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妖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易妖游戏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药物与临床・ 2008年4月第5卷第n期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O例 临床疗效观察 王大庆 (河南省林州市城郊乡卫生院,河南林州456550) (摘要1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阿司匹林。治疗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 察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少,心电图明显改善(P<0.05)。 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安全性好。 『关键词1氯吡格雷;不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联合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b)一076-02 心绞痛复发次数少于50%以下。 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etoris,UAP]是介于稳定 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疾病,发病急、变化快, 治疗不及时极易恶化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新型抗血小板药 1.3.2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21①显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 变恢复正常,次级量运动试验阳性转阴性;②有效:心电图 sT段治疗后回升0.1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或主要 物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Clopidogre1)过抑制ADP对 血小板的诱导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具有起效快、副作用 少的特点,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 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导联倒置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③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 检验,P<O.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心绞痛发作频率 本研究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02年3月~2006年6月住 院及门诊。 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比较 虹) 入选标准 UAP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不稳定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I。具备以下条件1条:①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f2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或有心绞痛史 但在近半年内未发作过心绞痛1;②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 突然加重,表现胸痛发作次数增加,缓解时间延长);⑧梗死 后心绞痛f指AMI发病24 h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1。静 息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不列入本研究范围。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21 治疗4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减少,且差异 两组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O.05 例,女9例,年龄39~71岁,平均(59.3-+6.9)岁,治疗组初发劳 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分别为9、 11、1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0~72岁,平均 有统计学意义fP<0.05)。 2.2心绞痛症状改善比较 具体结果见表2。 表2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比较(例 f58.7-+6.21岁,对照组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混合型心绞痛分别为10、9、11例。两组之间一般情况比较差 异无显著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f消心痛、甘油、肝素 钙、洛伐他汀1等;对照组:阿司匹林(商品名:拜阿司匹灵,德 与对照组比较. RO.05 国拜耳公司生产)too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在以上治 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f商品名:波立维,杭州赛诺菲圣德拉 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首剂负荷剂量300 mg 1:3服,以 由表2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2-3心电图比较 后改为75 mg,每日1次。疗程4周,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频 率、持续时间、发作程度,心电图,监测血白细胞、血小板、出 具体结果见表3。 表3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比较(例) 凝血时间及出血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 1.3.1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心绞痛复发次数减少 80%以上;②有效:心绞痛复发次数减少50%~80%;③无效: 76田胃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 与对照组比较. 0.0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4月第5卷第11期 ・药物与临床・ 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邹继红 ,刘影 ,马灵芝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分院循环内科,辽宁沈阳 110101; 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功能科,辽宁沈阳 110032) 【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04例,服用缬沙坦80 mg/a,降压不明显者加至16o mg/a。测定服药前及服药后2、4、8周的坐位血压,以及治疗前 后的肾功能和心率,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8周末降压有效率为73.1%,服药后2周坐位血压已 明显下降,继续服药直至8周,降压效果维持良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尿蛋白显著 减少(P<0.01),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无明显变化;服药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轻微,无患者退出治疗。结论:口 服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确切.耐受性好。 f关键词】高血压;血管紧张素1I;缬沙坦;药物疗法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b)一077—02 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11,Ang 11)AT1受体 104例,其中,男59例,女45例;年龄42~73岁,平均(59.8± 非肽类拮抗剂,能有效控制轻、中度高血压,其药理作用与血 7.6)岁;平均病程(9.9+7.1)年。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似.但不增加咳嗽发生率ll1。本院 1.2方法 2006年2月~2007年8月应用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 所有患者口服缬沙m_(SL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 血压患者.现将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代文)80 mg,1次,d,早餐后口服。服用4周后,如血压下 1资料与方法 降<10/5 mmHg,或收缩压≥160 mmHg,舒张压I>95 mmHg, 1.1一般资料 则将缬沙坦加至160 mg,1次/d。总疗程为8周。治疗期间停 本组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患者,人选标准:①年 用其他影响血压药物。 龄>70岁,性别不限。②根据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与分 1.3观察指标 级标准,连续3次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179 mmHg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连续测3次坐位上臂 (1 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109 mmHg的轻、中 血压,取3次测量均值。血压测量在标准状态下进行,患者测 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③未用或停用降压药物2周,血压仍 血压前静坐10 min,采用校正的汞柱式血压计,每天同一时 达上述水平者。排除标准:①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 间、同侧臂、用相同的血压计,由同一测量人完成。治疗前和 窄、嗜铬细胞瘤等其他内科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②严 治疗后8周用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fCr)和尿素氮(BUN1, 重肾、肝功能障碍。③Ang 11拮抗剂类药物过敏者。人选患者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蛋白(Alb)。同时观察用药前后心率、血 由表3可见,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ADP是血小板聚集反应中两个相互的重要环节,同时抑 2.4不良反应 制两个环节,较单独抑制其中一个环节具有更好的抗血小板 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皮下出血2例,轻度牙龈出血1例, 功效。研究表明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 对照组出现皮肤淤点1例,均未行特殊处理,坚持完成4周 用,可明显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优于单独应 治疗,未见严重出血情况及血小板减少。 用阿司匹林。本观察显示,治疗UAP患者,氯吡格雷联用阿 3讨论 司匹林比单用阿司匹林能更好地改善症状.控制心绞痛发 不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同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与 稳定型心绞痛相比更易出现心肌梗死,所以应积极治疗。研 作,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 究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 治疗UAP,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安全性好。 块不稳定、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血小板因子,凝血 【参考文献】 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同时可伴血管痉挛,引起血管腔明显狭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 窄[31。阿司匹林作为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其疗效已肯定,机 痛诊断和治疗建议 .中华心血管杂志,2000,28(6):409__411. [2]刘国文.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制是通过使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失活而抑制血小板激活剂血 栓素A,的合成[41。拜阿司匹灵的包衣以水为介质,抗酸性强, 1998.26(91:4O5—413. [3] Merlini PA,BauerKA,Ohrona L,et a1.Persistent activation of 在胃内不 ,在小肠内缓慢释放,生物利用度高。氯吡格雷 coagulation mechanism in unstable anging and myocarcadial infarction 为一种强效新型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可选择性地抑制二 .Circulation,1994,90:61—68. 磷酸腺苷(ADP)与其血小板受体结合,以及继发ADP介导的 [4]傅向华,孙家安.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 糖蛋白GP 11 I1,Ⅲa复合物活化,还能抑制其他激动剂诱导的 用[J].临床荟萃,2004,19(3):162—163. 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由于血栓素A 及 (收稿日期:2007—12—28) CHINA MEDICAL HERALD巾国医药写报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