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妖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湖南A高校为例

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湖南A高校为例

来源:易妖游戏网
JiaoYU Li LUnYanji U ☆教育理论研究☆ 民族地区高救“田JLI il ,k 里"师姿队伍建设硇坝状分析及对策研夯 ——以湖南A高校为例 王银春,胡涵锦 (上海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0) 摘要:以民族地区的湖南A高校为典型案例,对该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对构建适合民 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创新民族特色的“思政课”教学 模式,不断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8—02O9—03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 表1 民族构成 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 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但就其队伍建设作 为专题研究对象的并不多见。本文尝试以湖南A高校作为典 型案例,对该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作深入的调研 分析,并对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 了若干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操作价值的建议与对策。 一、现状调研与分析 湖南A高校于2005年5月正式成立的二级学 和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占到了总比重的61.9%,汉族教师l6 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承担“思政课”的教学部门。 人,占到了总比重的38.1%,这与当地是土家族、苗族聚集地 2009年2月,笔者通过走访调查,获得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第 是分不开的。以上数据表明,少数民族教师占多数,汉族教师 一手资料,通过对调研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初步厘清了 也占到了一定的比重,因此需要加强不同民族教师之间的文 该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现状。相关数据统计下: 化沟通与交流,尤其是汉族教师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 (一)基本情况 认知与了解,有利于不同民族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交流 1.性别。该院“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总人数为42人,其 合作。 中男性为26人,占61.9%,女性为16人,占38.1%;基本形成 4.学历与学位。该学院博士学历为1人,占2.4%;硕士学 了6(男):4(女)的比较合理的现状。 历为10人,占23.8%;本科学历31人,占73.8%。该学院博士 2.年龄。35岁以下的为21人,占50%;36~44岁的为14 学位为1人,占2.4%;硕士学位为22人,占52.4%;学士学位 人,占33.3%;45—60岁的为7人,占l6.7%。该数据表明,目 l5人,占45.2%。以上数据表明,目前该院“思政课”教师主要 前该院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所占的比重达到一半,中青年 以本科学历为主,高达73.8%,说明学历层次还有很大的提升 教师成为“思政课”教学与科研的主干力量。因此,对青年教 空间。硕士学位的占52.4%,说明该院“思政课”教师主要以硕 师的培养与教育应是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未来工作的重点。 士学位为主,与该院的学历情况正好相反,教师学历以本科学 3名族。从表1可知,该学院土家族教师为l9人,占到 历为主,而学位以硕士学位为主,从中可以透视出近年来该学 了总比重45.2%,其他少数民族教师的总人数是7人,土家族 院对教师通过攻读学位进行培训与再教育的支持力度。 作者简介:王银春(1980一),女(白族),湖南张家界人,吉首大学讲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研究;胡涵锦(1953一),男,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Theory Research 学 理 论 5.职称。教授为3人,占7.1%;副教授18人,占42.9%; 副研究员1人,占2.4%;讲师18人,占42.9%;助教2人, 是最小的,仅为4.8%,与近年来高校引进人才的有很大 关系,主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因此,助教职称所占 4.7%。以上数据表明,目前该学院“思政课”师资队伍职称分 布呈“橄榄型”的状态比较明显,即教授、助教比例小,副教 的比例就相对较小。下面,我们就职称分布在各个年龄阶段 的情况,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 授、讲师比例大,两项共占总比重的88.2%。而且助教的比例 表2 从表2可知,目前35岁以下教授为零,副教授仅为4人, 职称与年龄构成 副研究员 人数 % O 0 1 0 0 0 2.4% 0 教授 年龄\\ 人数 % <35 36-44 45 ̄60 >60 0 0 3 0 0 0 7.1% 0 人副教授 数 % 4 12 2 0 9.5% 28.6% 4.8% 0 人讲师 数 % 35.7% 7.1% 0 0 助教及其他 人数 % 2 0 0 O 4.8% O 0 0 15 3 0 O 小 计 3 7.1% 18 42.9% 1 2.4% 18 42.8% 2 4.8% 占总比重的9.5%,此年龄阶段主要以讲师职称的为主,有15 人,占2.4%;伦理学1人,占2.4%;文学1人,占2.4%。从此 人,占总比重的35.7%,36~44岁的教授为零,而且副教授l2 学科背景分布来看,绝大多数教师的专业背景与“思政课”教 人,占28.6%;教授主要集中在45 60岁这个年龄阶段但人 育教学工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本吻合。 数也相对较少,仅为3人。由此可见,提高该学院教师尤其中 青年教师的职称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表3 政治面貌构成 8.学缘。该校在“思政课”教师的人才引进过程中,注重 优化学缘结构。2004年7月成立二级学院时,师资队伍 的学缘状况仅仅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本 校。但在两年之内学校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了教授1 人,博士1人,硕士9人,使该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学缘已 经扩展到八省12所高校,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学缘地缘结构 单一的状况。 (二)教学情况 该校的在校学生总人数约为14 000人,其师生比为 6.政治面貌。从表3可以看出,该学院“思政课”教师当 中政治面貌是党员的占总人数的69%,民主党派人士占到 389:1,采取大班教学,课堂规模为l00—120之间,全部使用 多媒体教学,按学生人数下拨的教学专项经费为生均2.5元。 1 1.9%,无党派人士占到19.1%。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 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必须具备明确的政治方向,做坚定 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党组织应该通过培养、 发展、接受新党员,培养教育老党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表4 学科背景构成 2006--2008年期间,担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8人,《毛泽 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2008年更名为《毛泽 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5人,《中国近 代史纲要》5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9人,《当代世界 经济与政治》2人,《形势与》2人。该校的“思政课”教学 采取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使“思政课”教 学的有效性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以上数据表明,该院的 “思政课”与全国高校该课教学要求一致。 (三)科研情况 20o3—20o8年,该学院所申请到的项目总数为25项,其 中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16项,经费总 额为23.62万元,每年的师均项目经费为0.11万元;教师科 研成果获奖总数为1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为1项,省级奖励 为6项,市级奖励为8项,校级奖励为I项,其他奖励为I 项;教师出版著作2部,参编教材1部;共发表期刊论文225 篇,平均每位教师一年发表论文1.07篇,其中在国家级核心 : 该院老师在科研 7.学科背景。表4表明,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科背 刊物发表的论文仅为22篇。以上数据表明,上作出了重大努力,但是在全国或地区的重大重点项目缺乏 开发与建设,主编或参编的教材与专著不多,科研论文发表 9.5%;教育学4人,占9.5%;经济学1人,占2.4%;历史学1 210 景情况为:马克思主义理论26人,占69%;哲学4人,占 JiaoYU Li LU nYa nji U ☆教育理论研究☆ 的质量也有待提高。 二、问题与不足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基 础上兼容并包,有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笔者认为, 宗教观和 1.“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尤其与民族地 应加强民族地区“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的教育,并要求将这些内容贯穿到 区的教学实际匹配度有待提高。2008年7月,宣传部、 党的民族、“古今往来每个民 教育部在京联合召开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 “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当中去。马克思认为,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此论断中蕴含着各民族 育”。根据会议精神,各高校就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 都在某些方面对人类的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民族之间应 性开展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但与“思政课”教师考核评 该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相互学习的光辉思想。 价体系相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首先,由于马克思主义学院 都是在近期成立的,“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基本上与 以前所在学院的考核评价体系糅合在一起。其次,就全国范围 而言,亟待需要建立健全的、与“思政课”自身发展相匹配 的考核评价体系。再次,民族地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考核 评价体系大多是照抄、照搬其他地区高校,尤其是名校的考 核评价体系。这些考核评价体系与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 际教学情况匹配度不高,无法发生有效的评价与导向作用。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族文化融合不够。当前,部分民 族地区暴力事件频发,偶然性中存在某种必然因素。除境外 势力的操纵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外,民族地区 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待加强,其中包括提高民族地区高 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 族文化的融合不够,是“思政课”有效性不足的重要原因之 一。民族地区“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特殊性,大 多为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 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关注这些特点和 特征,这样才能提高与民族地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3.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形式有待进一步改革 和创新。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基本与其他地区高校 趋于一致。在调查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富有特色、深 入少数民族学生中间的教学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其次,第 一课堂教学按部就班,第二课堂参与不足;再则,利用多媒体 教学比较充分,但网络平台占领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1.亟需建立适合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 价体系。一般的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与民 族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是有区别的。笔者认为, 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的对象是全国高 校所有的“思政课”教师,主要侧重“思政课”考核评价的平均 值,即具有共性和普遍意义的考核标准与指标体系,具有泛 指性;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的对象是在 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它除了 具备普遍的共性之外,还需兼顾到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 境、社会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以及教师、生源等具体的实际 情况,此考核评价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 2.注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教育。民 族地区大学生由于受当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的 影响,与其他地区高校的大学生相比在思想意识、文化背景 3.创新富有民族特色多样的“思政课”教学形式。少数民 族在语言文字、价值观、道德观、科技观、宗教、习俗等方面, 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文化体系。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 中的瑰宝,具有相当丰富的文化资源。民族地区高校“思政 课”教学可以结合民族地区的文化内容与形式,创新富有民 族特色的“思政课”多样的教学形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 量和水平。比如,可以尝试在深入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基础 上,运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来教授“思政课”,使“思政课”更具 亲和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参观民族地区的历史古迹,尤其是民族 历史中涉及到民族平等、团结、合作的历史博物馆,激发少数 民族学生对民族平等团结的认同意识;此外为“提高网络文 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 成果可以与民族文化艺术相融合,借助第二课堂和网络平 台,真正走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灵,将教学融人生活之中,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15号. [2]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社科[2008]5号.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95: 190-194. [4]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 [H].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40-45. [5]顾钰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三大建设”[J].思想・理论・ 教育,2008,(1 7). [6]胡涵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报告[H].上 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30. [7]滕星,等.21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与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 京:民族出版社,2002:239—379. [8]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接见 会议代表并作重要讲话[EB/0L].http://www.moe.edu.cn/edoas/web- site18/1 2/info121 559857586641 2.htm.2009一O7—28. [9]主持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工作[EB/0L].http: //cpc.people.com.cn/GB/64093,64O94/56547l0.htm1.2009-07—28. [1 O]王爱华.贵州高校“两课”师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学 . .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 (责任编辑/陈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