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妖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城市社区管理中的问题

浅谈城市社区管理中的问题

来源:易妖游戏网
 浅谈城市社区管理中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逐渐从单位制走向社区制,同时随着经济和行政管理改革的深入和完善,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职能被剥离,的部分社会管理职能也不断向城市基层组织转移,大量的行政性事务和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向社区居委会延伸,社区这个城市的最基层组织成为了社会各类矛盾和问题的汇聚点,各项工作的落实点。因此,如何加强城市社区治理对于推进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 公共服务体系 社区居委会 事处

一、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

1、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还有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距离。二是社区居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的腿”。

2、社区事务缠身,工作任务繁重。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农民工和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而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

3、部门职能不到位,社区自治职能弱化。许多部门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把工作触角延伸到了社区,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指导服务不到位,形成了会议多、

检查多、报表多的局面,社区居委会每天要应对着上级领导的检查和收集报表,传送各种数据。从而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二)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和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较低

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账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加之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供暖及电话费,一年所需要的资金跟上级部门所规定的经费不符,造成社区居委会实际的使用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二社区专职工作者都是经过招考和居民选举形成,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社区专职工作者承担的工作繁重,但每个人月收入偏低,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影响了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同时按照劳动法规定建立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实际工作没能得到落实)。

二、产生原因

(一)社区管理中的财政管理不

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的经济大权完全由事处掌控。一个由他人掌控着经济命脉的机构,又何谈自己的,最终的结局必然是为办事处下达的命令为第一要务,必然对办事处惟命是从。在实际工作中,情况的确如此,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场所、办公经费(水电费、电话费、上网费、办公用具费)、组织居民活动经费等等所有费用完全由事处审批,试想,事处有这种权力,让社区居委会成为自己的跑腿工具,自然理直气壮了。

(二)社区管理中的人事管理不

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的人事大权完全由事处管理。按照规定,社区居委会人员应该由居民代表选举产生,但实际并未如此,在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当中,事处的意见占据主导作用,可以说能不能选举成社区居委会委员,事处的决定举足轻重,因为最终都是要和事处签订协议。社区居委会委员的工资、奖金、福利、休假等等待遇都是事处说了算的,社区居委会的人事大权掌握在事处的手中,还要说什么。再来说说社区服务站,笔者在前文已经总结,社区服务站这一新生事物,其本身的性质模糊,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自然而然也就无从归属,不知道归哪一个部门领导,属于哪一个部门管理,也就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一样,归事处“管理”。

三、解决对策

一理顺关系、早日定位。从部门看,仍然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机构,经常下达指令性任务。从社区单位看,主要难以做到“资源共享”、“同驻共建”,即驻区单位的服务工作往往由社区负责,但要其承担义务就很困难。要加快对社区的机构定位,明确社区所从事的工作的真正职能与目的和责任。

二多方支持、加大投入。根据社区建设的有关规定,本着“财政支持、联点扶建、费随事转、社区自筹”的筹资原则,在社区建设的早期,是要投入一大笔启动资金的,各驻区单位也要大力扶持,尤其要按照“费随事转”原则,保证社区责、权、利的统一。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要对社区干部进行系统培训,积极引进人才,保护好优秀人才,使社区队伍和班子做到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化,争取做到凡进必考,特

别是像居委会的支部、主任等职位要实行公开招聘,从而提高居委会干部整体素质。

四提高待遇、改善条件。社区干部置身社区,整天同居民群众打交道,工作头绪多,负担重,付出多,待遇低。他们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为了要快速提高社区干部管理水平,和各部门务必要花大力气提高社区干部的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党和对社区干部的真正关心,是社区建设正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五着力减负,营造环境。社区是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应该更多的是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反映群众的疾苦。然而目前社区除了承担便民服务、救助保障、社区安全、环境卫生等多种职能外,还经常要完成社区职能以外的工作,人为地增加了社区的负担。

六共建共扶、深入持久。与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有关的上级部门和驻区单位,要深入持久地派人员到社区搞专职社区工作,为百姓出谋划策,向居民宣传党的,通过宣传号召居民参加和拥护社区的工作和公益活动,或通过组织社区干部到模范社区去参观学习及时提高工作水平。

夏宝龙:《城市街道改革》,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潘乃各马戎:《社会研究与社会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

吴德隆谷迎春:《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知识出版社。

卢汉龙:《社区组织重建与基层政权建设》,《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

马伊生盛国生宋宪东:《城市社区组织管理的初步研究》,

李汉林:《中国单位现象与城市社区的整合机制》,《社会学研究》

1993年第5期。

张琢:《中国基层社区组织的变迁》,《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4期。

陈涛:《社会发展与社区发展》,《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2期。

中田?实(日):《日本的居民自治组织“町内会”的特点与研究的意义》,

《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4期。

吴铎:《论社区建设主体――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发展报告》,

《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5期。

丁水木:《论街道社区和社区行政》,《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5期。

马林杜世海王俊清:《精塑出一道道服务的风景线――记石家庄市社区改革》,

《中国机构》1998年3月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