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8高一上·牡丹江月考) 对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 以其无礼于晋 ④何厌之有
A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二、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33分)
2. (6分) (2019高一下·大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
第 1 页 共 14 页
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B . 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C . 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 D . 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点。 B . 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革新。 C . 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 D . 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内容。
第 2 页 共 14 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因素。 B . 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 C . 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重大。 D . 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 3. (12分) (2018·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二狗砸船 杨友
龙河堡村交通很不方便,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春、秋、冬三季在大蒲河上架木桥,夏季汛期到来之前把木桥拆掉,村里人进出和外村人来往就全靠一条木船摆渡了。
渡船是村支部的弟弟金发自己打造的。
金发每天在渡口摆渡行人,乘船的人上船下船不用付船费。到秋后新木桥架好了,金发的渡船也卧篙了。金发就开着农用三轮车在十里八村挨门挨户收“船粮”。这是老辈子人留下的规矩。造一条木船要花很多钱,一个精壮汉子天天在河上撑船也是很苦很累的活儿,大家在水面上走干道,舒舒服服地过了河,给些“船粮”也是应该的。外村人见金发来收“船粮”,都知道金发很辛苦,每家每户都给他舀上三斤五斤粮食,谁也不吝惜。对龙河堡本村金发就多收一些,因为本村人每天都要过河,还有到镇中学念书的学生,每天早出晚归两次乘船。对本村多收一些也是合情合理的。金发每年摆渡一个洪水季节,到秋后能收一万多斤粮食,按市场价至少能卖五、六千块钱。
后来,金发又把本村收取“船粮”的标准提高了,原来按每户收20斤,每个中学生加收20斤。到去年秋后就改为每户收40斤,每个中学生加收40斤。整整提高了一倍。金发说,现在物价上涨了很多,汽车票、火车票都翻几番了,提高船粮标准也是理所应当的。金发一下子把“船粮”标准提高这么多,龙河堡的村民们背后议论纷纷,骂金发发财心切黑了心,简直是宰乡亲们!但人们不满归不满,“船粮”还是顺顺溜溜地按新标准给了。
村里有个小伙子叫二狗,二狗对金发的做法非常气愤。年轻气盛的二狗决定自己打造新船,跟金发唱对台戏,把贪心不足的金发挤垮!
二狗说干就干,请了木工伐树锯板,一条新渡船很快就打造完了。于是,今年龙河堡村的河边渡口上就出现了两条渡船。二狗的渡船下水后,他在渡口上修了一个上船下船的码头,并在码头上树起一块牌子,上书几个醒目大字:“义务摆渡,不收船粮”。
第 3 页 共 14 页
二狗手握篙竿站在船头上向金发那边张望,见金发的脸气得变成了猪肝色,二狗心里很是得意,嘴里便信口哼起了“咚咯隆嘀咚……”
龙河堡的几十个村民来到河岸边,望着河边泊着两条渡船,一个个都把步子停了下来,人群与金发的渡船和二狗的渡船之间形成了等距三角。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越雷池半步。
上哪条船呢?一张张茫然的脸色仿佛面临生死抉择一般,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但犹豫归犹豫,毕竟要过河,必定要乘船,谁的两肋下也没长着翅膀。人们在久久地面面相觑后终于有一个人向金发的渡船走去。于是,大家便相跟着一齐奔了金发的渡船。金发一见这情景立刻长了精神!一脸灿烂的微笑像迎接贵宾似的把人们接应到船上。然后解开缆绳,长篙一点,渡船缓缓向对岸驶去。一连三次往返把岸上的人全都摆渡过去了,金发也累得气喘嘘嘘,大汗淋漓,但金发心里却乐得直发痒,嘴里便悠然地哼起了小曲儿:“青山绿水好风光哟,情妹河边等情郎哟……”
二狗一下子傻眼了,他做梦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连三天,他的渡船冷落在码头边无人光顾,二狗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从来没做过什么对不起乡亲的事,乡亲们为什么要冷他的场?百思不解的二狗就想发火、骂娘!可是,跟谁发火呢?谁也没惹他。
二狗一气之下就把新打造的渡船砸碎了!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地理环境,为下文金发摆渡让村民过河、收取“船粮”以及二狗造船做好铺垫。
B . 金发提高“船粮”标准,龙河堡的村民们背后议论纷纷,骂金发发财心切黑了心,但“船粮”还是顺顺溜溜地按新标准给了;这是因为金发蛮横霸道,而且村里就这一条摆渡的船。
C . 二狗看不惯金发的行为,自己打造好一条船免费服务村民;说明二狗是一个喜欢主持公道正义的正直青年,他在小说里起到线索的作用。
D . 作者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生动的刻画,运用对比、神态描写等手法向读者展现出二狗和金发的人物形象。语言自然质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 文中用大量篇幅详细讲述金发收船粮的事情,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3) 结合全文,请谈一谈小说的结局引发你对哪些社会现象的思考。 4. (9分) (2019高二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 4 页 共 14 页
材料一: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得以持续增强,而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也得以迅速崛起。文化旅游1.0时代主要依托的是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文物发掘、遗迹保护、古建修复、文化恢复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文化旅游2.0时代不以有限资源而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无中生有、变废为宝”是主要特征,文旅产业的智造业属性得以彰显,不断迭代成为必然的选择,“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即是文化旅游2.0的典型代表。值得高兴的是,国内一些优秀的文旅企业,如无锡灵山、华强方特、宋城演艺、华夏文旅等也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创意和科技为驱动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文化旅游2.0时代的先行者。可以说,未来,谁拥有了创意和科技创新能力,谁就是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
(摘编自肖建勇《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17》) 材料二:
“十三五”期间,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经济结构调整需加速发展服务业,动力转换需增强内需消费的拉动力,改善民生需要进一步释放国民的休闲需求,这些都为文华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2015年在线旅游市场迅速扩张,市场交易规模为4273.2亿元,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大爆发的背景下,旅业迎来“新春天”,新业态的文化旅游也随着蓬勃发展。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2015年中国在线自由行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该主题的旅游渐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不同年龄段的选择文化体验游的用户占在线自由行用户总数的比例各不相同,其中,2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9.7%,21—30岁的用户占20.5%,31—40岁的用户占15.8%,41—50岁的中年人占4.7%,远远高于同类型用户参加海岛度假游、疯狂购物游的比例。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游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摘编自《中投顾问·文化旅游专题》) 材料三:
大众旅游的旅游者并不是历史学者、文化学者,也不都期望以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恢弘的历史长卷。所以,在依据资源本身的文化类型进行产品组合时,应考虑到资源的功能性转换,使整个线路切合场景活动特点和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否则就可能脱离市场。毫无疑问.文化旅游产品应该具备相应的主题。主题越鲜明,越典型集中,越富层次感,就越有利于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文化旅游是一段时间有限、场景集中的经历与体验。旅游者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文化旅游的体验和感知,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就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去展现文化,才算是选位得当。
文化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观赏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介入和文化参与活动。崇尚参与和亲身感受是现代旅游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研究为猿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亲自参与的机会的有效措施,以
第 5 页 共 14 页
便旅游者进入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角色当中。
(摘编自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 材料四:
随着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的文化性需求不断提高,以感知异域文化特色、体验异域文化氛围为目的的个性化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旅游目的也从单一的观光活动向更富于知识性的文化旅游转变。因此,选择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要结合区域特色、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以及业态的发展趋势,开发出特点鲜明且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但是,由于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城市开始竞相开展文化旅游,这其中出现了效仿现象,更有甚者,为了文化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让历史文化遗产沦为金钱的附庸,那文化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更无特色可言。
(摘编自桑彬彬、黄敏《我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持续增强,一方面促使文化旅游迅速崛起,一方面推进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稳步发展。
B . 文旅企业如果想要成为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就必然要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C . 从2015年旅游主题类型选择来看,50.7%的中国在线自由行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以21~40岁中青年群体为主。
D . 文化旅游产品越能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也就越能切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2)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依靠传统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并非新型旅游业态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未来的文旅产业更彰显其智造业的属性。 B . 文化旅游崇尚文化参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进行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参与的机会。 C . 要让旅游者在一定文化场景中获得深刻丰富的体验和感知,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展现文化。
D . 大众旅游的旅游者注重观光游览,而历史学者、文化学者更期望借助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历史长
第 6 页 共 14 页
卷。
(3) 中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如何?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5. (6分) (2018高二上·凯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又围绕着志愿填报忙碌起来。面对那么多学校和专业该如何选择,让一些考生和家长犯难,这也让帮生填报志愿的辅导市场( )——“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填报服务( ),要价数千到数万。天价志愿咨询的最大卖点,就是大数据。据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事实上,全国还没有哪家单位或企业建立起真正的高考志愿“大数据库”。所谓数据,真实的情况是,高校网站、媒体每年都会公布一些录取信息,还有一些其他公开渠道的数据。商业机构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进行整合,冒充来自特殊渠道的大数据。
众所周知,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某一区域内的高校招生计划、当地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等都有可能让分数线出现波动。拿往年的“大数据”来套用今年的分数线,无异于( )。至于商家倾情推销的“专家”,也未必靠谱,他们的眼里恐怕更多的是利益。
( )的事情是整顿市场乱象。从媒体调查的情况来看,关于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市场,不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 。有关部门应及时出手,不能任由高考志愿填报市场野蛮生长。此外,也应尽力拓展渠道,为考生提供正规、科学的填报志愿辅导服务。
(1)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 B . 据调查,很多机构商家宣传的大数据来自于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 C . 据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所否认。 D . 据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相关部门予以否认。 (2) 下列在文中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而且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B . 而是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C . 而是考生和家长确实从这块灰色地带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 D . 而是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管理监督不得力不到位。
第 7 页 共 14 页
(3)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炙手可热 五花八门 刻舟求剑 当务之急 B . 应运而生 五花八门 刻舟求剑 迫在眉睫 C . 应运而生 琳琅满目 固步自封 迫在眉睫 D . 炙手可热 琳琅满目 固步自封 当务之急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6. (10分) (2017高三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①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
【注解】①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
(1) 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2) 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7. (7分) (2019高一上·莆田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绝句漫兴九首(一)① 杜 甫
隔户②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③ , 狂风挽断最长条。
【注释】①公元757年,杜甫45岁,正值年富力强,在京城长安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759年夏,杜甫来到成都,定居草堂。本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
第 8 页 共 14 页
所写。②户:门。③作意:如意。
(1)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隔户杨柳弱袅袅”侧面描写了杨柳的位置和形态:她虽然体态柔弱,但轻盈纤美。 B . “恰似十五女儿腰”用杨柳描写十五岁少女的纤柔细腰,意在表现少女的妩媚动人。 C . “谓谁朝来不作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于摧残杨柳的人给予了无情的嘲讽。 D . “狂风挽断最长条”的意思是忽然一阵狂风吹来,把杨柳那根最长的枝条给折断了。
(2) 诗中的“杨柳”有什么特点?诗人借“杨柳”这一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和注释简要回答。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8. (6分) (2020高二下·安徽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逍遥游》中,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出“小大之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羲和驾六龙”的传说,衬托出蜀道的山高水急。
(3)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写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的原因是“________”;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意,却“________”。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
9. (3分) (2019高三上·广州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地铁方面对乘客进行安检,①________。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精准识别并锁定可疑乘客,然后安检人员能够对可疑乘客进行重点检查,从而尽可能把影响地铁安全的因素排除在地铁安检机之外,让地铁里的乘客处于更加安全的环境,这有利于压缩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增强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另外,目前很多城市地铁安检费时长,安检人员工作强度大。②________,能实现乘客分类安检,没有疑点的乘客可以快速通过安检环节,既能帮乘客节省时间,③________,从总体上提高安检工作效能。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第 9 页 共 14 页
10. (5分) (2017高二下·厦门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79岁的老太太陈冬莲坐出租车去医院看病,不小心把一个装着4000元钱的挎包遗忘在出租车里。发现丢钱后,老人伤心欲绝。老人的儿子卢乾勇决定导演一场戏——自己掏4000元钱,请民警帮忙说钱已经顺利找到,把这钱交给他母亲,好让老人心里好受些。
民警被老人儿子的一片孝心感动,答应了参与这“”。为了演得更像一点,民警带老人和儿子去出租车公司查找。出乎意料,本来只是走形式让老人看看的,没想到丢失的挎包竟然真的找到了!出租车司机陈师傅发现了包,接到民警的电话后,就把包还给了老人。老人翻开包的夹层,看到4000元钱一分不少,终于露出了笑容。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 10 页 共 14 页
参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33分)
2-1、
2-2、
2-3、
3-1、 3-2
、
3-3
、
4-1、
4-2、 4-3
、
第 11 页 共 14 页
5-1、
5-2、
5-3、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6-1、6-2
、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7-1、
7-2、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8-1、
8-2、
8-3、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
第 12 页 共 14 页
9-1、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
第 13 页 共 14 页
第 14 页 共 1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