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 州 十 二 中 学 教 学 案
主备人: 刘庆龙 合备人: 日期: 年 学 教学14.国民的洪流 班 级 级 科 内容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本课讲述的是1924-1927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的国民大时期的历史。本课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党的成长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课选取了国民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历史事件 ——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大时代。本课最后一目“南京国民的成立”,反映了它是蒋介石在人民的血泊中建立起来的反人民的反动政权,标志着国民大的失败。 1.初二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收集资料、读书指导、开展竞赛去体验那个的时代。 2.学生对国民时期的具体史实相对比较陌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情景模拟来加深印象。 3.通过学生具备的语文和地理知识可以实现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 一、知识与能力: 1、 识记黄埔军校创立的时间、地点,理解她与旧式军校比较所具有的最大特点。 2、 弄清国民时期北伐的对象,运用《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观察进军所经过的省份以及识记一些著名战役。 3、 认清南京国民的性质,理解大失败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黄埔军校的有关知识,了解她对中国近代的贡献。 2、 通过观察《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学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 运用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史实的学习,概括总结为什么国民失败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大时代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使学生认识到先烈们的壮举是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英雄行为,培养学生立报效祖国之志,做现代文明人。 教学重点: 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教学难点: 学会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及理解两个问题:①“南京国民”是怎样一个?②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为什么说国民失败了?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播放《国民歌》的VCD剪辑,并出示《国民歌》歌词。告诉学生这首歌曲是大时代最强烈的音符,让我们在歌声同学习这个时代的历史。板书课题《国民的洪流》 ㈠ 黄埔军校的创建 设问过渡:《国民歌》的歌词是谁写的?教师自答《国民歌》的歌词是黄埔
学生活动 聆听《国民歌》,感受时代强音,从生活中走进历史,体验历史。 1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军校的教师。那么黄埔军校是怎样一所学校,我们一起走进黄埔军校的历史。 简单介绍黄埔军校的创办历史和性质,然后布置探究任务(①找一找:请在课文中找出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的原因,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②连一连:将下列人物和身份连接起来。③比一比:与旧式军校相比,黄埔军校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以课程设置为例说明.④议一议:黄埔军校创办的巨大意义?)并进入学生中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穿插教师解读史料的教学活动,并给予学生象征性的奖励! ㈡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过渡:就在北伐战争形势大好,国民大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却出现了严重不和谐的音符,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随后南京国民成立。现在我们来学习这些历史。 板书(三)南京国民的成立。 播放“四·一二政变”视频,引导学生思考①“蒋介石为什么能发动四·一二政变”;在此基础上思考②南京国民代表的是谁利益? 最后向学生提出“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什么却说国民失败了?”并通过引导性的讲述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 ㈢ 南京国民的成立 过渡:就在北伐战争形势大好,国民大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却出现了严重不和谐的音符,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随后南京国民成立。现在我们来学习这些历史。 播放“四·一二政变”视频,引导学生思考①“蒋介石为什么能发动四·一二政变”;在此基础上思考②南京国民代表的是谁利益? 最后向学生提出“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什么却说国民失败了?”并通过引导性的讲述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合作完成任务,每组 派出一位代表回答。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更正 搜集有效信息,解决问题①,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②。 进行逆向思维 学生通过填表来小 结知识,理清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掌握运用表格进行小结的方法。 争的胜利进军。 了解南京国民成立的主要史实。 板书设计 一、 黄埔军校的创建 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三、南京国民的成立。 课后反思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