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妖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来源:易妖游戏网
三农问题 农垦经济 2o1o.11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 生产现状分析 宿桂红常春水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 吉林 132101) [摘要]中国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3/4的粮食总产量,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 我国的粮食产能,对推动全国粮食生产起到重要引擎作用。本文结合全国粮食生产水平,从播 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了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并得出相关的启示。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 粮食主产区是指地理、土壤、气候、技术等条 (一)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变动情况 件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并具有一定经济优势的专 1998年~2008年期间,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 属经济区。主产区的选择不仅取决于粮食生产 食播种面积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先急剧下降后急 量,而且取决于能否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目前, 剧上升的V字型波动,而且表现出总体下降的趋 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界定,观点不统一,但差别 势。波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8 并不大。国家确定的粮食主产区为:吉林、黑龙 年~2003年,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呈现下降趋势, 江、江苏、山东、湖北、四川、内蒙、河南、河北、湖 且表现出先缓后急的特点。1998年主产区的粮食 南、安徽、江西、辽宁等l3个省(区)。13个省(区) 播种面积居该期问最高水平,2003年的粮食播种 的粮食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0%,商品粮数量占全 面积为1 1年的最低水平。从1998年~2003年的 国商品粮的80%,稳住了这些主产省(区)的粮食 6年间,主产区的粮食播种面积降幅达10.7%。第 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安全的大局。本文 二个阶段是2004年~2008年,主产区粮食播种面 根据粮食生产专业化程度、生产规模、生产效率、 积呈现上升趋势,且表现出先急后缓、近似均匀 商品率等综合比较优势,采用国家口径,利用 的特点。从2004年~2008年的5年间,主产区的 1998年~200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无特殊说 粮食播种面积增幅达1 1.9%。具体如图1所示。 明,数据均来自中国农业年鉴1999年~2009年。 (二)主产区与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变动情况 一、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情况分析 比较 [基金项目]本文系是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项目“吉林农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08]第202 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研究受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 (08AJY034)资助,特此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宿桂红(1977一),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 策、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进步。 。。。。。。}—— l 6 I 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201 D.11 农垦经济 三农问题 图3主产区主要粮食播种面积占比 图1 1 998—2008粮食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变动情况 化进程的加速,挤占了部分耕地;(2)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减少了部分耕地;(3)进行农业结构调 从总量上看,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动情况 基本上体现了与主产区相同的变动规律。 从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占比情况看,1998年 以来,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 的比重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8年~2000年,主产区粮食播种面 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基本上保持不变。 第二阶段,2001年一2006年,主产区粮食播种面 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持续上升,基本上 保持在69%的比重。第三阶段,2007年~2008年, 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比 重表现为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 从年际变动率上看,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年 际变动率的波动幅度明显高于我国粮食播种面 积年际变动率的波动幅度。1999年~2003年主产 区与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年际变动率均为负,2004 年一2008年主产区与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年际变动 率均为正。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主产区与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年际变动率 (三)主产区三种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 比情况分析 稻谷、小麦、玉米是主产区的三大主要粮食 作物,从图3可以看出,主产区三种主要粮食作 物播种面积占比在2004年处于低谷,小麦、玉米 和水稻占比分别仅为1.99%、2.4%和2.76%,而在 1998年~2003年和2005年~2008年间其占比基 本都处于25%左右的水平。 分析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波动的 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社会发展、城镇 整,减少了粮食播种面积;(4)农业税取消前后, 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和极大提高,也在一定程度 上导致了粮食播种面积的波动。 由于在2003年 2005年期间,种粮收益过 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极大受挫,很多农民纷纷 放弃土地外出务工。由于土地几乎无人承包,甚 至出现了土地作为购买房屋赠品的奇怪现象,进 而导致了大量良田撂荒,粮食播种面积急剧下 降。而随着2006年农业税的取消和种地补贴的 倾斜,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导 致了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 二、主产区粮食总产量情况分析 (一)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变动情况分析 主产区粮食总产量的波动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8年一2003年,主产区粮食总产量 先缓慢上升后急剧下降阶段。六年时间里,主产 区粮食总产量从1998年的363 15.7万吨,下降到 2003年的30578.5万吨,共减少5737.2万吨。第 二阶段,2004年~2008年,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大 幅攀升阶段。五年时间,主产区粮食总产量从 2003年的30578.5万吨攀升到2008年的 39917.5万吨,共增长了9339万吨。 (二)主产区与全国粮食总产量变动情况比 较 从总量上看,1998年~2008年,主产区和全 国粮食总产量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2003年主产 区的粮食总产量处于历史最低产出水平,2004 年~2008年首次实现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增长, 这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唯一 不同的是,1999年主产区的粮食总产量比1998 年略有增长,而1998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是改 革开放后第一个生产高峰。 XINJIANGSTATEFARMSECONOMy 三农问题 农垦经济 2o1011 .从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占比情况看,1998年~ 2008年期间,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 量的比重总体上看处于上升趋势,期间出现两个 明显的波动。11年期间,只有1998年、2000年与 2003年三个年份的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 食总产量的比重处于低水平,其中2000年的比 重最低,占70.55%。2004年~2008年,主产区粮食 图5主产区主要粮食总产量占比 破4000公斤/公顷(张立国、王慧芳,2009),2005 年突破5000公斤/公顷,达到5002.1公斤/公 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开始持续上升, 20o8年的比重最高,为75.5%。 从年际变动率上看,1999年~2008年的l0 年间,主产区的粮食总产量有3年减产,7年增 产。其中2000年、2003年减产明显,2000年减产 幅度最大,减产10.71%,2003年减产7.1%,2001 年减产0.7%。增产比较明显的年份是2004年和 2008年,2004年增幅达11.57%,2008年增幅达 6.1%。10年问,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增减规律与主 产区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1999年全国粮食总 产量比1998年减产0.76%。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1 998-2008年粮食总产量年际变动率 (三)主产区三种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占比 情况分析 主产区三种粮食作物总产量占tLx,-J比鲜明, 首先,从整体上看,2004年三种主要粮食作物总 产量占比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水稻占比最低, 仅有4.07%,其次为小麦,占比为6.7%,玉米占比 最高,但也低于10%的水平。除2004年以外的其 他年份比较平稳,基本符合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 及主要粮食播种面积占比的变动情况。其次,尽 管三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占比相差无几,但水稻的 总产量占比却是遥遥领先,基本上处于35%的水 平,玉米和小麦总产量占比偏低,分别处在32% 以下和25%以下的水平。具体如图5所示。 三、主产区粮食单产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主产区粮食单产取得了长足 发展。1982年突破3000公斤/公顷,1990年突 XINJ_ANG sTATE FARMS EcoNoMY 顷。1998年~2008年,主产区粮食单产虽然年际间 出现较大波动,但总体上表现为上升趋势,从1998 年的4877.23公斤/公顷上升到2008年的 5364.21公斤/公顷,累计增长了9.98%。 (一)主产区粮食单产与全国粮食单产比较 从整体上看,1998年~2008年期间,主产区粮 食单产水平均超过全国的粮食单产水平,差距最 大的是1999年,超出全国8.71%,其次是2008年, 超出8.35%;差距最小的为2000年,也达到5%。 从年际变动率上看,1998年~2008年期间, 主产区粮食单产水平下降的年份有2年,分别是 2000年和2003年,上升的年份有8年。其中,’ 2000年下降幅度最为明显,降幅达8.31%。上升 年份中,升幅超过4%的有4年,其中2004年升 幅最高,为7.67%。全国粮食单产水平下降的年份 有3年,分别是1999年、2000年和2003年,上升 的年份有7年。图6显示,主产区的粮食单产水 平无论上升还是下降,波动幅度均超过全国粮食 单产水平。 图6 1 998 ̄2008年粮食单产年际变动翠 (二)主产区三种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情况分 析 从整体上看,主产区小麦、玉米和水稻三种 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均处于较平稳的上升 态势。其中玉米的单产水平最接近主产区的粮食 单产水平,平均单产为4988.53千克/公顷,略高 于主产区4881.3千克/公顷的平均粮食单产水 2o1o.11 农垦经济 三农问题 平。2000年的单产水平处于l0年以来最低水平 为4623.08千克/公顷,2008年处于10年以来的 最高水平为5401.74千克/公顷。三种作物中,水 农业基础设施,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科技转化率, 努力提高粮食的单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 2020年) 稻的单产水平最高,平均单产为6475.16千克/公 顷,2001年的单产水平处于lO年以来最低水平为 6261.23千克/公顷,2008年处于10年以来的最 [2]张立国,王慧芳.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演变探 高水平为7233.85千克/公顷。小麦的单产水平最 低,平均单产水平为3455.78千克公顷,2001年的 单产水平处于1O年以来最低水平为3036.77千克 /公顷,2008年处于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为 4023.99千克/公顷。具体如图7所示。 图7 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比较 四、结论及启示 (一)结论 1.主产区与中国粮食生产呈现基本相同的 波动规律,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占比、主产区粮 食总产量占比整体上均处于上升趋势,主产区粮 食单产水平均超过全国的粮食单产水平。 2.主产区三种主要粮食作物在播种面积和 总产量方面表现出与主产区高度吻合的变化规 律,而单产的变化则较为平稳。 3.从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看,水稻的单 产水平最高,小麦的单产水平最低。 (二)启示 1.上述分析结论充分表明,主产区在我国粮 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引 擎作用,因此,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 粮食安全,要从粮食主产区人手,加大财政支持 的力度与相关的倾斜。 2.主产区粮食产量的波动主要是由粮食播 种面积的波动所引起,因此,确保粮食安全的首 要任务是确保现有粮食播种面积,守住18亿亩 耕地的红线。 3.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除保证粮 食播种面积的同时,要加大育种攻关投入,改善 析[J].农村经济,2009,(9):40—42 [3]马文杰.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华中农 业大学,2006:5-32 [4]我国粮食主产区增产找到新支点,http:/www ̄aljagri. go ̄cn/fxyc/kj/200810/t20081015——219400.htm [5]郭淑敏,马帅.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态势与 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1). (责任编辑:管仲) r————一 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f 9  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