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龙泉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选出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B .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代诗人。
C . 《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子瞻,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 .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
2. (2分) (2017九上·乌拉特前旗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巴黎圣母院》 B . 温庭筠——唐代花间派作家——《望江南》 C . 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家书》 D . 梁启超——中国古代维新派代表——《饮冰室合集》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3. (1分)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ku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kǎn
________梧 伶俐 径自 契诃夫 ________肩 zh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旗________
醋栗
恐吓
畜生
三、 填空题 (共1题;共1分)
4. (1分)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 ②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 ③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 ④临溪而渔________ ⑤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 ⑥颓然乎其间________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5. (6分) 按要求默写。
(1)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 (2) 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
(3) 《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出山之前的人生态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
第 1 页 共 8 页
)
6. (7分) (2018九上·海宁月考) 完成《水浒传》某语段,回答相关问题。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不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A。
(1) 请问A是哪个人物,根据你的阅读经历,结合相关事例介绍一下A的性格特点的某一方面?
(2) 在这之前的一系列事情中,林冲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这种性格特点在这件事情后续发展上有什么表现?他这种性格经过什么事才会表现出巨大的变化?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7. (15分) (2019·金堂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让土地休息一会儿 豆春明
①一进冬天,村庄便闲下来。风跑进跑出,一刻不停地收集温暖。这个时候,感觉到最寒冷的,不是牲畜,也不是人,而是风。没有村庄,风也许会被冻死的。不过不要以为村庄就很了不起,如果风不来取走温暖,村庄便遭遇不了冬天。村庄需要休息,而风正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②村庄里的树休息了。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这是树以休息的名义,在一遍一遍地温习自己。人也休息了。人尽量躲在一个角落里,避免让风发现。人变得有点清心寡欲,而且很大方,第一次把广阔的世界归还给草木、山川、流水……
③土地也该休息了。
④要说忙土地最忙,要比累土地更累,可是很少有人心疼土地。人天天走过田野,心疼的是地里的庄稼。哪株庄稼长高了,哪棵庄稼生病了,人一清二楚。但哪块田老了,哪片地伤了,人根本不去过问。人把土地折腾够了,就抛在一旁不管了。
⑤只有风心疼土地。风理解土地的苦,到了冬天,风就看管好土地上的麦苗,不允许它疯长。监督地里的蛇虫,安排它去冬眠。这些东西比人听话,整个冬天都安安静静的,不去惊扰土地。当然也有如梅花之类不懂事的,在人的鼓动下硬要绽放得轰轰烈烈。风生了气一个劲儿地吹,直到把梅花吹光了事。风做的一切,是为了土地能休息一会儿。
⑥在冬季的天空下,土地舒展着自己。一块田挨着一块田,田依偎着好像在取暖。等到稍微有些暖意,风坏坏的,偷偷溜过来,又把那点温暖抢走了。田挨得更紧了。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此刻又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田在冬天里会不会也像人一样出趟远门,去看望一下多年未见的亲友呢?
⑦每一年,风都如期出现在村庄。 ⑧但风显然忽视了人的善变。
⑨从前,人衣衫褴褛,不得不听风的话。现在,人锦帽貂裘,可以不怕风,不理睬风了。眨眼之间,人又把广
第 2 页 共 8 页
阔的世界从万物手里夺过来。人想干什么就做什么。风记得昨天还同一块地说着笑话,今天就发现那块地上立着高楼。风急得围着楼转圈,想把土地找回来。住在楼里的人抱怨:风太大了。是的,够大的了,可风越来越觉得为力。
⑩在人的带领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风不敢肯定还有谁会听自己的话。更担心的是,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村庄会没有冬天,世界也无冬天,土地就彻彻底底无法休息了。如今,人们只在盼雪的时候才会想起风,想起冬天。有时雪真的下在村庄或者另一个叫城市的村庄里,人便兴奋地哇哇怪叫,以为发现了天地之间的大美。可是雪一停,人就把风扔了,把冬天扔了。今天的村庄,正在习惯没有冬天的日子,已经习惯不让土地休息。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
⑪自然也会有人想起那些老旧的时光。那时的冬天冷得像冬天。土地懒懒的,啥也不干。水也不去流浪,大大方方地躺在土地的怀里,清清亮亮的,似一面镜子。这种田,名叫冬水田。人走到田边,可以照一照自己的美丑。白云飘过,也能映出自己的厚薄。风吹过来,田和水有些动荡。风安慰说:不要紧,现在是冬天,放心休息好了。
⑫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
(1) 整体感知:认真阅读全文,简要概括风与人分别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2) 结构分析:第③段“土地也该休息了”这句话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3) 语言品读:仔细揣摩,下列语句跟括号里的句子相比,有什么优点?请简要分析
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此刻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平日,人们在田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庄稼,一块一块,形色各异,高低错落。此刻田地便都还原了本色,合成了一片。)
(4) 评价鉴赏:选文第⑩段最后一句:“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有读者提出,从立意看,如果把这里的“在”字改为“住”字,会更好。请你帮助阐述理由。
8. (15分) 阅读说明文《海南岛的气候》, 完成后面小题。 海南岛的气候
①海南岛纬度较低,冬季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冬季温暖,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6度以上。南部的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更是暖热。冬季风虽到达本岛,但势力较弱,受其影响时,全岛各地有不同程度的降温,降温幅度由北向南减少。偶遇寒潮南下,降温幅度有所增大,但持续时间不长,特别是由于中部山地的阻挡,岛南气温变化不大,三亚市的月均温度仍在20度以上。
②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强,全岛普遍高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度至29度之间,中部山区比较凉爽。由于受来自海洋、风向偏南的夏季风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又因夏季多云雨,天气凉爽,也有“一雨成秋”之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高于38度,曾有过40.3度的记录,通常出现在4、5月份。6、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或台风前缘下沉气流的影响,也会出现闷热天气。但除中午外,一天中其他时间都可感受到“快意和风海上来”的凉爽感。
⑧海南岛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降水充沛,除西部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地区。全岛
第 3 页 共 8 页
降水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和丰、歉年之别。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节,4月至10月的雨量占全年的80%-90%。降水类型以对流雨和台风雨为主,大雨、暴雨次数多,强度大。而冬、春季降水较少。年际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丰水年往往是歉水年的2―3倍,西南部甚至超过5倍。
④海南岛每年5―11月都有热带风暴(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和台风(风力12级或12级以上)的影响,尤以8月、9月为多。据统计,平均每年在海南岛登陆的风暴、台风有2.7次,最多年份达6次。近几年来,风灾对海南岛的影响有所减少。
(1) 第③自然段中能体现海南岛降水特点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 根据上下语境,第③自然段中“歉水年”一词是什么意思? (3) 请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年际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丰水年往往是歉水年的2―3倍,西南部甚至超过5倍。 (4) 结合全文内容,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述海南气候的主要特征。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 (10分)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 简要分析“义士还家尽锦衣”中“尽”字在诗中的妙处。
(2) 作者的思绪从“宫女如花”急转到“鹧鸪飞”,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10. (18分) 文言文阅读。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 ③ 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 ④ 执策而临之________
第 4 页 共 8 页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 作文 (共1题;共1分)
11. (1分)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其实,每个人都因所处的立场和价值观不同,对什么是苦,什么是乐都有着自己的认识。请你以“生活中的乐”为话题,谈谈你对“乐”的看法。
第 5 页 共 8 页
参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3-1、
三、 填空题 (共1题;共1分)
4-1、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5-1、5-2、
5-3、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
6-1、6-2、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7-1
、
第 6 页 共 8 页
7-2、7-3
、
7-4
、
8-1、8-2、8-3、8-4、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1
9-2、
、
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10-1、10-2、10-3、
九、 作文 (共1题;共1分)
11-1
、
第 7 页 共 8 页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