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ier前沿汇 新的信息,谁就能在社会的竞争中获得胜利,从而使得个体得以在社会上 良性流动。 [2]徐继岭。文化资本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 学.2010年 四、结语 本文简单阐述了社会转型期、教育、及社会流动的概念,结合社会转 型期教育的主要特点,讨论了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主要影响,目的在于制定 [3]姚荣美.转型期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的互动关系研究[D】. 西北大学,2009年 [4]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2年版 合理的教育制度、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使我国社会阶层的构建更加合理 有序、社会氛围更加和谐。辨翻 参考文献 [1】[英]戴维・布菜克菜吉,巴里-亨特著,王波,陈方明,胡萍译.当代 教育社会学流派一一对教育的社会学解释[M].北京:舂秋出版社,1 989 年版 【5】李俊奎.论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4(1) 作者简介 王琳琳(1 986一),女,河南开封人,硕士,开封大学辅导员,助教,主要 研究方向是教育学。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与对策分析 李蓓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何苗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摘要:2015年7月1日,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 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使得“互联网+”模式成为热点。互联网与保 投保意愿较强且收入较稳定的人群集中在40岁左右年龄,他们对互联网保 险较为陌生,也更难接受。这些原因使得互联网用户和保险公司目标人群 出现一定的错位。 险业产品结合的背后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需要改进的部分。国外互联 网保险的起步较早,各学者对互联网保险的研究也更为丰富,根据对 国外互联网发展的研究,了解了国外互联网成功的经验,对我国保险公 司互联网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我国互 联网保险的发展与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保险公司 互联网+ 互联网保险 一三、加快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1.学习借鉴国外发展互联网保险的实践经验 国外互联息技术发展较早,依托互联网的保险业务也随之出现。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完善,欧美各保险公司都重视互联网保险所蕴含的无限 商机,重视电子商务,现如今互联网保险已被西方国家人们所普遍接受。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创造有利的环境 、前言 补全相关法律法规漏洞,填补由于互联网保险业务引发的监管真空, 修改完善部分不适用的监管。健全互联网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虽然最近几年我国互联网前进速度较快,但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目 前依然处于水平比较低的阶段,保险公司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仍处于探 索时期,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公司发展模式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 保障顾客权力和利益,保障顾客的隐私信息、账户安全,做到有法可依,使 得监管责任明确到部门,使得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 本文紧跟推动互联网的创新结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浪 潮,试图突破传统模式下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发展模式,在保险销售渠道多 5.改变传统保险销售理念,创新互联网保险产品 转变传统保险销售理念,运用互联网技术寻求新的报销销售途径,在 此过程中还需注重处理互联网保险销售模式和传统销售模式的关系。我 国现如今保险行业市场决定传统销售模式仍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在更为复 杂和时间跨度长的险种上仍具有较大优势。通过对险种的分析分类,将适 元化的基础上,吸取各方发展经验,试图探求互联网背景下保险公司的转 型发展的路径和对策。 二、制约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因素分析 1.互联网保险立法滞后,导致执法和监管的困难 相关立法没有跟上互联网保险的迅猛步伐,原先的《保险法》和地方 性社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不符合现在互联网背景下保险发展的需求, 保险条例宽泛,配套性法律和可操作性不足。在最近的几年中国发布 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互联网保险监管暂行办法》,以顶层设计的形式 对保险行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进行确定,然而却出现了与监管法等规定 合互联网保险销售的险种进行转型,将暂不适合的险种仍保留为传统代理 人方式为主,循序渐进地进行转型和发展。 4.依据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制定未来发展计划 现如今进入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使得可分析数据的日益充分、保险 运营环节的无人化和自动化的持续进步,可保风险的持续增加和新险种产 品的持续创新,使得可保范围持续增加 物联网等技术使得保险公司在未 来具有广阔的前景,例如,在意大利和英国将传感器与保险结合目前已经 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包括通过汽车传感器监控驾驶人驾驶习惯来确定其保 费金额、通过特殊设备对被保险人的生理数据进行检测,尽早预防健康风 存在交叉冲突的地方,使得有关部门执法上出现困难、监管不力等问题 2.网销模式和服务功能不健全 大多数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仅停留在将传统保险产品简单机械 地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没有真正的改进传统保险公司运营模式,形成网 络支付、物流、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与网络的紧密融合,未来互联网保险模 式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空间。 险降低潜在损失等方式,给我国保险智能化提供了参考。 互联网背景下,保险公司的转型是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进行平 稳健康的转型是现如今保险公司发展的关键问题。保险和互联网的结合需 5.互联网用户与保险公司目标客户存在错位 根据201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公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 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l2月,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低于 3000元的占互联网用户的71.4%,总体来说大部分互联网用户缺乏保险的 消费能力。20岁至3O岁人群是互联网的主力,这部分人群缺乏保险意识,而 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保险公司、消费者的共同参与,达到理想融 合效果需要可能还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鲜■ 参考文献 [1]黄亚兰.互联网保险的法律监管一一以众安在线为例[D].安徽大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1 9 Frontier前沿汇 学,2015. 践.2O1 2,07:93~95, [2】靳潞茜 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 对外经济贸易大 学 2015. [5]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2014[R].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6]易珊梅.我国互联网保险研究[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4 (05):25— 30. [3】蒋讳纹.我国互联网保险平台发展的问题研究[D]. ̄13'/十l大学,201 5 [4]杜红权.浅论网络保险的发展策略[J].金融理论与实 对基层治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以上海市虹口区“全岗通”为例 朱丽荣辽阳党校 摘要:基层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 训上都有明确的制度。做到了制度为先导,为推进全岗通做好了铺垫。当 前基层治理创新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除了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创新有难 度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制度的缺失。要推进基层治理创新,首 先要完善权力清单制度,明确基层治理主体的职能边界,该做什么,不该 做什么要有明确的规定,它是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保障。其次,要完 善容错免责制度,对那些想干事、想创新的干部进行保护,使其敢创新。最 后,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绩效考核指标的完善引导干部在工作中勇 于创新,通过创新解决诸多基层治理难题。 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上海虹口区“全岗通”基层治理创新优秀成果 的分析,提出了当前基层治理创新的努力方向:以问题为索引,寻求基 层治理创新的突破口;以制度为先导,明确基层治理创新的保障机制; 扩大公众参与,提升基层治理创新的实效性;促进‘【三社联动”,实现 基层治理创新锹治理”。 关键词:基层治理微治理 以人为本 基层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 5.扩大公众参与,提升基层治理创新的实效性 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 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在基层治理创新过程中必须要大力推广协商 民主,倾听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让公众参与到基层社会冶理 的绩效评估中去。虹口区“全岗通”推进过程中非常重视公众的参与,无 论是创新的论证还是服务的评估过程都由百姓充分参与,保证了创新的实 效性。当前基层治理创新之所以雷同性比较高,主要是公众的参与力度不 够,特别是在信息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方面,没有真正体现出社会治 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后,各地开展了众多的基层治理创新 的探索。本文以上海市虹口区居委会“全岗通”为例,分析其基层治理创新 中的优秀做法,以期为各地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基层治理包含方方面面,上到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中到上级 行政任务的执行,下到解决百姓的民生问题 基层工作被大家公众为 任务多、压力大、情况复杂。上海虹口区为了满足百姓多元化、多层次的诉 求,居委会在基层治理过程中进行了创新,其“全岗通”治理模式与经验值 得我们研究学习与借鉴。 一理中的平等性与互动性,进而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所以当下扩大 公众参与是提升基层治理创新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上海虹口区“全岗通”具体做法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群众的服务需求,明确居委会工作 职能,由原来的146项减少至53项,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干部进行集中专业 4.促进‘三社联动”,实现基层治理创新‘馓治理” 百姓的小事情、小问题着手,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微治理”的重要特征。 虹口区“全岗通”之所以效果显著,得到百姓认可,是因为其创新是从 培育,做到一专多能,并在居委会设立专门为百姓办理服务项目的窗口, 让群众少折腾,尽力一次办完,经过改革使社区固定有5-6名干部专门负 责联系群众、走访群众,实现人少多办事的现状。据调查,实施“全岗通” 以来,全区居委会干部走访次数增/JU50%,群众对居委会的满意率逐月提 高,到目前为止达99.4%。为了使“全岗通”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好帮手, 上海虹口区还出台了具体的制度规定。大大提高了基层治理成效,得到公 众好评。 推进基层“微治理”要充分发挥全社会各方力量,注重在领导、 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力量。虽然近年来我国 非常重视社会组织、社工的发展,社区也进行也多角度创新,但“三社”还 没有实现真正的“联动”,离“微治理”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要积极培育 社会组织,促使其自觉自愿的参与到社会的扶弱、助残、矛盾调处等 做不好或没有精力做的领域。加大对社工的培育力度,出台引导其积 二、启示:创新基层治理的努力方向 1.以问题为索引,寻求基层治理创新的突破口 以问题为导向,是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践行社会冶 极发展。要注重社区作为基层治理平台作用的发挥,将基层治理创新推向 深入。 猢 参考文献 [N],201 7-6—26 理中“以人为本”重要原则的主要途径。虹口区居委会创新“全岗通”,就 是为了满足百姓办事少跑、快办的需求。“全岗通”的实践,体现了基层治 理创新中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的重要性。以问题为导向的基层治理创新, 必须建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涉及百姓切身利 益的问题为关注点,结合本地的社情,以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来创新 基层治理。“全岗通”推行后,不仅百姓办事更快了,社区干部也有了更多精 [1]虹臼区委吴信宝:以”全岗通”促基层治理创新.人民日报 [2]人民臼报.以“权力清单”推进治理现代化【BOL].2015 03 25 [3]谢志强.创新社会治理的核,hi司题[J] 人民论坛 2014(07) [4】赵秀玲.中国基层治理发展报告(2016)【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力与百姓沟通,大大提高了治理效率。 2.以制度为先导,明确基层治理创新的保障机制 虹口区的“全岗通”在推进过程中非常重视制度方面的建设,无论是 在居委会的职能设定上,还是办事流程、相关规定、及一专多能的培 P.20 作者简介 共管理、社会治理。 朱丽荣(1978-),女(汉),辽宁辽阳,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