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妖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时代大学生的特质与需求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新时代大学生的特质与需求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来源:易妖游戏网
2019年第12期(2019年12月)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No.12 2019 doi:10.3969/j.issn.1674-9499.2019.12.016新时代大学生的特质与需求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李培胜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职业教育研究院,山东 潍坊 262500)

摘  要:新时代大学生受特定时空、文化环境的影响,其性格特质与诉求已经发生了转变。目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必须要从大学生特质和需求两方面入手把握住思政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加大调研力度,全面推进思政创新改革,逐步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思政教育;大学生;个性;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19)12-0038-02

2019年是千禧一代成年的新起点,现阶段“00”后已经开始成为大学校园的新生力量,并逐渐融入到校园学生群体之中。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网络原生时代,家庭结构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物质条件丰盛,成长环境高度自由。在这种环境下,新时代大学生的特质与传统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性,其利益诉求也更加多元化。因此,在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必须要把品味大学生的特质与实际需求摆在首位,逐步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性与针对性,引领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情感成长。

一、新时代大学生的性格特质

1.新时代大学生个性鲜明

鲜明的个性是新时代大学生区别与传统大学生群体的最大特征,其注重自我情感体验,而并不是单纯地将物质与经济条件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尺。在实际生活中,新时代大学生往往具有极具个性化的兴趣爱好,如自媒体拍摄、“二次元”游戏、cossplay等,“硬核”“打call”“盘他”等网络流行语往往被新时代大学生挂在嘴边。总之,新时代大学生从生活的多个方面都展示了其鲜明的个性特征,究其原因,由于新时代大学生对特定社会文化的批判与质疑。实际上,尽管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突出,行为特立独行,但绝不是纯粹的离经叛道,其人生观与价值观并没有脱离主流意识形态。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新时代大学生内在的强烈批判与质疑精神会弱化主流文化的思想感染力,也容易导致其形成偏执与固执的思维模式,进而被社会群体排除在外。

2.新时代大学生注重务实

务实是新时代大学生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辉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更注重实际的理性性格特征。在市场经济下,社会竞争逐渐削弱了理想主义色彩的光芒,新时代大学生会以更加理性与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社会。这种务实的心态是新时代大学生逐渐适应社会发展的根本体现,也是

一种更加积极的社会价值理念。现阶段,务实已逐渐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最为重要的性格标签,在其生活中也具有多重不同体现,例如,大部分大学生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极为注重,并会根据自身能力制定更实际的发展目标。务实的性格为新时代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迈向成功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但也容易导致其缺乏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固步自封在一个狭隘的世界中[1]。

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开放程度逐步提升

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与生俱来的开放环境中,这就赋予了其更加开放的思维模式。改革开放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经历了多元文化的洗礼,中国社会的开放性特征格外明显,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国际化进程逐步加速,改革开放逐渐迈入“走出去”“引进来”双轨化发展模式。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自小就生活在一个更贴近世界舞台的环境中,能更全面的敞开自己的胸怀来接纳外来文化与新鲜事物。另一方面,网络则为新时代大学生打开了开放的另一扇大门,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深受网络开放性的影响,乐于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开放的思维模式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起点,大多思维都较为活跃,能积极主动吸收其他文化形态的优点促进自我发展,但这种开放的思想特征也容易导致其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

二、新时代大学生的诉求嬗变

新时代大学生渴望生存于一个相对孤立的社会环境中,鲜明的个性要求新时代大学生要具备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行为方式与组织结构。在多元文化与网络行为模式影响下,新时代大学生往往会自发形成一种在小范围内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处于这种环境中的个体渴望具备与大众不同的特征,同时,也拒绝大众融入到这一环境中,而环境内部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选择交流对象。例

收稿日期:2019-10-22

基金项目:2017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研究”(2017274)作者简介:李培胜(1967—),男,山东临朐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高职教育研究。

38

2019年第12期(2019年12月)思想政治研究No.12 2019如,新时代大学生在校内生活中热衷于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团,在网络生活中则只关注于自己感兴趣的社区与话题,并以此展开交流与交际。新时代大学生对这种相对孤立的社会环境的渴望是凸显其内在归属感与认同感的必然选择,但这种归属感与个性化认同感越强,就越会将这种孤立环境排斥在社会大环境之外,这种排斥性为社会正能量的内部传输设置了进入壁垒,难以实现对内部成员思想的有效引导。1.新时代大学生渴望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实践是新时代大学生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起点,注重务实的新时代大学生已广泛意识到参与社会实践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极度渴望在校期间就能获得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进而为人生奋斗开启新的篇章。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希望学校能为其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能为其参与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契机。例如,部分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定期组织教师带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不断提升自我能力,还有部分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产业一线见习与实习机会。另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思维也较为活跃,对事物发展具有自己的看法,更希望能在社会实践中去检验自己的想法。因此,大多数学生还希望学校能理解并尊重其想法,并理性对待其在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过错与失误。

2新时代大学生希望能开展深度文化沟通与交流

新时代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单纯通过网络开展碎片化的跨文化交流无法深入到文化的内核中,甚至把握住文化的精髓,需开展深度的文化交流才能跟得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步伐。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引入更优质的外来文化,来支撑自我国家化视野的生成与发展。相关统计调查结果显示,86%的“00”后大学生希望能在校内接受西方文艺、摄影等外来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更迫切希望能“走出去”,在现实生活中直接与外来文化开展沟通对话。文化是一种存在于特定环境中的思想价值理念,在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与空间中,与具有对应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开展沟通与交流才能深刻感知其内涵。一些学生希望学校能通过组织国际交流、借助网络媒体等方式搭建起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以便全方位的了解国际先进文化。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应坚守的三大理念

思政教育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党在长期发展中所总结的关于中国社会发

展的规律与思想,新时代大学生要想实现个人理想就必须要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线,筑牢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基础。一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必须要进一步加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起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精神信仰,增进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二是思政教育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应用,着力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例如,思政教育应吸收经典国学理论,以儒家经典学说教育当代青年。

通过调研准确把握学生的特质与需求,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性。如果没有开展精准的调研,思政教育就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参照物,所实施的思政教育也不能有效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满足其理性诉求,最终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为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前,需开展更全面的调研活动,精准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与实际需求,因材施教,提升思政教育的实际效率。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生活,仔细观察其在实际生活中所展示的心理与情感状态,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引导其向教师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需求与烦恼。此外,思政教育工作人员还要围绕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诉求优化思政教育内容设计,为其提供更加精准的思政教育内容。例如,针对一些过于务实的学生应加大理想与担当意识教育,引导其树立起崇高的社会理想。

转变传统教学思维,让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新时代大学生个性的彰显使其难以接受传统说教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对单纯的思政理论教育也难以提起兴趣,沿用传统教育模式甚至会造成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反感。由此可见,思政教育必须要尊重学生的鲜明个性,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其对思政教育的获得感。一是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的发展性,始终把学生放在思政教育的核心地位,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把握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综合素养,缓解其对思政教育的抵触心理;二是要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提升思政教育趣味性。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需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逐步丰富思政教育形式,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例如,通过短视频、漫画等受学生欢迎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宣传。参考文献:

[1]王菁菁.大学生个性发展与高校规范教育平衡点探析[J].江苏高教,2018(12).

On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Traits and Demand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pecific time and space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college students have changed their personality traits and demands in the new era. At present,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gras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erms of colleg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demands, adhere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crease efforts i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innovation and reform,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demands

[责任编辑:师清芳]

Li Peishe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eifa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Weifang 262500, China)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