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询制度简述
中国的质询制度,确立于19__年。质询制度写入之初,其称谓还是“质问”,直到19__年才改为质询。19__年明确规定,全国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有质询权,受质询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20__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中,进一步对质询规范化、程序化,质询制度成为各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形式。
一、全国的质询
在全国的历史上,有过两次公开的质询。不过,全国常委会作为全国的常设机关,还没有提出过一例质询案。
19__年9月,五届全国三次会议北京代表团小组讨论会上,由时任清华大学校长刘达发起,170多名北京团代表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上海XX工程建设问题”向冶金部提出质询,这是全国历史上第一起质询案。
当时北京、天津、上海等5个代表团先后4次向冶金部提出质询,共提了60条意见。有代表对厂址的选择提出质疑:“听说目前选址的地基是软土层,桩基位移,工厂会滑到长江里去,是否确有其事”代表们还对XX建设的规模、环保、进口矿石等问题提出质疑。时任冶金部唐等认真回答了代表们的质询,详细介绍了有关数据。但是代表们仍然不满意,表示要继续关注XX的建设工作。
第二次公开的质询,是因为19__年烟台“11〃24”特大海难事故。20__年的九届全国三次会议上,32位全国向交通部提出质询案:“11〃24”海难事故发生迄今已超过100天,但全国人民尚未见到这一事故的调查报告及查处结果。
会议上,全国问了两个问题:一是,调查报告为何还没形成;二是,7个小时的救援时间里,交通部“烟台救捞局”采取了哪些救助措施接受“质询”的是时任交通部黄XX等,他们前往辽宁代表团驻地,接受质询。针对第一个问题,交通部表示,海难原因的调查比较复杂,会尽快完成调查报告,以便向代表和全国人民交代。第二个问题,交通部的回答是,当时共有大小19艘船赶来营救,但因风浪太大,所有援救均没有成功。对交通部的答复表示“基本满意”。
二、地方的质询
地方省级启动的质询,目前有九例:19__年湖南省质询并罢免杨案;19__年的广东省质询省国土厅案;19__年湖南省常委质询省移民局案;20__年的广东省质询省环保局案;20__年1月,贵州省提出“花溪收费站应该依法撤除”的质询案;20__年初,黑龙江省提出的《关于滨江桥收费站的质询案》;20__年,陕西省质询省交通厅案;20__年,上海市质询市交通局案;20__年湖南省常委对省部分直属机构的违法收费和挪用财政资金的行为提出质询案。
(一)湖南的质询:罢免副开先河
19__年5月召开的湖南省七届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就清理整顿公司的问题向省提出质询案。不料,负责该项工作的副杨在回答代表质询时,对涉及省负责人子女、亲戚在公司任职等相关情况一问三不知。177名代表很不满意,联名对杨的副职务提出罢免案,结果以506票赞成、162票反对、98票弃权获得通过。“这是藐视代表,藐视人民的权利,代表当然有理由对他表示不信任。”亲历此事的湖南省七届傅表示,罢免的理由很充分,符合法定程序,经得起时间检验。
(二)广东的质询现象
在广东,多次出现质询有关部门的监督行为。19__年7月6日,广东省八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东省城镇房地产权登记条例》。该条例规定,在取得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前提下,一幢房屋实行由一个部门登记,发一个房地产权证的新办法。然而,《登记条例》实施前夕,广东省国土厅先后两次向全省各级国土局发出两份传真电报,说“登记条例”与国家法律“不尽一致”,要求“一律依法按现行的土地权属发证程序办理”,致使《登记条例》不能如期在全省实施。在广东省八届常委会第11次会议上,21名省常委会组成人员联名对广东省国土厅实施《登记条例》中有关问题提出质询案。19__年11月16日上午,时任广东省国土厅3
袁对质询进行了19分钟的口头答复。在审议中,委员们对袁的答复都表示不满意。次日,常委会会议通过决议,责成受质询人在下一次常委会会议上再次作出答复,并要求省迅速纠正省国土厅的违法行为。11月19日,广东省XX发出通知,指出:省国土厅于8月10日和8月31日发出的《情况通报》和《紧急通知》两份传真电报,是错误的,应按省常委会《决议》的要求,立即撤销,并坚决贯彻执行省常委会通过的《广东省城镇房地产权登记条例》。随即,广东省国土厅撤销了下发的两份电报。
20__年1月23日,广东省九届三次会议期间,佛山市25名代表联名提出质询环保局案,就某市建电镀城造成污染问题对省环保局提出质询。根据《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大会团常务决定,由环保局负责人到佛山代表团口头答复代表的质询。代表们对于省环保局所作的口头答复,经表决为“满意”5票、“不满意”23票,答复没有通过。1月26日,省环保局再次接受佛山市20多名省的质询,代表对质询结果仍然不满意。最后,代表联名向大会团提出建议撤销接受质询的省环保局副的职务。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范围内,每年的质询案没有超过30例,这与我国2000多个各级、350万名各级数量相比,显然是很不协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