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妖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以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

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以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

来源:易妖游戏网
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以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教、研、演三合一’’教育模式为例 李恩忠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 翟钰佳 无锡市与红小学 摘要:本文针对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从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对 改革内容进行了阐述,重点讨论了在教改过程中形成并完善的“以学为主、以研为先、以演为辅”的教学体系. 提出了教、研、演并重,培养音乐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以学为主 以研为先,以演为辅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3—0102—03 近年来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已经在音乐教 育专业课程的改革中形成“教、研、演结合,理论与实 新型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能够整合音乐系现已具备的教 践并重”的鲜明特色,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上,要求他们 既能够胜任未来新形势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又能够指 导课外艺术活动、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环境建设的工 作,真正做到“一专多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具 体的培养方案上,我们着重于思想、更新观念,将 办学思想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以研为先、 学、科研、表演三大优势,形成强大的教学资源合力。 一方面,禀承我校百年办学传统.注重培养学生“求是 务实”的敬业精神,发挥基础教育扎实的文化底蕴优 势;另一方面,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考虑学生个 性因素,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艺术教育中师 生“传、授、带”的亲和力优势:再次.通过经常性的展 演和交流,借鉴国内外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互通信 息,取长补短,发挥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优势 一以演为辅”。具体来说:“以研为先”即科研为先行,创 新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思路、开拓教学视野;“以学为 主”即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突出教学活动中的师 、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生沟通与交流;“以演为辅”即重视各种艺术实践,辅 以必要的演出和各种比赛,吸引、激励学生。逐步建立 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以艺德培养为导向,以专业教育 为重点,以个性引导为特色”的“研、演、教三合一”的 作者简介:李恩忠,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一)以学为主,以人为本,变“教人”为“育人” “以学为主”就是发扬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的 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成 长和发展为中心,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书 基金项目: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江南地区民俗艺术的传承与开发研究——以苏州 地区‘胜浦三宝’为例”(项目编号:14YJA760013)阶段性成果;2013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江南地区传统 艺术‘胜浦三宝’的传承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3YSD022)阶段性成果之一。 的灌输式模式向现代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习的 自我吸收、发展的育人模式转换。因此我们在维护教 学计划严谨性与普遍性的同时 针对学生的生理条件 与性格、气质等心理个性特征实施了带有特殊性的培 养方案。 具体特征为: 第一,实施“教学相长”的互动式教学,即告别以 教师为中心的唯我意识,增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环 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潜能。目前,在音乐 教学中常听到诸如“跟我学”“看我表情”等课堂用语, 这反映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单一的 “唯我独尊式”的教学模式。即便是那些听话的“好”学 生.往往也是不管理解与否,只会按部就班地按照教 师的指示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全缺失。“教学相 长”的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采取重唱、重奏 等教学形式。增进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同时,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音乐系在音乐教学中,注意培养互相尊重、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必然形成 学术上的争鸣”。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常常会 为一个微小的思维灵感进行热烈的讨论,对一部音乐 作品的理解和处理会更加深人和独到,进而反复修改 使之更加合理完美,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状 态。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同时,有效地促进教师提高业 务水平,起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第二,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化。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练习,推 动学生表演能力、沟通能力及协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如演唱莫扎特艺术歌曲为代表的古典声乐作品时。颤 音一般从上一个音开始,与本音进行交替颤动;而现 代颤音则是由本音开始向上进行交替颤动。但是学生 一开始对此不甚理解,我们没有采取以往的命令式训 练。而是引导学生观摩大量的经典莫扎特歌剧片段, 同时在出现颤音时进行提示与点拨。进而组织学生相 互讨论、加深理解,使大家明白了在莫扎特时代。这种 颤音是具有标志性的,代表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审美取 向,是不可以用现代颤音来替代的。 (二)以研为先,加强教师的科研创新工作,促进 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作为高校的主要职能和任务之一,科学研究工作 已成为大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科 学家钱伟长教授在《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一文 中指出:“今后的大学应极力提倡和形成一种活跃的 开创性的气氛。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而且还要努力 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只有那些在科研和学 术工作中奋勇前进.在第一线冲锋陷阵的教师,才能通 过自己亲临其境的创造经验,把知识讲活,培养有创 造力和发展观点的青年人。”我们音乐系的特点 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接触学习过声乐、钢琴、器乐 等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主干课程,有一定的专业基 础。因此,如何让他们在大学阶段找到学习这些知识 和技能的新的兴趣点,在中学音乐教育的基础上形成 有新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并使学生在大学阶段 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这是一个难题。本系教师利用科 研过程中挖掘出来的新技术、新作品、新思路,巧妙地 解决了这个难题。 如笔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江南地 区民俗艺术的传承与开发研究——以苏州地区“胜浦 三宝”为例(14YJA760013),组织师生多次赴江南水乡 采风,在吴东胜浦一带与农民同吃同住,体验生活,深 刻体会到当地稻作劳动的艰辛.在劳动中读懂了当地 民歌《耘稻歌》《耥稻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心理特点。 由于对当地的民歌进行了实地考察、录音、记谱、曲式 作品分析等研究工作的展开,因此,对于民歌的理解 更加深刻,进行民歌演唱时的表现力更强。由于注人 了来自生活的真情实感,使演唱目的带有明确的指向 性,不是单纯地考虑发声方法,而是以感情带动方法, 辅之以方言口音的巧妙运用,使学生掌握了民歌演唱 的真谛,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又如笔者指导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市民阶层 广场舞音乐考察与研究——以无锡地区为例”,带领 学生深入到社会音乐文化的环境中。培养了学生音乐 实践和基本的科研能力,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 了基础。 (三)以演为辅,以演促教,在实践中加快培养学 生的专业素养 音乐专业是一个艺术实践很强的学科,对学生音 乐技术技能的培养需要准确细致的示范和长时间的 磨练,课时量大、学习周期长与教学计划总课时的缩 减形成了很大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本系专业教师 围绕“音乐教育课程核心内容”展开针对性教学,将民 族音乐、西洋音乐等专业知识融合在音乐基础课程 Y iShu Ping Jian l 103 中,加强艺术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科 研能力和表演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把握一些在课堂上容易忽略的 问题。在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往往会被放大.更容易 被发现,更容易得到及时的弥补。在演出实践中发现 问题。在教学中解决问题,进而进一步提高演唱实践 水平,使教学研究进入良性循环。 二、培养创新人才的展望 教改前。我们音乐系学生很少敢于尝试个人演唱 或演奏音乐会,在一些省市级音乐竞赛中也少有建 树。教改后.近年来我院音乐系学生举办了数十场个 人或组合的演唱或演奏音乐会,在省市级竞赛中也取 得了多项突破。更加可贵的是,这种积极参演的状况 已经在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其中“江南美”合唱 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了第四届“至高荣誉”国际 目前,通过教、研、演并重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提 高了教学质量,学生们凭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专业 能力与素养,在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中频频获奖。在 今后的音乐教育专业中我们将继续推行这种培养模 青少年音乐节,获得了第三名。她们演唱了《二泉映 月》《太阳出来了》等中国经典民歌,在演唱中保留了 原曲玲珑委婉的江南音韵,结合了当今丰富的合唱改 编技巧。用西洋的科学发声方法来演唱中国传统的民 族音乐,将中国民歌的演唱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 度。参加合唱团或者观摩其演唱的同学们都从中吸取 了艺术素养,得到了提高。 式,即:加强教师的相关科研工作,以科研为依托,拓 宽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 互动教学,因材施教;加强横向联系,通过“以演促教” 的方式来培养专业素质。同时我们将在不断积累教学 经验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继续优化 改革,让此培养方案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 更好的成绩。 这样一来枯燥的理论教学不再单调,更加有利于 (上接第101页)再拉长声带的基础上,实现合唱音色 的调整与优化。 (四)循序渐进,展开阶段性的指挥技能培训 在以往的合唱指挥训练中,受到课时安排以及内 容复杂等多种因素的,指挥训练出现严重断层, 导致学生在合唱指挥技巧的掌握上仍停留于表面.不 养的主要学习路径。 参考文献: 【11周砚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的创新【J】.艺海,2017,(05): 94-95. 【2】张昕鹏.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黄河之声,2016,(17):31. 【3】陈伟,朱艳.创新视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探析[J1. 戏剧之家,2016,(21):179—180. 利于学生综合指挥素养的显著提高。因此,教师要颠 覆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要过于追求教学进度,而忽略 了指挥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地,循序渐进的指挥教 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扎实指挥功底,最终实现指挥 【4]李金波.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 文艺,2016,(16):258—259. 【5】谷露.浅谈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发展[J】.音 乐时空,2016,(o4):157—158. [6]余瑞.浅析高校合唱指挥教学[J].大众文艺,2015,(09):214. 【7】刘玉.新时期我国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大 舞台,2013,(10):203—204. 技巧的全面性、系统性的掌握。 首先,要求学生针对节奏简单且兴趣度较高的音 乐作品进行指挥练习网;其次,单靠课堂上的指挥教学 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生活姿态与 指挥标准相符合,在面对合唱指挥挑战时能够表现自 如,以更加优秀的表演姿态投身于大规模的合唱指挥 中。此外。一定强度的实践训练,也是提升学生指挥素 【8】周颖.改进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策略之我见【J1.长春教育学 院学报,2013,29(05):94—95. ’。4}Yi shu PIng J;a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