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妖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PSR模型的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基于PSR模型的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来源:易妖游戏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37(1):183-189 http://xuebao.jxau.edu.cn Acta Agricuh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DOI:10.13836/j.jjau.2015028 罗志军,聂玲玲,陈兵,等.基于PSR模型的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E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37(1):183—189 基于PSR模型的江西省耕地集约 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罗志军,聂玲玲,陈 兵,汤永辉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45) 摘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农业生产效益、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以江西省为例,从耕地资源利 用中的人地关系人手,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和 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2003--2012年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o03— 2012年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的趋势;1 1个地级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较显著,呈现4 级分布,江西西部和中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东北部次之,西北部和南部相对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江 西省今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江西省;PSR模型;时空变化特征;集约利用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286(2015)01-0183-07 A Study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nsive Use of Cultivated Land in Jiangxi Province Based on PSR Model LUO Zhi-jun,NIE Ling—ling,CHEN Bing,TANG Yong—hui (College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Rural Land Resources Use and Protection Research Cen— tre,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5,China) Abstract:The intensive use level of cultivated land is related to 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 cy,farmers income and food secur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land relationship,this study constructe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intensive use of cultivated land based on PSR mode1.And using the comprehen- sive index method,cluster analysis and GIS spatial analysis,taking 1 1 cit i es as the evaluation units the tempo— 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nsive use of cultivated land from 2003 to 2012 in Jiangxi Province were quantitalively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tensive use level of cultivated land from 2003 to 2012 in Jiangxi Province was fluctuating upwards.There were obvious territorial differences in the intensive use level of cultivated land and assumed a four—grade distirbution in Jiangxi Province,and the intensive use level was the highest in the center and the west,secondary in the north—east and the lowest in the north—west and the south. Key words:Jiangxi Province;PSR model;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intensive use 收稿日期:2014-09-22 修回日期:2014—12—01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08174)和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罗志军(1976一),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地管理和3s应用方面研究,E-mail:luozj10@163.com。 ・18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第37卷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一种十分稀缺、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也是保证粮食安全和 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 推进,有限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与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之间的矛盾13益尖锐¨J,耕地保护态势十分严 峻。因此,在耕地资源有限和后备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转变耕地利用观念,走内涵挖潜、提高耕地集约利 用水平的道路,成为解决当前土地供需矛盾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及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耕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已成 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目前,关于耕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耕地 集约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 J、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特征 J、耕地集约利用时间变化规律 等几个方 面。总体而言,大多数研究基本上是区域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及耕地集约利用时间变化或空间分异特 征分析,但同时开展区域耕地集约利用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异的研究较少。此外,目前的研究也很少综合 考虑人地关系在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作用,而“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SR)模型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缺 陷 j。因此,本文以江西省为例,拟从耕地资源利用中的人地关系人手,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耕地利用 约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提高江西省耕 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为实现江西省耕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1研究区域概况 江西省位于我国的东南部、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全省土地面积16.69×10 km ,占全国总面积的 1.74%,辖11个地级市、100个县(市、区)。江西省作为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2013年粮 食总产量达到211.61×10 kg,连续l0年实现增产。同时,江西省也是人口大省和耕地资源相对紧缺的 省份,2013年底总人口4 522.2×10 人,全省耕地面积308.50 ̄10 hm ,人均耕地面积仅0.069 hm ,远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江西省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13益加快,以及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鄱 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和赣南等原苏区振兴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各项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 不断增多,导致全省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而耕地沙化、盐碱化、土壤侵蚀及污染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耕地 质量持续下降,加剧了耕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因此,江西省要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实现“绿色生态江 西”的建设目标,就必须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努力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2基于PSR模型的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 2.1耕地集约利用的PSR模型 “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SR)模型是按照“原因一效应一反应”的思路,阐明人类活动给环境和自然 资源施加压力,改变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状态,进而通过决策、行为等发生响应,维持着生态系统健 康【7 3。PSR模型目前在人地关系、资源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PSR模型能较好地反 映耕地集约利用的内涵,随着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耕地资源不断被占用,后备资源又十分有限,人 地矛盾和粮食安全问题13趋严重,必然给耕地集约利用带来压力(P);在压力的驱使下,耕地的质量、数 量、使用程度、产出效益等状态(s)发生改变;管理者、决策者和使用者通过加大对耕地的投入、提高农 业技术水平等措施对耕地压力、状态及其变化做出响应(R)Es]。因此,PSR框架揭示了耕地利用中人地 相互作用关系,清晰地反映出耕地集约利用中的因果关系和变化过程,为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奠定了基 础,并在“作用一反馈一再作用”的循环过程,逐步实现耕地集约利用的目标。 2.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江西省的耕地状况不容乐观,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水田多,旱地少,劣质耕地多,优质 耕地少;(2)耕地资源分布不均,后备资源匮乏;(3)耕地数量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4)水土流 失和耕地污染问题较严重,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结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 的基 础上,根据耕地集约利用的PSR模型分析框架,并遵循指标选取的综合性、科学性、系统性、典型性、可 量化性等原则,构建了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 层,包括压力指标体系、状态指标体系和响应指标体系3个子系统,共12个指标,具体见表1。 第1期 罗志军等:基于PSR模型的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185・ 2.3指标权重确定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对整个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权重确定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主成分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综合考虑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本文根据数据情况和评价 的需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结果见表1。 表1 PSR模型下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weights of cultivated land intensive use based on PSR model in Jiangxi Province 2.4数据标准化处理 为了消除因指标数据单位和量纲的不同而带来的不可比性,本文采用级差标准化的方法,对原始 数据 进行标准化处理 ],如式(1)和(2)。 对于正向指标,F =(置一 )/( ~一 ) 对于负向指标,F =( ~一X )/(xmo ̄-X ) (1) (2) 其中, 为第 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值;置为处理前的指标值; 一为与置对应的处理前第i项指标 的最大值; 为与置对应的处理前第i项指标的最小值。 2.5综合分值计算 根据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和相应的标准化值,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其模 型如式(3)。 P:∑12wiFi ( 1,2,3,…,12) (3) P为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数值越大表示集约利用水平越高; 为第 项指标的权重;Fl 为第i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值。 为了更好地反映耕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将综合指数按照百分制进行折算处理,如式(4)。 F=F /Fm ̄x1O0 (4) 其中,F为百分制折算后的综合分值, 为江西省各年度或各地级市的综合指数,F~为江西省各 年度或各地级市中最大综合指数。 通过计算,得到2003--2012年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和2012年江西省各地市耕地集约利 用综合分值,分别见表2和表3。 -186・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表2 2003--2012年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 Tab.2 Composite scores of cultivated land intensive use from 2OO3 to 2012 in Jiangxi Province 第37卷 表3 2012年江西省各地市耕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 Tab.3 Composite scores of culitvated lnd iantensive use in 2012 in citis of Jiangxi Provience 2.6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等级划分 根据表3中各地市耕地集约利用的综合分值,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 。 ,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江西 省各地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高集约型、适度集约型、低度集约型和粗放型等4级,具体等级划分 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2012年江西省各地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等级划分 Tab.4 Classific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tensive use in citis of Jlaengxi Province 3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3.1江西省耕地利用集约利用度的时间变化分析 由表2可知,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由2003年的O.241 6上升到2012年的0.597 0,年均增 长率为4.38%。根据分析评价结果,2003--2012年江西省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以及压力指标、状态指 标和响应指标的走势基本相似,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如图1所示。 ・188・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第37卷 4对策建议 4.1 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目前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严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集约利用 水平比以往更为重要和紧迫。因此,要坚决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 重,加大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严格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审批,并加强土地执法督察,严肃查 处乱占滥用耕地行为。同时,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耕地占补平衡中执行“以补定占、先补 后占”和“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规定,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 4.2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推进耕地规模化经营 当前我省农业生产中存在农民种粮收益低、外出务工热、基础设施薄弱、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等问 题,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弃耕抛荒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积极完善对农民的粮食补贴、良种补 贴、农资补贴等惠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保护农民权益,稳定农民 种粮收益,积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加强和引导土地流转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市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耕地向种粮大户集中,积极推进耕地的规模种 植和规模经营,促进耕地高效集约利用,并加快发展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 的经营服务体系,促进粮食的有序流通,帮助种粮农民增产又增收。 4.3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省粮食生产的单位资金投入、单位机械动力投入和有效灌溉率还偏低,制约了耕地集约利 用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积极落实对农业的信贷,加大对粮食生产的 信贷支持力度,并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拓宽多元融资渠道,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便利支撑。同时,加 大对农民的农机具补贴力度,积极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生产,培育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基层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此外,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增强粮食生产的抗灾保收能力,保证粮食高产稳产。 4.4积极开展土地整治,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 人均耕地、耕地平衡指数和安全指数是影响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而土地整 治是促进耕地保护和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积极开展土地整治,通过对田、水、路、 林、村的综合整治和对耕地后备资源的适度开发,以及对灾毁土地和建设损毁土地的复垦,有效增加耕 地面积,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同时,通过对农用地的整治,修渠改地,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改造中低产 田,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并积极推进大规模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效解决耕地分割细碎、水利 设施短缺、质量较低和农田环境恶化等问题,提高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从而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志军,李芳,周克吴.江西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数量经济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  ,15—19. [2]邵晓梅,王静./J、城镇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1): 93.97. [3]祝小迁,程久苗,费罗成.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及其驱动力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2):11.17. [4]骆东奇,李乐,郭英.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1):98—103. [5]安玉娟,门明新,霍习良,等.河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4):611—616. 。 [6]郑华伟,刘友兆.基于PSR模型的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11,27(3):257—262. [7]高珊,黄贤金.基于PSR框架的1953--2008年中国生态建设成效[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2):341—350. [8]窦妍,南灵.基于PSR框架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驱动力研究——以关中地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 (5):615—618. 第1期 罗志军等:基于PSR模型的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189. [9]龙冬冬,赵宏波,宋戈,等.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4):223.228. [10]杜国明,刘彦随.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分区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3):554.560. [11]王惠贞,郭熙,黄细华,等.江西省南昌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5):1090.1097. [12]孟庆香,宋文博,康凯,等.河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和岭回归分析[J].江 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36(4):887.893. [13]陈伟,吴群.考虑耕地质量差异影响的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5):244—253. [14]刘玉,郝星耀,潘瑜春,等.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及分区研究[J].地理科学,2014,34(10):1218.1225. [15]江西省统计局.江西省统计年鉴(2004--2013)[z].南昌:江西统计出版社,2013. [16]曹银贵,周伟,王静,等.基于主成分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三峡库区耕地集约利用对比[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4): 291.296. [17]邓楚雄,谢炳庚,李晓青,等.长沙市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230—237. 自、穹 ∥ (上接第168页) [3]王静,马养民,逯文静.蓝莓花青素的纯化及镇痛、抗炎药效学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5):338—340. [4]刘奕琳,王振宇.蓝靛果花色苷乙醇洗脱物抗癌活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9):159—161. [5]林丽,李进,吕海英,等.黑果枸杞花色苷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0):1460—1466. [6]Foumand D,Vicens A,Sidhoum L,et 1.aAccumulation and extract ability of grape skin tannins and anthocyanins at different advanced physiological stages[J].Journal f o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6,54(19):7331—7338. [7]Nayak C A,Srinivas P,Rastogi N K.Characterisation ofanthocyanins from Garcinia indica Choisy[J].Food Chemisty,r2010, 118(3):719-724. [8]田野,张会慧,王娟,等.遮荫对紫叶李幼苗叶片花色素苷含量和光合能量分配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33(6):64・69. [9]戴余军,潘国栋,张昭,等.大孔树脂对黑胡萝卜花色苷纯化工艺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3,38(4):114—118. [10]杨武英,上官新晨,吴磊燕,等.大孔树脂精制芦荟叶黄酮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1):169.174. [11]李姣艳,杨武英,陈金印.H1020大孔树脂纯化芦荟蒽醌的工艺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6):1152-1155. [12]孙健,岳瑞雪,钮福祥,等.紫甘薯花青素的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工艺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227—229. [13]李颖畅,郑风娥,孟宪军.大孔树脂纯化蓝莓果中花色苷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28(4):496-500. [14]李杨,韩业慧,李记明,等.葡萄皮花色苷的树脂纯化及稳定性研究[J].酿酒科技,2012,32(1):28—31. [15]杨武英,上官新晨,徐明生,等.聚酰胺树脂精制青钱柳黄酮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2):320—324. [16]吕晓玲,刘楠.黑胡萝卜花色苷精致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性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12):75.77. [17]王丰,明哲.红树莓果实花色苷提取工艺[J].江苏农业科学,2010,38(5):377—3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