾书。写好后,搁下笔来,情绪激动的他立即叫来小儿子,把他想到的做学问的一番道理告诉全告知子律。他会怎么说呢?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说时如果能注意你的语气和动作就更好了。10、出示填空题。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大诗人陆游坐在书桌前,手捧书本,捋了两下长须,语重心长地对小儿子聿说:“—— 。”

  子聿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明白了—— 。

  陆游微微点头,接着又意味深长地说: “—— 。”

  子聿听完这番耐人寻味的话,明白了—— 。】

  1)请学生说一说。简单评价。

  2)建议学生演一演。

  学生找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来预演一下。

  请生上台表演。

  六、迁移运用。

  过渡: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今天我们把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学完了,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真正学会了!

  1、回顾古诗学法,指名背诵。

  工”

  3、投影显示:“我选择,我快乐”

  工夫 功夫

  (1)他三天( )就学会游泳。

  (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

  (3)明天有( )再来玩吧!

  (4)中国( ),名扬海外。

  比较填空后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领会到: “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和心血;“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本事。(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比较法。)

  4、投影出示:“我学会,我填空”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 )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 );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 )这句诗。陆游通过诗文向儿子讲述了这样几个道理:

  (1)学习知识必须要有( )、( )的精神;(2)一个既有( ),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人。

  六、拓展延伸。

  1、师:陆游经常通过写诗来教育他的儿子们,比如他的二儿子陆子龙要到吉州去任地方官,他特意写了一首长达52句的诗来为儿子送行。他最疼爱小儿子子聿,冬夜读书有感,写下了八首诗来训示他的小儿子。

  出示其余七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指名读一读。

  2、除了今天所学到的这首告诉我们做学问的道理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做学问的名言、警句?

  3、赠送学生古人的读书诗以劝勉。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陶渊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