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创新路径
摘要:社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基层单位,是党的执政、居民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随着社区治理工作逐渐向创新转型迈进,社区治理对参与主体、服务对象和功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传统社区治理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基本要求。同时,社区治理也在向专业化和复合化方向迈进,这要求社区管理人员要不断贴合群众,从社区治理根本入手探索新的治理方式,推进社会工作全面融入社区治理工作。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管理;社区治理
十九大中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社区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环节,创新社区治理是社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必须努力把握当前和今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1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的可行性
1.1社会工作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遵守利他主义价值观,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针对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残障人士、罪犯等不同的人群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社区内人群众多,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技巧、方法,根据社区内居民个别化的需求对其展开服务,满足其需求。例如:针对社区内有暴燥症、家庭监护缺失、
家庭关系不睦的儿童,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为此类儿童展开个别化的服务,帮助其正确管理情绪,寻求教育资源、缓解家庭矛盾、展开就业帮扶,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区、社会和谐。对于社区内存在同质性问题的居民,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小组工作或社区工作的方法对社区居民开展活动,提供互相分享、支持的平台,为此类人群链接资源,解决问题,满足居民需求,调整改善社会关系。
1.2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存在相同的目标
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目标则强调促进社区居民的一般能力,包括建立社区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加强其对公民事务的了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等。而社区治理的过程目标指社区治理要解决社区具体存在的问题,完成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相应的社区社会工作的任务目标则是维护社区内弱势群体的权益,充分调动居民的能动性,帮助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社区治理的任务目标则包括救助社区内弱势群体、提升社区居民福利以及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三部分。弱势群体服务包括针对社区内低保家庭服务、家庭监护缺失的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群等人群服务;提升社区居民福利包括并不仅限于医疗服务、教育服务、保障服务、文化服务等;通过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增加社区专业服务人才等措施,以便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因此,社区社会工作的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与社区治理的任务和过程目标存在相似性。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利于解决社区内弱势群体及其他问题、满足社区居民需求、链接资源、提高社区福利水平、建立民主协商治理机制,为社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形成自下而上、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
2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存在的困境
2.1角色定位逐渐偏差
随着购买项目,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时,由于社工机构知名度低,居民对社会工作了解较少,社区居民通常会将社会工作者当作社区工作人员或者人员。为了项目顺利进行,活动顺利开展,社会工作者未能及时进行矫正的现象较为常见。此类情况在越落后地区发生的次数越为频繁。
2.2人员经费不足
社会工作经费受限于地区的发达程度,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工作经费较为充足,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经费相对短缺。社会工作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①购买项目;②申请基金会项目;③企业或个人捐赠。购买项目是社会工作的主要经费来源,而地方购买项目经费也受限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且购买项目具有周期性,存在因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审核不达地方标准、资金链断裂、变动等因素而导致社会工作活动所需资金供应不足问题。申请基金会项目也存在申请门槛过高等问题。由于社会工作行业待遇整体偏低、工作较为辛苦,大量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并不愿意从事社会工作行业,而大量非专业人员涌入社会工作领域,以至于出现整个社会工作行业提供的服务质量不高的状况。因此,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时,会发生专业人员不足的尴尬情况。
2.3社会工作水平不足
现在社工机构基本招聘的是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社会工作者的相关知识储备充足,但社会实践不足。且部分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仍存在未通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测试,对相关工作了解较少的现象。因此,在对社区内不同人群服务时,由于社工的服务水平不够,往往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为社区内居民链接资源时,由于社区内人群众多,不同居民问题、需求不一样,需要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福利、医疗知识、居民情况等相关内容有所了解,对社会工作者信息收集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要求较高。对于社区内存在危险性
的精神残障人群,不仅需要运用社会工作相关知识,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医学和心理知识。
3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可行性的有效措施
3.1扩大社会工作知名度
加大对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的宣传,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工的认识,改变其对社工的片面印象,增强社工的号召力。同时,社会工作者通过走访,建立与社区居民的联系,了解其需求,并建立档案,掌握居民各方面信息,并根据居民情况不同,重点了解相关信息,展开不同的服务方式,增强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知晓度和认可度。例如:对于社区内需要帮助的儿童,社会工作者要侧重了解儿童的受监护情况、教育状况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更新。
3.2加大社会工作服务购买
社会工作不仅能为社区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通过专业技巧、方法的运用实现社区治理的目标。所以,对社工机构的重视、投入是不可或缺的。将“社会工作购买”纳入预算中,增加社工机构经济来源的稳定性,提高对社工机构服务质量的要求,提升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
3.3引入专业社工参与社区治理
吸收优秀社会工作人才进入社区,增强社区社工的专业性,定期安排培训,围绕社区社会工作者在近期服务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及时进行督导,提高社区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引进优秀社工机构,真正地发挥社会工作专业水平,深入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在社
区内建立与社会工作相关的职位,培养社区内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培育社区内部的社工力量。吸收优秀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作为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社会工作者可以将其专业方法、价值理念传输给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的服务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是新形势下社区治理的关键要素,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对于提高社会治理的质量与速度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社区工作人员要注重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扎根基层,加强理论实践,不断推行理念转变,用专业能力获得认可和信赖,实现社区治理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浩.公共危机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策略与反思[J].开放学习研究,2020,25(04):19-26.
[2]方舒.协同治理视角下“三社联动”的实践反思与理论重构[J].甘肃社会科学,2020(02):157-1.
[3]尹忠海.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在补齐社区治理漏洞中的优势[J].社会工作,2020(01):23-28.
[4]姚进忠.项目制: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专业策略[J].社会建设,2018,5(02):70-78.
[5]尹广文.项目制运作: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
报,2017,19(03):12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