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跨文化商务交际 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
The Combination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nd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HOU Jun[1], LU Shanshan[2]
([1]Li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Liuzhou, Guangxi 545006;
[2]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0)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strengthens constantly.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business activities, the demand of business English talents who know both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rules and can use English in foreign activities is rising, so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o learn business English courses. Therefore, in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how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awareness and the ability to join i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o as to let them participate in cross-cultural business activities smoothl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mainly puts forward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thecross-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in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and some related teaching advice.
Key wordsthe cross-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ultivation of the ability; teaching strategy
0 引言
早在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对于文化一词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写到:“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习得的一切的能力与习惯。”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E. Sapir ,1921 :221)随着度、跨文化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中西方因在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文化规约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习俗差异,会在实际的交际中出现文化“冲突”或“碰撞”现象。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是一件好事,没有碰撞就不可能有灿烂的火花闪耀。但是,这种现象会导致交流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因此,充分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以及社会规范,掌握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非常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因习俗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交际障碍或误解,才能使交际有效地进行。高校专业学生是外企职员的未来主力军,对于这支主力军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语言学家D.Hymes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交际能力学说,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讲什么话,以及对谁讲与怎样讲”的能力。Meyer(1991)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ICC)指一个人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好与异国文化之间的交流(Hinkel,1999)。Byram(1997)认为,具备ICC的人不仅能够胜任与外国人的交流,还能够克服文化优越感和文化偏见,能够和来自异国文化背景的人互相达成妥协与,达到互惠双赢的结果。那么,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有什么重要性呢?英语教师又该怎样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呢?
1 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1)跨文化商务际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4月版对英语专业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提出要求:“ 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要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大纲》对于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提出了明确详细的要求,这说明文化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因素。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三者缺一不可。
(2)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培养跨文化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彻底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地使用英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东方人重辨证思维,讲究悟性,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文化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汉语句子主动句较多,反映了中国人长期以来以人为中心的思维习惯。而英语中被动句较多,反映了讲英语民族重客观、重逻辑。明白了这种差异以后,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和翻译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向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去靠拢。
(3)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就业。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往往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进行商务活动,造成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也谈不上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了。事实上,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踏入工作岗位后深感交流的困难,其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为语言能力的因素,主要是文化能力的欠缺。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使用规则、交际习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交叉与碰撞会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谈判的成功。在就业面试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如果能够与外方应聘者讨论外资管理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和文化冲突问题,他们就能在应聘大军中脱颖而出。因此,对学生进行商务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2 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商务英语教学相结合
2.1 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
以往的外语教学中教师都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并且教师常常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这样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首先要改变原先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其次,强调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把目的语文化意识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标之一。另外,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2 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E. Sapir ,1921 :221)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而传统的外语教学一直把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语言使用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跨文化交际技巧的培养放在与语言技巧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比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当语言材料中出现文化现象或当文化因素干扰语言教学时,要及时进行文化讲解。文化教学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初学阶段要以语言教学为主。到了高年级,应逐渐地将教学重点转移到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加强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教师可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读物,如关于西方国家历史地理、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经济贸易等各类书籍,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别国的文化。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2.3 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但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课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课堂英语教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英国语言学家Malinowski (1923)说过:“语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人民的习俗中,语言研究离不开这一宽泛的语言行为环境。要理解语言,归根到底要懂得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另外,有外教的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他们是活的文化教材,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听外教做报告或讲课,学习西方的文化习俗和交际技巧,其言传身教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2.4 积极开展外语第二课堂教学
培养英语思维能力,以英语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有利于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外,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在课下,要让学生常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成书面文字,或者经常组织学生到“英语角”去练口语。尽量创造能让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思维活动的条件,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兴趣与能力,让学生重视英语思维的训练。
3 结语
的商务活动,无论是从公司的管理还是公司的营销,从表面看是经济活动,从实质看是人与人之间的跨文化合作与交流,跨文化交际交流的成败将决定跨文化商务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生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习语言、使用语言,又有利于让学生在交流中检验自己的语言,然后在交流中改正,在不断改正中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华厚坤.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哈尔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153-154.
[2]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宋莉.跨文化交际导论[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6.
[4]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
[5]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7):65-67.
[6]张晶,桑晓蕾.商务交际中的跨文化交际探析[J].哈尔滨:黑龙江对外贸易,2007.8(6):121-123.
[7]张为.浅析跨文化商业交际差异[J].长沙: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关键词:高职学生;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阶段;英语能力
很多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因此,衡量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分数的高低,而是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如何利用学生有限的在校时间发展其英语运用能力,这一课题值得我们探讨。文章以我校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学生为例,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如一二年级阶段、三四年级阶段、五年级阶段,具体由教师按照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来具体论述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方法。
一、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帮助学生打牢基础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入学成绩参差不齐,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词汇量比较少,同时又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商务英语课程,这样自然很难对如何学习商务英语有清晰的认识。针对高职院校这一特殊情况,在最初阶段,教师应强化基础英语知识而适度淡化商务英语专业知识,要求学生以识记为主,讲授浅显易懂的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从基础英语自然过渡到商务英语,也为以后阶段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如情境对话、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模拟交际环境中去,为今后的英语实践能力打下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需要文化的承载,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今后更多的是从事跨文化商务交流工作。因此,在商务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应特别注重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能力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这四种能力在语言交流中不可分割。在口语训练中,要做到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还必须让学生了解它的语境条件,包含的文化的历史背景、传统、风俗、信仰和价值观等。课堂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导入英语国家文化、国家概况,使学生全方面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宗教和价值观等。很多文章只有放在它的文化背景中,学生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
在课外,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比如,每天利用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收听VOA慢速英语,并进行听写和复述。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经典英文电影,并回答关于电影内容的一些问题或写电影简介及观后感。同时,班级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英文书写比赛、英文歌曲比赛、英文听力比赛、英文听写比赛、英文阅读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效挖掘其潜能,从而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二、在英语学习的中级阶段,逐渐向商务英语学习过渡
在学生打下一定的英语基础以后,教师应逐渐强化商务英语知识,从基础英语自然过渡到商务英语的教学。商务英语是一门富有生命力、与时俱进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以开放的视野、源源不断的知识储备,在商务英语教学上不断尝试改革创新。。在课外,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读英文版《中国日报》《经济学家》等报纸,就某一热点话题进行描述和发表观点,为今后的商务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应以实用性为主,使学生能将所学内容运用到今后的职业中去。如学习外贸英语的目的是学生能用英语谈生意,能读、写外贸函电等。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口头和笔头表达上,尽可能多地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发现、探索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今后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如在关于“导游英语”的课上,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导游带团的流程和每个流程如何与游客交流,以及带外国游客团的注意事项,然后再通过特定的场景来学习导游的习惯用语和基本礼节。在关于“宾馆英语”的课上,可以在教室内布置“前台”“客房”“餐厅”等区域,让学生在假设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学英语进行模拟训练,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商务实践活动能力。
三、在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以职业为导向培养英语实践能力
在学生步入高年级后,要贴近社会实际开展实践英语教学。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会选择外资企业或者外贸公司就职。因此,在学生步入高年级后,要贴近社会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采用目的性教学,学生将来的职业需要什么,课堂上就教什么。如外贸业务员应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阅读能力,能撰写符合商务精神的英语函电,熟悉进出口合同履行、处理信用证和单据等,这就要求在课堂进行语言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适当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仿真实务操练等语言实训。值得注意的是,外贸业务员需要根据客户要求制作样品单及与订单相关的资料、整理并寄送样品、跟踪确认样品进度及客户确认结果。对工厂或各配合部门提出的关于客人要求的问题给予解答,或与客人沟通后作出反馈。因此,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是具有特定的职业素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善于沟通、团队合作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学校还可以创建校内模拟实训室来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学生通过仿真的办公环境、标准的办公软件来模拟各个工作环节。在关于《外贸实践》的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淘宝”交易平台来锻炼学生的外贸实践能力,从注册账号、开通支付宝,到学习淘宝交易规则,再到成为淘宝卖家,在校内开展交易会进行销售,并规定英语为工作语言,用英语完成整个贸易磋商环节,并进行贸易合同的签订。这一过程,可以请一些外企工作人员或者已就业的毕业生来学校指导,让学生有机会和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交流,为即将到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综上所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熟悉市场,有一定的商务实践经验,要把学生培养成实用性人才,教师首先应做到如此。总之,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年轻的专业,在教学上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不断思考、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虞苏美.商务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贺川生,肖云南.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
[关键词] 民营上市公司 治理结构 财务困境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的大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上市公司因陷入财务困境而被特别处理(ST)。对民营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做出正确预测,并探明其内在原因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假设
假设1:股权集中度与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负相关
一定程度的股权集中度能为公司带来绩效的改善,Shleifer(1986)认为由于大股东可以从监督管理者中获益,集中的股权有助于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减弱股东间相互搭便车问题。
假设2:董事比例与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负相关
理论从董事会的监督角色出发,认为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性是一个重要属性,董事负有监督和评价管理者的责任。
假设3:董事会会议次数与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负相关
董事会会议次数可以看作是董事会活跃程度的一个变量,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证明董事会越积极,董事间交流的时间越多,越有利于公司制定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假设4:董事长与总经理两制兼任情况与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正相关
两职合一可能降低董事会的性及其监督功能并助长CEO的自由裁量权,导致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假设5:是否存在管理层持股与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负相关
管理层持股可以使高管人员的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趋于一致,并能有效地防范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假设6:高管人员薪酬水平与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负相关
增加管理者的薪酬激励能够使管理者的利益与股东利益相一致,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管理者的在职消费,消除管理者盲目投资,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三、研究方法
1.样本说明。选取2005和2006年因陷入财务困境而被ST的31家民营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按照“年度相同、行业相同、资产规模相近”的原则选取60家非ST民营上市公司2003和2004年的数据作为配对样本。研究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
2.变量选择。各变量定义见表1。
3.回归模型。
Z=b0+b1+X1+b2X4+b3X5+b4X6+b5X7+b6X8+b7X9+b8X10+ε
其中,当i属于ST公司时,Yi=1;当i属于非ST公司时,Yi=0;p为公司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ε是随机误差项。
四、实证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5%和1%水平下显著
从回归结果(表2)可以看出,股权集中度(X1)、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X7)的符号显著为负,说明股权集中度越高,高管人员报酬水平越高,越有利于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假设1和假设6成立;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X5))符号显著为正,说明两职分离有利于企业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假设4也得到验证。另一方面,管理层持股 (X6) 符号显著为正,说明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无法使企业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假设5不成立,这可能是由于当前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普遍偏低,难以达到激励效果造成的。
参考文献:
[1]Shleifer A, Vishny R W. 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 [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94(3):461~4
[2]苏 :治理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失败影响的初步检验. 证券市场导报, 2001, (12)
[3]袁 萍 刘士余 高 峰: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与公司业绩的研究.金融研究,2006(6)
【关键词】商务英语;隐喻;认知
一 、引言
(一)隐喻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而普遍的语言现象和思维方式, 既反映了语言的本质 ,又反映了人类的本质。它 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经济学家在运用事实、 逻辑、 例证来说明或论证的同时,也常常使用隐喻。F r a n B o e r s 提出了一些经济语篇中的隐喻映现模式并将其运用到本国经济英语教学当中。因此隐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提高学生隐喻能力也成为商务英语阅读教学的内容之一。
(二)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 顾名思义就是运用于商务方面的英语。 狭义的商务英语是指和商务行为有直接关系的英语。 广义地说, 商务英语是指超越了个人关系的英语, 是和经济管理领域相关的, 或用来分析商业现象的英语。
二、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现象分析
(一)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普遍性
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 人们总是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法的比较来认识事物的特征。 人们惯用自己最熟悉的或是概念意义最具体的词汇, 通过联想来表达。这个时候,就往往会借助于两个事物或词汇之间形态、 状态、 功能等方面的相似性来联想。这个过程正是隐喻构建的过程,是隐喻的核心。由于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概念为人们所陌生, 隐喻所具有的生成力和普遍性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各种商务活动。
(二)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固定性
很多隐喻现象由于在商务英语中广泛运用而被固化, 已经成为商务英语中的专业术语, 这些约定俗成的词汇已经成为人们思维的一部分, 并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与商业行为。 比如:
我们用air pocket 气囊来指一种股票的显而易见的极其虚弱性; 用golden handcuffs 金手铐来指将经纪人和经纪人事务所连结起来的合同.
(三)文化差异下商务英语中的隐喻现象
在商务英语中,隐喻以其独特的生成力和普遍性,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商业活动和经济现象。 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必然会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不能很深刻地理解一定的隐喻现象。
“白象” = White elephant?在中国 “白象” 是一个著名出口干电池的品牌, 也是一个方便面品牌, 可是若在进出口贸易中称之为white elephant, 会令人费解。 因为在商务英语中, 这一隐喻形象已经固化成需要高额成本维护而实际上无利可图的资产或损失已成定局的资产。
因此,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认知方式, 必须放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来解释这一喻体映射到本体的过程。 人们总是用自己熟知的具体的事物来联想陌生的概念, 隐喻虽然具有普遍性和固化性, 但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来理解, 才不至于引起歧义。
三、 隐喻与商务英语教学
隐喻思维有助于更好地解析地道的英语的内涵。它普遍存在于各种文体的文本中,商务经济类体裁中的材料也不例外。
具体教学步骤
发展隐喻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商务语篇理解能力。
第一步: 讲解隐喻知识对于提高商务语篇理解力的重要性
如果学生已经清楚地认识到隐喻比比皆是的现象 继续给学生讲解隐喻性词汇在商务经济类体裁中 的材料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例如《 经济学人》 杂志中隐 喻性词汇出现的频率远比其他普通杂志要高。使学生 认识到隐喻能力的培养是商务英语学习者应具有的一项重要技能, 对全面提高商务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步: 利用现有教材,讲解教材篇章中出现的隐喻
商务英语课文均选自说英语国家的报刊原文,语言修辞讲究, 表达地道, 有着丰富的辞格材料。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这一丰富的教 学资源,从认知的角度去讲授教学内容。因为隐喻性词汇一直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注重讲解隐喻在对词汇的理解和认知中的重要作用。还需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 去领略名家作品篇章语言之美, 引导他们在语言欣赏中学习隐喻知识,在语言欣赏中提高隐喻认知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商务英语语篇理解能力。
第三步: 补充课外材料, 拓宽学生隐喻思维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除了充分利用商务英语教材中的范文。有针性地对不同文体从语篇结构、用词风格、句法形式和修辞手法进行文体分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隐喻理论及其研究成果引入商务英语教学, 为商务英语教学输入新鲜血液。使学 习者能从认知的角度 ,更好地领会商务英语作品的 内涵以及语言的艺术性,提高商务英语语篇的隐喻理解力。
参考文献
[1]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The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关键词:商务英语词汇;问题;学习方法
词汇是构成语句和语篇的基本成分,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商务英语中,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信函的书写等,词汇的积累和掌握都是学习和实际运用商务英语知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保障,对增强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和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都大有裨益。然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却不难发现,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所体现出的商务专业知识比比皆是,在词汇、短语、句法等方面均有体现。这给学习者带来了诸多困难,导致了学习过程当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另据商务英语指数(BEI)显示,中国员工缺乏熟练的商务英语能力将影响中国企业的整体实力,也将影响到我国同其他国家的全球竞争力。这就为商务英语在如今的国际化大趋势下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而唯有充分意识到商务英语词汇学习中潜存的问题并不断寻求解决方法,方可轻松掌握商务英语知识,增强学习工作效率,提高商务英语学习质量。
一、商务英语词汇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对商务英语了解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
虽说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商务英语专业培养需求渐增的商务英语人才,然而商务英语在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使得商务英语专业在各个高校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导致许多本专业学习者在选择这一专业时比较盲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商务英语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融入了较多的专业知识,有限的商务英语知识获取渠道,使得初学者商务英语知识严重匮乏,很难理解和掌握商务英语词汇的深层次内涵。
(二)无法摆脱英语的传统学习方法
这是包括本人在内的多数学习者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商务英语,顾名思义,是商务知识融入到英语之中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复合型专业,有人曾用“若即若离”来形容“商务”和“英语“两者间巧妙的关系。然而,我们总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意识地侧重其中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受到长时间传统英语学习方法的影响和束缚,我们往往忽视掉了商务而只专心于英语。众所周知,包括词汇在内的英语学习实际上蕴藏着五方面的技能(听、说、读、写、译),这五方面的好坏影响和决定着英语学习的质量。而许多人只是把单纯的看懂作为标准,将存在问题的传统方法应用在商务英语词汇的学习上,盲目的积累词汇,死记硬背,触犯了商务英语词汇学习的一大忌。殊不知商务英语因涉及对外贸易、国际金融、海外投资等专业知识大大增加了学习难度,岂是靠单纯的词汇扩充就可以掌握的。
(三)、缺乏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无法与实践相结合
商务英语属于应用语言的分支,是英语在商务场合中的应用,也可以说是集各种商务活动为一体,满足商业发展的英文。因而只有将商务英语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当中,方可体现商务英语的作用与意义。商务英语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模拟教学,许多人在词汇记忆与学习的时候,可以灵活使用,但在实际的训练与交流中却无法将所学轻松运用,经过分析,主要是由于学习者缺乏培养实战语境的能力,不能学以致用,造成了沟通与交流的障碍。
二、 加强对商务英语词汇的认识与了解
从商务英语词汇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我们了解到,本专业学习者对商务英语词汇缺少足够的认识与了解,这对商务英语词汇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想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商务英语词汇,就要正确认识商务英语词汇的特征及重要性,增强学习者重视商务词汇的意识。
(一)、商务英语词汇的特征
1.1 书面表达
在涉及到商务知识的信函、合同、谈判资料等中,很容易注意到会有较多的正式规范且用词准确的词汇,语言简洁,书面语多,给人以简明、直观之感受。如:therefore - so(因此);inform - tell(告知);dispatch - send(发送);in view of - for(鉴于、考虑到);as for - about(关于)在普通英语中,意思相同的情况下后者会更常用,因为其更易于接受和理解。而在商务英语中则多使用前者,因其专业、正式的表达方式更适合商务领域严谨公正的要求,可以减少因不同文化而产生的摩擦与误解。
1.2 词义表现
在词义表现上,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新词汇层出不穷、普通词汇含义多重。这一特点在商务英语中比较普遍,会随着商务英语的逐渐发展而变得更加明显,也会给学习过程带来某些瓶颈。许多所熟知的词汇没有了原来的词义,被赋予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含义,如:cover(将某物投保);quote(报价);document(单证),这就是普通词汇在特殊的商务领域里具有的多重全新含义。而唯有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才可以透彻理解这些商务英语词汇的深层次内涵。有些词汇的属性会在商务英语中发生变化,如finish一词在常见的用法里为动词,可是在商务英语当中去变为了名词,意为“最后一道漆”。加之如e-commerce(电子商务); online marketing(网上营销);cyber-payment(电子支付)等新词汇的不断衍生和出现,使得商务英语掌握起来更为复杂。
(二)、商务英语词汇的重要性
无论是普通英语还是商务英语,词汇都是学习的基础与关键。在商务英语中,词汇携带和传递着商务英语的主要信息,是掌握和理解商务知识的重要前提。透过商务词汇,我们可以发现商务英语的特点,掌握商务英语规律,准确地运用商务英语知识。
关键词:隐喻 商务英语 应用 翻译
一、隐喻的研究背景
近今年来,隐喻的研究被不断深化和拓展,传统语义学如比较论、替代论的隐喻研究理论出现了以静态描述的特点。此外,Ricoeur(1978)重新界定了隐喻在话语语义学分析中的作用和范围,将隐喻的功能不断的从词汇层次到话语层次到句子层次的转变和过渡。Searle (1978)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将语言意义划分为句子系统意义和句子使用意义。Levinson(1983)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对隐喻进行了研究。Fauconnier和Turner (2002) 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来对隐喻的工作机制进行重新的诠释。Kiefer(2005)深入表明,语境的方法可以使人更容易理解最新的与隐喻研究相关的哲学和语言学理论体系,同时也为隐喻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和作出了贡献。戴维森(Donald Davidson)是一位在隐喻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语言哲学家。他认为隐喻的理解正如对梦的解释一样,需要梦者与醒者之间的合作,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字面的解释。
二、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商务英语作为日常用语中的一种, 经常被应用到与经济生活有关的讨论和与之相关的事件和概念中。而在各种商务活动和商务英语中,隐喻又作为一种言语现象被频繁的使用并且主要以名词喻和动词喻的方式出现。
1.名词喻
。例如: The bubble economy will be broken into pieces by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 将会被世界金融危机毁为一旦。Bubble原意是指水中的泡沫,肥皂泡,在这里经济被比喻为泡沫,暗示着虽然现阶段经济发展表面上很繁荣但却像泡沫一样脆弱易碎。为了使金融危机这种的商业问题变得更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隐喻的使用将复杂的经济概念变得更通俗易懂。
2.动词喻
。例如: In an age that bombs news upon us daily, how can we pick out those we really need?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如何我们才能找到我们的内心所需昵? 动词 bomb通常被解释为:轰炸,投的意思。。虽然喻体没有明显的出现在整个句子中,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联想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
三、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翻译
谢之君(1998) 曾经将翻译的过程划分为:“原语的理解和目标语的表达两个过程,其中理解是认知主体通过原语的言语符号逆向还原其表征对象 (包括所指、情感等意义)”。 :这两个过程包括译者在原语的理解和目标语的表达范畴内如何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译注语的特征。而商务英语中隐喻翻译一定要严谨周密,行文简练。。
在商务英语隐喻的翻译中,很多经济类的词被喻化了,发生了转换。下面是关于最常见的名词与动词转换的用法:
第一类是经济类的词被喻人化,如“economy growth, economy recovery,economy disease”。
第二类是经济类的词被喻为活动方式化,如: “recover, grow, need, decay, cure, pickup”。
第三类是经济类的词被喻为战场化:“trade battles , Carrefour could still be vulnerable to a hostile bid.”
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理解和翻译是非常重要。要想翻译准确和理解透彻商务英语的材料,掌握英语隐喻及商务活动中认知思维和规律的特点是非常必要的。熟练运用商务英语的知识,并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语境和文化差异,采用有效的方法将原文的真实意思识别,然后再用另一种语言将原语中的意思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四、结语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经济处于突飞猛进、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商业经济领域内取得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令人惊叹。商务英语成为连接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重要的纽带,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务英语的翻译一定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理解和翻译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但在商务活动中,隐喻翻译一定要遵循“信”忠实于原文和原义,避免歧义;“达”措辞严谨,词能达意;“雅”语气恰如其分,清新高雅。陈振东认为商务英语中的翻译虽然难度很大,富有挑战性,一个小的疏忽和漏洞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和复杂的商业纠纷,
参考文献:
[1] R.W.Gibbs,The poetics of mind[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1994.
[2]Lakoff, G & 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