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农 论 坛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3期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
杨玉钰
(娄底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现状和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指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发展对策
七十年代我国农业生产红红火火、热火朝天,农村有几亿劳动力加上成千上万知识青年下放农村,农村人气很旺。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那么“谁来种田,如何种好田”这个问题已成为农业健康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1 农村劳动力状况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掀起”民工潮”,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根据我国城乡划分标准,城镇以外的地区为农村,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就是农村人口。我国有9亿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数的3/4,占全球人口的1/6。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数量每年以1300万人的速度递增和发展。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1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为48229万人,到2014年农民工总量2.7亿人。
针对农村劳动力情况,我在双峰农村进行了调查走访,几个小事例能够充分说明农村劳动力短缺现象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双峰县三塘铺镇某村民小组15年春节期间在家过节的人有99人,过完正月十五后,在家的人口只有32人,67%的人口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并且在家的人都是老人、儿童、留守妇女。前年省农业厅的领导到双峰县锁石镇检查油菜种植工作,诺大的一个农场,田间地头只有三个人在劳作,走近一询问,一个78岁,一个76岁,最小的一个也有72岁了。目前农村的这种现象并非双峰特例,是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
据了解,目前农民种一亩田,正常的情况下,需300元左右耕田费、300元左右的种子、农药、化肥、农膜、水费等费用以及200元左右的雇工费用,累计投入成本800元左右。年景好的话,种一亩早稻按每亩收获350kg计算,可卖800元左右,种一亩中稻,按每亩收获600kg计算,可卖1500元左右,种一亩晚稻,按每亩收获450kg计算,可卖1080元左右。农民种早稻基本保本,种中稻可赚近一倍,种晚稻略有盈余,如果把自己的人工加进去,则全部亏本。因此,农民都不愿意种田了,种田的积极性空前缺失,而从事其他行业的收入远远高于种田收入,农民便自动放弃种田。加之近几年来国家为了拉动内需,开工许多重点项目,导致用工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一个农民外出打工,每天的工资在150~300元不等。这一切,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条件,绝大部分15至60岁的农业人口,为了挣钱养家,消除自家的贫困状况,纷纷走上了外出务工之路,最终导致农村劳动力锐减。由此可见,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是辛苦、收入低,农业生产条件差,甚至从事农业会被人瞧不起。据调查统计,目前40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力在农村几乎没有,农田抛荒非常严重,给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那么如何破解“谁来种田,如何种好田”,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显得极为重要。2 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
以前一提起农民,大多会想到的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在田间作者简介:杨玉钰(1970—),女,湖南长沙人,大学专科学历,实
验师,主要从事农机科研推广工作。
地里劳作的景象。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新型的职业农民已经出现,正在改变我们对农民的传统印象。2005年底,农业部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该文件指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培养对象是: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职业农民。2006年年初,农业部进一步提出招收10万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职业农民,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专业人才。在2015年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更是吸引了各方关注。
那么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具有的基本特征: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全职务农,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具有“能创业”的特点;具备较大经营规模,具有较高收入;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同时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新观念,包括主体观念、开拓创新观念、法律观念、诚信观念等;新素质,包括科技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新能力,包括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力、农村工业化能力、合作组织能力、特色农业能力等。3 思考与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尤其要注重第一线务农劳动者的培养;发展现代农业呼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大量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越来越多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迫切需要高素质的职业化农民。真正进行一系列制度安排和跟进,一方面引导优秀的人才进入农村,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出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大创新,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中坚力量。3.1 加大扶持力度
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要加大扶持力度。要有一个强烈的信号,让他们有尊严、有收益、多种田、种好田。要通过规模种植补贴、基础设施投入、扶持社会化服务等来引导提高农民职业化水平。在上必须要从补贴生产向补贴“职业农民”转变,在制度上必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制度”,科学设置“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门槛。由牵头,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强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制定涉及农民农业发展项目、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农村金融信贷、农业保险、农业补贴、农民社会保障、农村实用人才奖励激励等扶持措施,充分整合农业项目和资金,支持现有强农惠农富农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切实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特别是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并借鉴“三支一扶”的办法,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工作,帮助解决人才、技术短缺的问题。3.2 加大经费投入
设立市级新型农民培育专项基金。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粮食高产创建和茶叶、柑橘、蔬菜发展基金,重点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倾斜和支持,加快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下转第60页)
·2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试 验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3期
表1 20%苯醚戊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梨树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施药剂量
有效成分量(mg/kg)8010013320140—
药前病指2.533.032.862.972.692.44
第一次施药后7d药后病指0.920.970.810.860.923.03
平均防效(%)70.3673.8177.1776.4572.22—
第二次施药后7d药后病指0.860.860.560.0.753.47
平均防效(%)75.9979.5286.4884.5480.21—
第三次施药后7d药后病指平均防效(%)0.750.670.440.470.674.31
83.09cC87.22bB91.18aA91.08aA86.01bB—
供试药剂
20%苯醚戊唑醇可湿性粉20%苯醚戊唑醇可湿性粉20%苯醚戊唑醇可湿性粉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空白对照ck
稀释倍数2500×2000×1500×5000×3000×—
注:表中病指、平均防效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同例数据后不同小写、大写字母分别表示5%、1%差异显著性
的是逢雨季、阴雨连绵天气,应选择耐雨水冲刷的药剂进行防治。施药方法选用踏板式喷雾器喷雾,喷雾时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施药时间选在天气较好的下午,切忌在阴雨天施药。防治的关键期是落花后至幼果期。在雨季可以适当增加防治次数,不同类型的药剂要交替使用,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套袋能有效防治梨黑星病,可使果面光滑,干净,农药残留少。
注意事项:
1)适宜施药时期和用药量:建议在病害发生初盛期时使用有效成份用量为100~133.3mg/kg的20%苯醚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2)喷雾时注意保证药量准确,全株分布均匀,滴水为度。参考文献
[1] 金伟.43%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梨树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J].现
代农业科技.2014(17):141,143.[2]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M] 北京:中
国标准出版社,2000.[3] 黄显明,农药实用指南[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上接第28页)
条件;同时积极推广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财政贴息
贷款,缓解资金压力,增强发展后劲。要通过设立教育培训专项或争取农科职业教育资助等,落实教育培训经费,把阳光工程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主要转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15年,湖南被农业部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省。实施这项工程,和省里共投入939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省118个农业县(市区)全面铺开,完成4.49万人的培育任务。通过摸底调查,湖南还建立了50万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信息库。3.3 强化教育培训
农民教育培训要接地气。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应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应立足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和各地农业发展实际,将培养内容与地方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围绕各地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及市场信息等开展教育培训,同时开展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培养,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还应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农民教育规律和学习特点,采取送教下乡、教师进村等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教育培训办进农村、办进田间、办进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实现就地就近培养,农民需要什么学什么,实现不离乡不离土,方便、快捷让农民接受教育培训,形成农民培训很好的模式。
3.3.1 优化培训对象。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分为生产型、服务型和经营型三类。其中生产型职业农民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有较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直接从事园艺、鲜活食品、经济作物、创汇农业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业生产的群体;服务型职业农民掌握一定农业服务技能,并服务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群体;经营型职业农民有资金或技术,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强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工作的群体。要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大学生、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返乡青年农民工、复转军人等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3.3.2 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依托本地农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公益性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农业教育、
农业科研以及农技推广等单位的专业教师、农技推广人员和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构建教育培训体系,共同推进培育工作。同时建立完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目前,全省已有20491人通过认定,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将优先获得项目和补贴。
3.3.3 创新培训方式。分类培训,重点加强法律法规、创业理念、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专业技能等教育。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创办“田间课堂”,把“农技教室”设立在田间地头,农技人员根据农事季节把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要依托农民培训和农业项目工程,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对有一定产业基础、文化水平较高、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并通过系统技术指导、扶持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不断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同时大力推进送教下乡,采取进村办班、半农半读等多种形式,将学生上来学变为送下去教,吸引留乡务农农民,特别是村组干部、经纪人、种养大户以及农村青年在家门口就地就近接受正规化、系统化职业教育。4 结语
对于中国这样的以传统农业大国为符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抓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牢农业基础、提升农民社会地位、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培育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发挥的主导作用,调动农民自身的主动性,制订科学规划,并且要锲而不舍地实施下去,才能有人种地,才能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头羊,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一定会在“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三农”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