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妖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蜀岷山: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西蜀岷山: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来源:易妖游戏网


西蜀岷山: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明,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存 在多个文化源头和文化源头区。 中华民族的始祖不仅有黄河流域 古代部落集团的父系首领黄帝和炎帝, 还有公认的女性始祖黄帝 元妃嫘祖。人类由山地走向平原,加上基于对神奇自然现象的不 解而产生的超自然神灵信仰,历史上普遍存在圣山及超自然神的 崇拜,在中国即古史传说中的圣山“昆仑山”崇拜和超自然神

“上帝”崇拜。神仙崇拜和道教信仰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

千多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发展, 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考古发现表明,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从而改写了中华文明起源史。 这一切,皆集中于一个地区一一西 蜀岷山。而中国古代盛行的“五岳四渎”山川崇拜,

其至尊

和长江的江源地也在西蜀岷山。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主 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 支系众多的藏羌彝系统民族, 在民族渊 源上依然与岷山有着重要联系。 因此,研究西蜀岷山的历史文化, 应是中华文明探源工作的重要内容。 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对 于今天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有着重

义。为此,笔者特撰写本文,希望引起人们对岷山历史文化及其 资源价值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高度重视,促进对岷山历史文化资源 的开发利用。

一、关于岷山的概念及其地理范畴

岷山”一名历史久远, 是中国最古老的名山之一。 早在《尚

书?禹贡》中已有大禹治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华阳 黑水惟梁州。 岷、蟠既艺,沱、潜既道”, “岷山之阳”等记述。 《七律 ?长征》诗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诗句,更是让 现当代无数的中国人耳熟能详。 在历史文献记载中, “岷山”亦 称“蜀山”、“汶山”、“渎山”、“沃焦山”等,在古史神话 传说记载中则称“昆仑山”、 “成都山”、“成山”、“成侯山” 等。岷山的概念,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古人所记载狭义的岷山指岷江源头区的今岷山山脉中段, 以 茂县九顶山为主峰。唐代《元和郡县志 ?剑南道中》茂州汶山县 条下记载:“ (岷

山 )去青城山百里,天色晴明,望见成都。山岭 停雪,常深百丈, 夏月融泮,江川为之洪溢, 即陇山之南首也。 ” 清乾隆时期地理学家李元《蜀水经 ?江水》考证:“江水又南经 九顶山,禹贡岷山也,在州东南二十五里。……《汉书》注曰: 岷山一名鸿蒙,一名沃焦,在陇山南首,故称陇蜀,直上六十 里。……晁以道曰:蜀山近江源者,通为岷山,连峰界岫,重叠 险阻,不详远近。青城、天彭诸山所环绕,皆古之岷山,青城乃 其第一峰也。……其高六十里,山有九峰,故名九顶。”古人认 为长江江源发源于此段山脉腹地,山有岷山、蜀山、汶山、渎山 等名,故长江江源段亦称岷江、蜀江、汶江 (水)、渎江(水),岷 江一名沿用至今。

广义的岷山指北起甘肃东南部岷县境内, 南止成都平原西部

峨眉山、 西南包括邛崃山的大小数百座山峰, 主体部分分布于四 川盆地西部。此广义岷山,山名众多,古人称之为“皆岷山之随 地立名者耳”。《史记 ?货殖列传》记:“蜀卓氏之先,赵人也, 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曰:吾闻岷山(一作汶 山 ) 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致死不饥。乃求远迁,致之临邛, 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表明秦汉时期既以 临邛之山 (今邛崃山 ) 属岷山。唐代《括地志》记载:“岷山在岷 州溢乐县南一里,连绵至蜀几二千里,皆名岷山。”唐末五代著 名学者杜光庭在《成都记》中称:“岷山连峰接岫,千里不绝, 青城乃其第一峰耳。 ”故有“千里岷山”、 “与太行伯仲”的说 法。宋代《资治通鉴前编》称:“岷山数百峰”。《方舆胜览》 称:“梁州西山皆岷。”陆游《入蜀记》称:“自蜀郡之西,大 山广谷,……皆岷山也。”清乾隆地理学家李元《蜀水经

引述前人记述:“蜀山近江源者,通为岷山……。青城、天彭诸 山所环绕,皆古之岷山。”岷山的南端即著名的峨眉山,故苏东 坡诗称:“岷峨雪浪”、“家在岷峨”,以峨眉山为岷山组成部 分。清代乾隆时期地理学家李元在所著《蜀水经

岷山称:“知岷、峨总是一山,只横障西南二处为异耳。”直至 时期,人们仍一直公认峨眉山为岷山南端。

书馆出版臧励和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今地学家谓 岷山之脉, 自巴彦哈喇山脉东北分出……。 山之干脉, 分为二支。

一支夹岷江南下,日岷山山脉。中间起顶为青城山、邛崃山,其 南端有峨嵋之绣峰。连峰千里,山顶四时积雪,称为雪山。一支 东行者,日巴山之脉。 ”1947年中华书局出版 《辞海》 “岷山” 条下称:“岷山山脉, 有青城山、大雪山诸名,其尽处为峨眉山。 ” 在历代文献记载中, 岷山自川甘交界区的岷县境内发端, 大体呈 南北向一直向南,止于四川盆地

?江水》中考

1932 年商务

西部的峨嵋山,绵延千余里。在 四川境内,穿越今广元市、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西部和阿坝 州东部,于乐山市境西部凸起南端,青城山、峨眉山、九顶山、 雪宝顶及邛崃山脉的四姑娘山、 夹金山、 巴郎山等著名山峰皆属 广义岷山。地质学上的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属于地理学上广义岷 山的中段。

二、西蜀岷山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文化地位

(一) 岷山为嫘祖和大禹的诞生圣地、古蜀文明摇篮。 根据古史传说文献记载, 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及其儿子昌意皆 娶岷山蜀人女子为妻,岷山腹地的今茂县叠溪 ( 汉代置蚕陵县 ) 为古史传说中华人文女祖、 蚕神和旅神“嫘祖”的故里。 《史 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 祖。……昌意娶蜀山氏女”。 《谱记》载:“黄帝与子昌意娶蜀

山氏女”。《汉书 ?地理志》载:“蜀郡有蚕陵县”,《水经注》 官本“蚕陵”刻作“西陵”, 清据学家考证“西陵”是“蚕 陵”之误, “西陵氏”即“蚕陵氏”。 蚕陵氏即古蜀人先民蚕丛 氏。古岷山因山多野蚕,野蚕称“蜀”,故岷山称“蜀山”,居 其山之民则称“蜀山氏”。 蜀山氏驯养野蚕“蜀”成为家蚕, 因

山多蚕故其民称蚕丛氏。 后来, 蚕丛氏一支由岷山东进川西平原 立国,以“蜀”为国号, 建立了古史传说记载中的古蜀国第一王 朝蚕丛王朝, 蚕丛王成为该王朝历代国王的称号。 在古史文献记 载中,黄帝娶嫘 祖生昌意, 昌意再娶于母族蜀山氏生颛顼

帝,

蚕丛王为颛项后裔, 颛顼侄帝喾登位后“封其支庶于蜀”, 故《世 本》记:“蜀王每世相承为黄帝后”,《史记

汉博士褚少孙言:“蜀王,黄帝后世也”。因古蜀国最早发祥于 岷山,故西汉大文豪扬雄著《蜀王本纪》载古蜀王蚕丛“始居岷 山石室”。 蚕丛死后陵葬岷山故地今茂县叠溪, 汉代于其地置蚕 陵县,至今在茂县叠溪一大石上仍保存着古人镌刻的“蚕陵重 镇”四个大字。 古蜀人先民驯养野蚕“蜀”成为家蚕并以“蜀” 作为族称、 国号,因而在商代甲骨文中蜀人之“蜀”作卷曲的蚕 形。因古蜀人崇尚大眼, 故“蜀”字后来演变为大眼人卷曲着身 体怀抱一只虫 ( 蚕) ,考古发现岷山东麓的三星堆古蜀国都城遗址 出土的大量用于崇拜祭祀的眼形器, 即蜀人崇尚眼睛的反映。 蜀 山氏驯养野蚕“蜀”成为家蚕, 嫘祖为蜀山氏女性先民、 黄帝元 妃,于是被后世奉为“先蚕神”。宋代罗泌著《路史 ?后记》载: “西陵氏之女嫘

?三代世表》记西

祖为黄帝元妃,治丝、养蚕、供衣服,后人祀为 先蚕”。茂县叠溪的“□”

特地名用字,

(叠)为专指今叠溪的独

清代大金石学家孙诒让考证西周金文中的“□妊”之“□”即 嫘祖的“嫘”字,表明嫘祖本为出于蜀山氏“叠”部落的女子, 故嫘祖的“嫘”字在西周金文中从女从昼作“□”,

只是后

奉嫘祖发明了蚕桑丝绸,将“□”字的下部改为从丝而写作了

“嫘”。在古史传说中,嫘祖还是中国的旅游鼻祖,被后世尊为 旅神。北宋丁度《集韵》记载:“黄帝娶于西陵氏女,是为 嫘祖。嫘祖好远游,死于道,后人祀以为行神”。嫘祖为中华人 文女祖、蚕神、旅神,茂县叠溪为嫘祖故里,理所当然地应 是建嫘祖神庙, 供海内外华人祭祖、 祭蚕神及供旅游者祈求旅游 平安的圣地。

又据古史传说记载, 大禹生于岷山汶川县石纽山刳儿坪。 按 照古史传说记载的上古帝王世系,黄帝娶西陵氏 (蜀山氏、蚕陵 氏、蚕丛氏 ) 嫘祖生子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生子颛项,颛 顼生子伯鲧,伯鲧生大禹。《史记 ?五帝本纪》记:“禹兴于西 羌”,桓宽《盐铁论 ?国病》称:“禹生西羌”。东汉大经学家 刘向《新序 ?杂事》中记春秋晚期孔子的大弟子子夏与鲁哀公对 话。云:“禹学乎西王国”,西王国即西王母国,在氓山。西汉 扬雄著《蜀王本纪》明确称:“禹本汶山广柔人也。生于石纽, 其地名刳儿坪”, 也就是今岷山山区汶川县石纽山刳儿坪。 至今, 在汶川县石纽山上一崖壁上仍保留有古人横刻竖书的“石纽 山”三个行楷大字,字体古朴凝重,颇有汉代行楷之风。其前方 平缓台地, 当地羌民自古即传说为大禹所生之刳儿坪, 旧有禹王 庙,残垣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仍有保存,建筑遗迹至今可见。傍 有古人所建“圣母祠”,残垣尚存,为石墙体单体建筑,相传为 禹母生禹处。 刳儿坪上方一山崖石壁上有横刻的隶书体“禹迹” 二大字摩崖石刻,字体古朴刚劲,与汉隶近似,其镌刻年代当亦 较早。再上方山崖石壁上镌刻有古人镌刻的“大禹王故里”五个 摩崖大字。 考古发现证明, 当中原龙山文化晚期的三星堆一期文 化(宝墩文化 )中的陶盂,在大体同一时期的被认为与夏文化有关 的山西陶寺文化及稍晚的河南二里头文化中亦有大量发现。

古史文献记载岷山为蜀人发祥地, 西北的黄帝及其儿子昌意 先后与蜀山氏的嫘祖、昌仆通婚,形成了古蜀人。上古蜀国的蚕 丛、柏滢、鱼凫、杜宇先后四个古王朝,在亡国后其蜀王皆率民 众隐退进入岷山。 考古发现表明, 被考古界认为属于西北黄帝集 团文化遗存的马家窑文化南传至岷江上游, 与当地的新石器时代 文化 (应即蜀山氏的文化 )发生融合,形成

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川 西平原上的早期古蜀文化的重要文化源头, 三星堆古蜀都城遗址 的祭坛(三星堆)面向岷山祭祀, 三星堆一金沙文化发现的大量古 蜀国玉石器玉料也来源于岷山,证明岷山确为古蜀文明发祥地。

(二) 岷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庭圣山“昆仑山”, 岷 山及其周边区域是古史传说中的人间乐园“都广之野”, 岷山也 是中国古代山川崇拜的至尊之地。

在古史传说记载中,上帝及众神皆居住在“海内昆仑山” 上,此昆仑山不是现代地理学上的昆仑山, 而是今川西北的岷山。 据被确认的中国先秦四大地理史书之一的《山海经

记:“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此“帝之下都”, 东晋郭璞注《山海经》称:“天帝都邑之在下者。”传说中的西

王母(又称西姥、 金姆、王母娘娘 )即居此昆仑山中。 在《山海经 ?

大荒西经》中记:“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名曰西 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在传说记载中,此昆仑山上有凤凰、鸾 鸟等百鸟, 有食之长寿不死的“不死树” (寿木 ) 、能起死回生及 成仙的“不死药”、 食之使人获得大智慧的“圣木”, 还有甜美 的“醴泉”、美丽的“瑶池”等等。不仅上帝及百神居此山,天 下仙圣亦由此山总领。西王母的“不死之药”,食之可以成仙, 以致于后羿上山求得不死之药, 被妻子妲娥 (嫦娥) 偷食而奔月成 为月精。而此上帝下都所在的昆仑山在何处 ?著名前辈史学大师 蒙文通先生考证即四川西北部的岷山。蒙文通先生在《略论 (山 海经 >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一文中论述道:“考《海内西 经》说:‘河水出 (昆仑) 东北隅以行其北'。这说明昆仑当在黄 河之南。又考《大荒北经》说:‘若木生昆仑西' ( 据《水经 ? 若水注》引 ) ,《海内经》说:‘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日若木, 若水出焉'。 这说明了昆仑不仅是在黄河之南, 而且是在若水上 源。若水即今雅砻江,雅砻江上源之东、黄河之南的大山——昆 仑,当然就舍岷山莫属了。”而且,古史文献记载,上古历代蜀 王及其民众人岷山皆“神化不死”;荆人鳖灵 (古蜀国最后一个 王朝“开明王朝”的建立者丛帝 ) 死后,其尸体溯长江而上,也 是至岷山下即复活, 证明岷山即有“不死药”的昆仑山。 《易林》 称:“登昆仑,入天门。”而《蜀王本纪》载秦蜀守李冰:“谓 汶山为天彭阙,号日天彭门。”“天彭门”即天门,说明李冰也 以岷山即昆仑山。正由于岷山为上帝与众神、仙圣所居的圣山, 在后世,岷山南端的青城山才成为道教总领众神的神仙祖庭。

在古史传说中,昆仑山分“三成 (层、级) ”, 《尔雅 ?释丘》 说:“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为融丘,三成为昆 仑丘。”《释

?海内西经

名 ?释丘》也说:“三成日昆仑丘”。昆仑山第三 成即上帝的天庭, 故《水经注 ?河水》 说:“三成为昆仑丘。 《昆 仑说》:‘昆仑之山三级: ……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 之居'。”昆仑山为三成之山,故又名成山,成山山顶为上帝的 下都,也就是“成都”,故《山海经 ?大荒北经》载:“大荒之 中,有山名日成都,载天。”此处的“成都”,乃是最早见于文 献记载的“成都”一词,为山名。此“成都”山载天,表明此山 即“上承皇天”的天柱昆仑山。 “成都载天”, 说明“成都”为 成山(昆仑岷山)山顶的上帝下都 -------------------------------------------- 天庭的名称。 文献记载,开

明氏第五世蜀王开明尚迁都,取新都邑名为“成都”,

成为彝族先民来源之一。 西汉初南迁的蚕丛氏蜀人, 一部分东迁 进入滇池区域征服当地百濮系统民族, 建立了滇国; 一部分蚕丛 氏蜀人在蜀王子泮带领下南下越北高原征服当地骆越人, 在今越 南河内建立了安阳国。 安阳王最后为南越王赵陀打败, 率部分余 部进入东南亚海岛,另有部分余众进入泰国东北部。西汉晚期, 随着北方羌规模南下,岷江上游部分蜀人由岷江上游西迁, 一部分成为今黑水县境羌语北部方言族群居民的先民, 一部分成 为嘉绒先民来源之一, 一部分则远徙进入东南部成为藏族先 民来源之一,还有一部分留居岷江上游成为现代羌族先民来源之 一。而发明了崖墓的蜀人部落, 一部分带着崖墓文化沿岷江南下 转进入长江三峡,成为后世土家族冉氏土司先民; 还有的部落则 将崖墓文化传播到四川及西南各地,甚至东南亚地区。

由上所述,岷山乃是中国古史传说中人文女祖、蚕神、旅游 行神嫘祖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奠基人、治水英雄大禹的诞生圣地, 古蜀人和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中国古史神话传说中的天庭圣山

“昆仑山”,中国神仙文化和道教的发祥地, 中国古代文献记载 中的长江江源地区和山川崇拜的至尊之地, 中国西南至东南亚重 要的文明摇篮地之一。岷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堪称中华文明 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国历史上应当占有崇高的文化地位。

三、岷山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

岷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该区域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 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但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 不仅可为该区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奠定文化底蕴基础、

强文化吸引力,同时还可与文化产业和旅游项目建设及旅游活动 结合起来,转化为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项目,

时扩大巴蜀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四川的文化软实力。

历史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所需要依托的重 要基础资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相互结合,

既为彼此提供

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也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极佳的 平台和空间。优质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果能够与绝好的文化产业发 展平台和旅游产业发展品相结合, 将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注入巨大的活力并使自身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从发展文化产业角度看,四川是中国著名的文化资源大省、 成都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思 想活跃的良好传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大省。同时,四 川又是中国公认的旅游资源大省, 拥有五大世界遗产和五个中国 世界遗产预备名录遗产、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市和 22 个国家 级优秀旅游城市、 众多的国家级旅游景区景点等旅游资源, 被世 界旅游组织认为将成为 2015 年后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 在四川,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极好的相互结合互动促进的巨大发展 潜力,从而可构建起极佳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平台。

从区域上看, 四川的优势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高度富集 于岷山及其周边地区。 在该区域, 古蜀文明被誉为是中国古代最 神秘和神奇、堪与世界上古史上四大青铜古文明媲美的青铜文 明,历史上曾创造了古代东方最繁荣辉煌的唐宋六百年间唯一持 续高度繁盛的成都文明, 拥有都江堰 ?青城山、峨眉山 ?乐山大佛 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和古蜀文化遗址、 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 藏羌 石碉及村寨三个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遗产, 嫘祖和大禹诞 生地、古史神话传说的天庭圣山和人间乐园、 中国神仙文化和道 教发祥地、 中国古代山川崇拜的至尊之地皆在这里, 同时也是中 国西南藏羌彝系统民族的重要摇篮地之一, 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 文化资源的富集地。四川的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三个世 界遗产也全部集中分布于岷山,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遗产 若尔盖湿地分布于岷山西北麓,还有诸如四姑娘山、西岭雪山、 米亚罗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池、天台山等国家级森林公园, 九顶山、叠溪一松坪沟、达古冰川、牟尼沟、神仙池、猿王洞、 鸡公山等风景区,唐家河、白水河、龙溪一虹口等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以及龙门山地质公园等等, 众多的高品位自然旅游资源皆汇 聚于岷山。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岷山及其周边区域不仅是中国 高品位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区域及在旅游资源类型的多样性方面 结构最好的区域,其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富集度和多样性在世界范 围内也极为罕见。因此,岷山及其周边区域在未来发展文化产业 和旅游产业方面具有极其良好的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和广阔空 间。

基于这样良好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平台、 处于如

越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区域, 使得岷山的历史文化资源具 有了巨大的产业转化价值,可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中通过 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品和项目开发实现其良好的产业价值。

祖和大禹诞生地资源可建设纪念地,发展与文化旅游活动相关的 节会、演艺、纪念品等文化旅游产品。古蜀文化资源可开发影视、 动漫、娱乐、演艺、观光、节会、纪念品等文化和旅游产品。相 关产品的开发,可有力地促进四川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同时可对弘扬巴蜀文化、增强四川的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发挥重 要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