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绺 £,育靳充 炭析库淑兰剪纸的艺术特色 口薛阳春 摘要:中国剪纸历史悠久,是中国民间一种最常见的装饰艺术。陕 西的一位历尽沧桑的民间艺术大师用她一生的困苦的磨砺,刻画出缤纷 华美的世界。她的作品既传统又现代,为中国的剪纸装饰艺术做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分析和学习她的剪纸艺术,对于我们了解和学习传统民 间艺术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库淑兰剪纸拼贴画艺术特色 一、关于传统剪纸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非常普遍、重要的装饰艺术,在我国具有 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剪纸大 约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现存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在的北 朝遗址中出土的五幅运用折叠方法创作的剪纸作品。剪纸从简 单到复杂,从单色到彩色,经历了劳动人民世世代代不断的努 力。传统剪纸题材广泛,内容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 常生活、节日到礼仪、信仰,再到对英雄人物的歌颂,都不乏优秀 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 福。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主要分为单色和彩色两种。单色剪 纸主要分为阳刻剪纸和阴刻剪纸: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所剪 对象的轮廓线,减去轮廓以外的部分;阴刻剪纸与阳刻剪纸相 反,减去对象的轮廓线,保留轮廓以外的部分。 二、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造就非凡的艺术 在分析库淑兰的艺术成就时,首先要了解她的人生经历。 因为她有着常人没有的经历,所以才有常人所没有的心理感受, 因为有这些不同寻常的心理感受,所以才成就了她与众不同的 艺术。1920年农历十月十二日,库淑兰出生在陕西省旬邑县的 一个小村庄——王村,她从小生性活泼机敏、心灵手巧、聪明伶 俐,便有了“猴桃”这样的外号。她在4岁时便在父母的安排下 被定了“娃娃亲”,9岁时由于忍受不了缠脚的痛苦,总是在白天 偷偷地解开裹脚布。ll岁上学,1 5岁辍学,回家学习女红。1 7 岁便嫁给了孙保印,但婚后生活一直不幸福,她默默地忍受着这 些痛苦,默默地为家庭奉献着,在这样苦难的日子里,她没有退 缩,没有一蹶不振,始终如一地进行着她的剪纸艺术创作。1980 年,甸邑县文化馆发现了她的剪纸才能,多次请她到县城创作, 并提供材料让她在家坚持创作。1985年,她摔落在家前的黄土 山沟,昏迷了40多日。康复后,她自认为是剪花娘子的化身,格 外狂热地进行剪纸创作。此后,她的剪纸技艺更是炉火纯青。 三、库淑兰的剪纸艺术与传统剪纸的关系 库淑兰是一位勤劳、善良、真实而富有灵性的农家妇女。她 的作品根植于传统剪纸艺术,具有传统装饰艺术的象征性、装饰 性、寓意性、抽象性。但从整体风格来说,她的作品已经脱离了 传统的剪纸样式,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 从画面的构图来说,她的作品比传统剪纸更加饱满,更有秩 20 序,更加完整;从技法来说,除了传统的剪和刻,她还创新了粘 贴、拼贴等手法;从颜色来看,除了传统的单色和彩色,其作品色 彩更加丰富,从对比色到临近色无所不用;从造型来看,其作品 中的大部分形象是她多年的剪纸经验加上自己的亲身感受而创 作的形象,形成了不脱离传统剪纸的形式,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形象。可以说,这些形象都是来自她的悲苦而又不放弃追求真 善美的内心。 四、库淑兰剪纸的艺术特色 她的艺术是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目的的,是自己的内心对生 命的一种赞礼和对生命的渴望,是一种对自己痛苦的生活经历 长期的净化过程。她的艺术把生命的悲苦和磨难化为生命的理 想和期盼。 首先,从她的作品的内容和造型上来看,她的作品主要有人 物、动物、植物、建筑物及生活物品。人物包括剪花娘子、劳动妇 女和男人,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被称为是库淑兰的化身——“剪花 娘子”。剪花娘子的形象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共同点是都有着 华美鲜艳的头饰和服饰,而这身服饰很像传统的嫁衣,也许是她 对美好的婚姻生活的一种向往。另外,这些娘子都有着永恒的、 有些悲苦的微笑。在“剪花娘子”的周围还有美丽的莲花、灯、 烛、亭台等。这些形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美丽祥和的氛围,是 一种不忧不惧的境界,似观音,又似仙女。笔者认为这些华丽的 场景也许是她在现实生活所没有的,或者是追求不到的,是一种 精神寄托和心理上的补偿。在她的剪纸世界中,她所有想要的 一切都在作品中实现了,这是一种理想,她要在艺术中将其实 现。 在人物的造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传统女性的审 美情趣:弯弯的柳叶眉毛、大大的眼睛、红红的樱桃小口和粉嫩 的小脚,还有一双灵巧的能织会绣的手。侧面的人像上的眼睛 和嘴巴却是正面的,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正面率”。另外,在 她的作品中,牡丹花和小花伞是很难区别开的,她把伞剪成了如 图1和图2的样子,这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伞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而这样的伞在画面里更加和谐,更有形式美感。可见,她有着观 察世界独特的眼光和视角。 动物形象中从“五毒”(、蝎子、蛇、壁虎、蜈蚣)到家畜再 到鱼虫鸟兽,表现了她想表现的,剪出了她心中的图画。她剪刀 下的“五毒”颜色斑斓,造型憨厚,形色各异,少了几分恐惧,多了 几分美丽、可爱和友好。 而植物形象主要有空空树、石榴树、梨树、牡丹花、松柏、菊 花等。笔者认为最具特色的是空空树。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空空 树的,这是她的精神寄托和理想所至,没有绿色叶子的空空树上 开了许许多多的美丽的花朵,四周飞舞着许多勤劳的小蜜蜂,也 许这便是她一生勤劳、乐观的写照。 要m 文1;斯充 她对于中国民艺的开拓在于:首先,打破以描摹为主的民艺 摘要:文章结合对于青阳农民画专展的分析和 提出并阐述了农民画等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和 传承方式。其次,以自己为主体,以民俗和心灵世界为背景,表达 评价,自己的理想境界(民间艺人中极为少见)。最后,从形式上来说, 艺术生命力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中国民闽美术的历 从 梅主一 她独创了一种表现自我真善美的、又不同于剪纸艺术的模式—— 剪贴画。她的艺术坦然大气,植根于传统艺术和古老文化,她的 史传统和发展历程,指出了农民画等民间美术形式在 中国画坛上地位渐低的问题。接着笔者分别说明了农 目 艺术是自我陶醉,是一种无我的境界,是对真善美的再现,她的剪 民画和民间美术生生不息、流传有序,具有鲜明独特的 艺术风格和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艺术性和艺术价 阳 纸艺术是一位有着灵性的、悲苦的农家妇女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值不容否定:决不能以俗的名义将农民画等民间美术 对生命的赞歌。 排斥在艺术世界 ̄-{I-。最后笔者指出中国民间美术具 五、对装饰艺术的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艺术或多或少地染上了铜臭。 这样的艺术少了一些单纯,少了一些纯粹,少了一些天然的味道, 有旺盛的生命力,应该在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青阳农民画民间美术艺术生命力 渐渐沦落为纯粹的商品。从库淑兰的剪纸作品中,我们体会到了 艺术的真善美和对生命的礼赞。 201 2年4月,一个别开生面的画展出现在 安徽省文化馆安徽画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 现在的装饰艺术绝大部分只是为了装饰而装饰,缺少了装饰 思索,这就是青阳县农民画专展。人们从这次 的内在的本质:装饰艺术起源于人类原始的生命存在,是人们对 画展所展出的5O余幅作品中,直观地感受到江 自然、生灵、世界的一种诠释;在当下,那种自发的、自主的、自由 南的农家乐与山村田野的清新气息和勃勃生 的、纯艺术超功利的艺术心态是越来越罕见了,少了些真心,多了 机。这些出自农民画家之手的绘画作品所表现 些世俗,少了些执著,多了些炒作,于是当代艺术越来越趋于表面 出的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让人们不得不对于民 化、形式化。因此,在进行装饰艺术创作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地 间美术这一当下颇受冷落的绘画门类进行一番 思考关于真正的生命本质的问题,而非作品的商业价值。 反思,从而重新认识和考量其艺术生命力。 中国的民间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 结语 库淑兰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非常感人,从内容、形象造型到 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 构图都是既传统,又现代,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特征。经过悲苦 就开始制作原始崖画、青铜铸塑、骨质雕刻、彩 的生活经历洗礼的艺术,是那样的华美和纯朴。她对于剪纸装饰 陶纹样、画像砖石等,这些中国民间美术的发轫 艺术的最大贡献是发展了拼贴的剪纸,使剪纸艺术更加趋于多样 之作记录了先民们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们的 化,使剪纸的颜色更加丰富艳丽。她的无我境界、自我陶醉的原 情趣,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人 始创作热情所体现出来的对生命的热爱、礼赞,也是值得我们永 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民间美术之花 远崇敬的。 参考文献: [1]文为群.库淑兰——剪花娘子传奇.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2]陈竟.中国民俗剪纸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农民画看民间美术的生命力也越开越繁茂鲜艳,年画、门画、神像等各种民 间吉祥图画争奇斗艳、世代流传,成为中国民间 文化艺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人们通 过它们描绘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愿望、希冀 和诉求,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中国经历了漫 长的农耕社会,所以这些民间美术形式都与农民息息相关,表现 为农民画、画农民。中国社会发展到近现代,这种农民画逐渐形 [3](德)盖格.艺术的意味.艾彦,译.华夏出版社,1998. [4]卞宗林,周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5]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6] 贺.斑斑血泪化作神——记民间美术大师库淑兰.西北美术,1998 (3). 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流派,如近代的天津杨柳青年画,现代的陕 西户县农民画、江苏邳县农民画、上海金山农民画,等等,它们虽 然风格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 [7]杨先让.库淑兰的艺术效应.西北美术,1998(3). 的是地道的中国农民生活和农民情趣。新中国成立以后,受毛泽 (作者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思想的影响,包括农民画在内的 民间美术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到了20世纪6O、70年代,农民画 被抬到了极高的位置上。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农民画等民 编辑王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