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妖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精编第四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精编第四单元教案

来源:易妖游戏网
第4单元 13花 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燥、雅”等生字,会写“芬、芳”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情感与价值

逐段读熟,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教师批注

观赏鲜花图,激发学趣,引发质疑。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和读长句子的情况。

3.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师生相互评价。(重点纠正学生读不准确的字音和句子停顿的问题。) 4.交流阅读收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围绕开课时质疑的问题,组织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一)引导学习第1自然段。

(二)品读写八种不同花开的句子,交流读后的发

现和感受,体会表达方法。

1.齐读写八种花开的句子,边读边想:在读中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在读中发现表 达的特点。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书中的发现。 3.全班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4.师生合作交流,想象品味八种花开的不同说法,体会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说法。

(在想象理解、鉴赏评价、感情朗读的学习过程中体会花开的美,课文表达得具体、形象,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感悟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5.迁移方法,学习表达。 (1)创设情境,合作朗读。

(2)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开放的样子。(鼓励学生用上课文中学会的词语或平时积累的词语。)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第1自然段中出现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生词。同学们上节课学了《花钟》的生字词,读熟了课文,老师现在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全都记住了。(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 2.听写生词。 3.对照改正。

二、精读感悟,学习表达

教师批注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看看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这么美妙的、神奇的花钟的?

2.出示并欣赏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图片,说出花的名称。

3.这些花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你读我写。(老师在黑板上贴钟的演示图,学生边读课文,教师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相应的位置写花名,而且字的色调与花的特点相符。)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读读课文中写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句子。

(2)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

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5.品味写花开放的句式。同学们,请看这两段话,都是描写花开放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你更喜欢哪一自然段的写法?为什么?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6.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品读每一朵花开放的特点。这么多美丽的花朵,你想做哪一朵花?请你读给同学们听吧。

7.结合课后“小练笔”练习表达,学生互评。 三、继续追问,了解原因

1.为什么在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请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

2.哦,原来原因是这样的,我不相信,你能举个例

子吗?

3.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除了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之外,还与什么有关? 4.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花的开放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吗? 四、深入探究,留心观察

同学们,植物学家为什么能设计出花钟来呢? 五、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还有很多花正在开放呢!只要我们用一双锐利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脑袋去思考,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那些花会开得更灿烂。

六、布置作业 1.完成随堂辅导。 2.背诵第1自然段。

【板书设计】

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 温度、湿度、光照 花 钟原因留心观察

昆虫活动 {修建花钟}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欣赏鲜花的多媒体课件,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丽,激发了学生对花的喜爱之情。课堂上,我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如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默读、引读、齐读、配乐读、做动作体会读等,来理解课文内容,从阅读中感悟词句的优美,培养他们的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不足之处] 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培养还不够到位,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字词的教学所用的时间较多,出现了前紧后松的现象。

[再教设计] 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同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14蜜 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概、超”等生字,会写“蜜、蜂”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3.情感与价值

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了解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搜集动物奇特本领的资料。

2.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辛勤采蜜的小蜜蜂。(课件出示几幅蜜蜂的图片。)

2.学生通过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说说有关蜜蜂的知识。

3.板书课题,齐读,并简介作者法布尔的背景资料。

4.今天,咱们一起去看看法布尔笔下的蜜蜂吧!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或开火车

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4.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教师指名让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地进行

教师批注

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5.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为了证实蜜蜂有无辨认方向的能力,亲自捉了二十只左右的蜜蜂,做了记号,装在纸袋里,带

到四公里之外放飞,检查蜂窝,结果至少有十五只飞了回来。作者由此得出:蜜蜂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板书:听说) 听说:听人所说。

2.作者“听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

(他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不是真实可靠的,所以要亲自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件事情,可见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和词语,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

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识字卡片,学生抽读或开火车读。 2.“我”想做一个什么实验?

3.“我”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做实验) 二、继续新课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1)抽查反馈,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说一说。

(“我”先捉了一些蜜蜂,再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

并在它们身上做上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2)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学习第3、4自然段。

(1)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

教师批注

怎样?

(2)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从哪些词语中能看出来?

(跨、冲过来、红红的、激动)

(3)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 (指名让学生读第3自然段,大家评议。) (4)这两只蜜蜂用了多长时间飞回来的?作者认为这个时间是长还是短?

(两只蜜蜂用了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飞回来的,这个时间是很短的,因为蜜蜂中途还采花粉了。) (5)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现在还不能,因为大多数蜜蜂还没有飞回来,数量过少是不能代表群体特点的,是没有说服力

的。)

3.研读第5、6、7自然段。

(1)此次实验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请大家默读第5、6、7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2)引导学生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的意思。 (3)二十只左右的蜜蜂中至少有十五只飞回来了,

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

(飞回来的数量不仅超过了半数,而且是远远超过了半数,这是很有说服力的数据,完全可以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且,没有飞回来的蜜蜂,也不一定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也有可能中途出了意外。)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法布尔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结论) (2)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3)作者在结论中,为什么要加上“我”这个词? (体现了作者语言的严密性,蜜蜂的这种本能“我”无法解释,不代表别人也无法解释,或许以后的人能解释这个现象,这表现了法布尔作为科学家严谨的态度。) 三、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下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课外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蜜 蜂

听说 做实验 得出结论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学生真正动起来了,平时不专心的同学能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了;平时不爱动脑的同学,虽然发言不一定正确,但也在思考了;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虽然上台有些紧张,声音有些小,但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也能登台展示了。

[不足之处] 学生预习不充分,大部分孩子只是停留在生字和词语的预习上,只有少数同学能按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

[再教设计] 小组合作时,不能只停留在文章表面,要细致深入地走进文本,并且努力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产生思维碰撞,完成教学目标。

15小 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缸、隙”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概括段落内容,积累并运用表示顺序的词语。 3.情感与价值

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

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呢?

(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

点?)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小虾,你们想了解小虾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这位新朋友的。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大家在读课文的时候

应该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掌握读书的要求,培养良好的读书

教师批注

习惯。)

(读书时注意看准生字、标点符号,正确断句,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

水缸 空隙 掀开 末端 一副 钳子 搏斗 腹部

出示句子课件:检查朗读情况,同时也检测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情况。

(1)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2)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 (3)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4)我从缸里捉起几只较大的虾,发现它们的腹部藏着许多圆圆的卵。

4.先请学生自己阅读,再指名让学生分别进行朗

读。

5.同学之间互相进行词语、句子的检查,互相进行发音的纠正。

6.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让学生回答。 7.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课文,看谁读得准确。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

1.一边读一边想:你了解了哪些和小虾有关的知识?

2.指名让学生回答,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和学生一起学习相关的段落。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写“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第二部分:3~4自然段。

写小虾很有趣,但脾气不好,“我”对小虾细心照顾。

3.请学生对作者写的这4个自然段内容进行评价。

他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4.小组内进行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

况。

5.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抓住写小虾的样子、动作等重要词句的描写,进行朗读、欣赏和评价。)

6.在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回忆课文内容。 7.小组成员合作朗读课文。 8.指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板书。

小虾生活的地点、小虾的样子(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千年虾:灰黑、积着泥、长着青苔)、小虾的运动。

学生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 1.说说作者告诉了大家什么。

2.小组内先进行交流,再指定学生回答。 3.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板书。 4.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作者发现有小虾出生了,并进行了观察,体现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怎样观察一种动物,课下请你选择一种可以观察到的小动物,填写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小 虾

小虾生活的地点:水缸

小虾的样子:有的……有的…… 小虾的运动:有的……有的……有的……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课文比较浅显,我注重以学生为本,以朗读为本。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进而体会小虾的特点,最终感悟“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孩子们的朗读,反映出我自己的阅读教学没有让孩子们真正理解,没有把小虾的有趣之处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所以,读得不理想。在师生对话中有时缺乏针对性评价,课堂中有些环节显得比较拖拉,时间安排不合理等。

[再教设计] 利用文本,培养学生写作。《小虾》是一篇比较理想的写作范文,至少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这样的。在学完第3自然段后,可以做个小练笔,希望在日后的写作中对学生有所帮助。

习 作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教学目标】

1.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连贯。

2.选择一次自己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3.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 【教学准备】

将小实验的过程记录清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这学期,你做过什么小实验?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联系实际,选择材料

1.题目可供选择的内容比较广泛,大家自主挑选的余地比较大,在认真回忆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印

象深、感兴趣的实验来写。

2.题目对实验的时间和地点均没有任何。不论什么时间,也不论什么地点做过的小实验都可

教师批注

以作为写作的材料。

3.最好写自己近期做过的实验,因为过去的时间有点长,如果你记忆特别深刻也可以。 三、重温实验,填写表格

写之前,有条件的话,最好把小实验重新做一遍,如果没有,我们就要认真回忆当时的经过。 确定了实验的先后顺序后,我们可以试着填写图表,这样会使你的思路更清晰。

写的时候,要分步分节写,先做的先写,后做的后写。

四、课堂小练笔

我们可以按照“先……接着……然后……最后……”的步骤记下实验的过程。还可以写出实验过程中人物的心情,这些心情描写可以穿插在实验的过程中分散地写,如,当实验进行到十分紧要的关头,当时自己心里是怎样想的,或者其他人有什么反应,都可以适当地写一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写好的作文,反复修改才会更出色啊! 二、学习修改作文

教师批注

写完后,交换读一读,再评一评。实验过程是否写清楚了?有没有用得不合适的词语?

1.通过作文互改,直观感受作文是由主题、内容、结构、语言等要素组成,为以后写作拓展思路。 2.明白作文评改是有严格的标准的,为今后写作谋篇布局打下基础。

3.懂得欣赏他人的文章,为他人的文章出谋划策,避免今后在自己的文章中犯相同的错误。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讲评习作时,首先我明确要求,为讲评作文奠定基础。然后让学生赏析某一个同学的优秀习作。回顾要求,看看是否达到了以上要求。然后课件出示这次习作的不足,让学生根据指出的问题,根据老师的评语,再读一读自己的习作是否达到了要求,并进行修改,然后相互欣赏习作,让孩子们在互相帮助中提高写作能力。

[不足之处] 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方法比较老套,应该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再教设计] 在写作之前要引导学生回忆并感受生活中有哪些有意义的发现,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把作文内容写具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