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妖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斗地主

斗地主

来源:易妖游戏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斗地主

作者:小米

来源:《北方文学·上旬》2013年第05期

刚上小学时,批林批孔的运动还在进行之中。有一天,我所在的大队小学要集中到公社小学的大操场,去参加全公社的批林批孔大会。那时候,这样的大会很多,我却是第一次参加。从大队小学到公社小学约有三里路,不算太远。一百多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都拿了凳子,浩浩荡荡地去了。我那时还不满五岁,什么也不懂。开完会回家,奶奶问我,那么多人到公社小学做啥去了?我说,开大会,批孔子。批就是批斗的意思,那时候的人都明白,奶奶也明白,但奶奶不明白孔子是谁。她问我:你们今天批斗的是柴捆子,还是草捆子?它又没有招惹谁,批它干啥?

家乡方言里,“捆”与“孔”并无区别,而且,乡亲们平时砍柴或割草,往往把柴或草捆成大大小小的“捆子”,以便搬运回家。奶奶是个家庭妇女,她很少参加过这样的大型会议,也不识字,更不知道孔子是什么人,故有如此一问。

我也是头一次参加场面如此浩大的会议。开批斗大会的时候,台子上并没有给讲话的人配备麦克风,台下的人又那么多,显得闹哄哄的,讲话的人尽管声嘶力竭,慷慨激昂,可他讲了什么话,我在很远的后面,一句也听不清。整个批斗过程中,我们这些后面的学生,都没有坐凳子,而是踮起脚尖,努力张望,有的甚至站在凳子上左顾右盼,既好奇又激动地“参观”着批斗会的热烈场面。这个大会,我不知道开的是什么内容,连孔子这个名字我也是在回来的路上,从别人嘴里听来的。

对奶奶,我只能如实相告。我说,我也不知道批的是个啥捆子。

我那时还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被大家称之为孔子的人,我也以为我们批斗的,是柴捆子,或草捆子。

批林批孔大会我只参加了那么一次,斗地主的会议,村里不时就会开一次,这样的批斗会纪律比较松散,开的次数也多。我们这些孩子,想参加会议就参加会议,跟在大人后面,极为好奇地,听上一阵子,想看热闹,就看热闹。无人要求我们,无人约束我们。 生产队里开会批斗的,是一个被我们叫做老地主的人。

村里的人,无论老幼,一律叫他老地主。从我记事起,人们就是这么称呼他的。这些人里,当然也包括我母亲。按说,我家在村里,是老地主的近亲,爷爷死得早,出生在这个村子里的母亲,就是与老地主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没有人比我家跟老地主更亲了。但是,奶奶叫他老地主,母亲叫他老地主,村里人都叫他老地主,入赘的父亲和我们兄妹几个,也就跟着奶奶、跟着母亲、跟着村里人,也把他叫成了老地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老地主并不老。时,他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孩子。你要是认为老地主在万恶的旧社会剥削过谁,压迫过谁,那就错了。一个不足十岁的孩子知道什么呢?他会做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呢?他跟他众多的同龄人一样,斗大的字,一个也不认得。

老地主原来的身份,是富农,这是“地富反坏右”里较小的一个阶级级别。老地主的富农身份当然是从父母那里继承过来的。他的父母虽然是富农,在旧社会,在村里,说白了,不过是一个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的典型:他家的土地是比别人多了十多亩,他的家庭是比别人殷实了一点点,他家的房子是比别人多了四五间,仅此而已。人们都知道,他家的土地是凭借几代人的勤奋和积攒,花钱买下来的;他家的房子是他们一家人没日没夜辛辛苦苦地,自己修建而成的;他们种庄稼连短工也舍不得请一个。老地主的父母从来没有剥削过任何人,压迫过任何人。在前,老地主的父母常常是村里人拿来教育孩子的榜样材料,跟他们后的处境,恰恰相反。

听母亲说,老地主的父母是以后才死的。他们去世的时候,老地主还是个半大不小的大龄少年,生活虽然可以自理,但又不到结婚的年龄,自然不曾成家立业。 母亲还说,老地主的父母去世的时候,都没有闭上眼睛。

他们牵挂的,当然是老地主。老地主无兄无弟无姐无妹,他是他们唯一的孩子。 后来,老地主的身份就不是富农,而是地主了。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别的村子斗地主斗得热火朝天,我们村的人,都觉得委屈:他们只能斗富农。而且,这么一个生产队,只有老地主一个富农可以斗斗。这么一来,小打小闹还可以将就,必须斗地主的时候,全村人只能到别的村里,去参加人家的批斗会。原因很简单,我们村里,没有地主可斗嘛!

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村里没有地主,是不行的,老是这么用打游击的方法开批斗会,大家都很辛苦。难道我们村的群众思想觉悟不够高吗?难道这个村里的人,不是从万恶的旧社会过渡到新中国来的?难道我们村里的人,对地主阶级对人民大众的压迫与剥削,缺乏阶级仇恨?后来连生产队干部和大队干部,也认为不妥:别的村里都有地主可斗,唯独我们村,连一个地主都没有,这也太没有面子了,这也太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了,必需改变才行!

有那么几次,人们被生产队长召集起来,到别的生产队里去斗地主。白天要搞生产,开大会斗地主的事儿,往往晚上才做。天黑了,晚饭吃过了,生产队长还得召集社员们,到邻近的村里,去斗人家的地主。摸黑走那么远的夜路就不说了,还得看别人的脸色,也没一个固定的斗争对象:这一次去的,是这个村,下一次去的,又是那个村。既麻烦,又费事。附近的生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队大多在山上,许多人连手电筒也买不起一个,走夜路还得上山下山,既招人烦,又不安全,是得想个办法,从根子上解决没有地主可斗的问题。

生产队长几次三番,汇报大队干部,反复唠叨走夜路的危险与艰难,大队干部几次三番,汇报公社革委会主任,再三阐述没有地主可斗的现实问题。有一次,全公社又开批斗大会,会议结束之后,生产队长和大队干部一道,又到革委会主任那里去叫苦。革委会主任轻描淡写地说,你们可以确定一个对象,再把他“发展”成一个地主,不就不用麻烦了嘛。这倒是提醒了生产队长和大队干部。大队干部拉着生产队长离开了公社大院,这才对生产队长说,你物色一下,就在你们村里“发展”一个地主吧。

还能“发展”谁?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再怎么离谱也不至于把中农或贫农“发展”成地主吧?于是,生产队干部开小会,很快确定了“发展”的人选,又于是,生产队里开大会,人们众口一词,一致通过,将村里唯一的富农“荣升”为地主。然后,生产队长汇报大队干部,大队干部汇报公社革委会,村里这才有了一个地主,有了可以斗争的对象。

并不是生产队干部跟老地主有什么过节儿,也不是老地主跟人们相处得不融洽、不愉快。仅仅是这个村子里,需要一个地主。

在阶级斗争的大环境中,我们村的人,彻底地溶入进去了,再也不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再也不因在本村开不了批斗会而疲于奔命了。

老地主由富农“荣升”为地主,当然由不了他。他的命运,他是没有发言权的。他只有接受的份儿。

老地主的称呼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绑在他身上的。 地主与富农的差别,太不相同了。

生产队里开批斗会的时候,老地主是一个地主,开完了会,老地主还是生产队的社员,还跟人们一起搞生产,跟他当富农的时候,没有什么差别。毕竟是乡里乡亲的,人们对他还算宽容。可是,出了生产队就不一样了。参加全大队全公社的批斗大会,老地主就给整得很惨,比他当富农的时候严苛得多了去了。看到是这么残酷,生产队长就有些后悔当初的选择,生产队长觉得,要是不把老地主弄成一个地主就好了。可是,老地主已经成了地主了,这是生产队长也不能改变的。

斗地主的场面有趣而热闹,我看过多次。村里人形象地称之为“撞大黄”。大黄是一种中药材,生产队里搞副业,曾经种了很多年。大黄粗而直,看上去愣头愣脑的,像某些显得迟钝的人,似乎不那么灵醒(笨拙且迟缓)。那时候,被批斗的“地富反坏右”也常常是这么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常用姿势和习惯表情。把刚从泥土里挖出来的大黄搁在竹制器具里,使劲抖动,使之彼此碰撞,用来磕掉粘在大黄上面的泥巴,谓之“撞大黄”。把斗地主叫做“撞大黄”,贴切极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为什么这么说?“撞大黄”不是要把大黄弄坏、致残,而是为了让大黄更干净,更纯正。村里人斗地主,也不是要把老地主怎么样,而是为了完成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是因为需要斗地主,才会斗一斗老地主的。“撞大黄”在我们村里,也是年轻人之间常玩的一种游戏,说得具体一些,就是用彼此碰撞的方法,闹着玩儿。这么做既可以用来比一比谁的力气更大些,又能够打发富余而又无聊的时间。

那么,开批斗会就是开批斗会,又怎么会是“撞大黄”呢?说来也很简单。斗地主要开社员大会,开社员大会的时间只能是晚上。白天要促生产,庄稼追赶人,那是万万耽误不得的,抓的事儿,只好放在晚上来做。有必要斗一斗地主的那一天,到了晚上,生产队长就在打麦场边一阵接一阵地高声喊:开会喽!开会喽!回头跟旁边的人说几句闲话,过一会儿又高声喊:开会喽!开会喽!生产队长不知道这么喊了多少遍了,人们才三三两两说说笑笑地,从家里稀稀拉拉地走出来,往打麦场那儿聚集。

会议在黑灯瞎火的打麦场上开始了,却没有什么要紧事,无非是安排安排明天的生产:谁谁谁带青壮年劳力,去坡上的旱地锄玉米草,谁谁谁带领妇女和老人,去割草积肥。生产队长是个非常啰嗦的人,他非得把割草的地点和到哪一块地去锄草都安排具体了,才会放心。他还要求他所指定的临时负责人,不做完这些,不许放工。生产队长这么安排的时候,他一定是第二天不能亲自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要去公社开会。这天晚上开社员会的意图也简单,主要是为了安排生产,二来嘛,顺带着斗一斗地主,明天去公社开会的时候,也好向公社革委会汇报、交差。

生产队的社员大会历来不怎么严肃,嘀嘀咕咕说闲话的,给孩子喂奶的,搞小动作穷开心的,不胜枚举,数不胜数。生产队长安排生产连带整顿会议纪律的全部过程,总共要不了五分钟。生产安排完之后,接着进行开会的第二项重要内容,那就是用“撞大黄”的方法,斗地主。 怎么斗?生产队长的工作刚刚安排完,老地主就顺从而又知趣地,站在了打麦场的中心部位,生产队长让社员们排好了队,一个接一个地,用肩膀撞击老地主的肩膀或脊背。人们撞老地主时,用的力气并不是太大,大家都不是真心撞他,更不是体罚或惩戒他。人们这么做,只是装装样子,完成任务。但是,老地主还是站立不稳,这个撞他,他向那边移动几步,那个撞他,他又向这边移动几步。开头的时候还秩序井然,渐渐地,人们就乱了,接二连三地,一窝蜂似的,一通乱撞。

这时,生产队长已经懒得维持“撞大黄”的秩序了,他蹲在旁边,抽他的烟去了。一袋烟抽完,热闹也看过了,生产队长就站起身来说,差不多就行了。生产队长说完,表示批斗会议结束了,生产队长顾自回他的家去了。可是,打麦场里的人,已经无人在意生产队长说什么了,场面早已乱成了一锅粥。人们起先还在装模作样地,拿自己的身体撞击老地主的身体,后来就发展成社员之间嘻嘻哈哈地彼此相撞了。人们喜欢这样的撞击,尤其,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有异性夹杂其中,通过这样的身体接触,许多不可言说只能意会的美妙趣味,更是激发了各自体内荷尔蒙的分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打麦场的,到了后来,就只有一群青年男女:有大姑娘小媳妇,有结了婚的,也有没结婚的,人数更多的,是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人们乱纷纷地打闹成了一团,这样的场面已经不是开会,不是斗地主,而是在进行一场盛大的狂欢了。老年人当然已经退了场,他们围在旁边看热闹,不急于回家睡觉,也不出面阻止。即使他们的女儿或儿媳在里面,他们也觉得,青年人玩玩的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谁都是从年轻时过来的,变老的。那时候,没有电视看,家里连煤油灯也不敢多照,怕浪费煤油,天一黑,如果不开会,除了睡觉就没有什么可做的事情了。精力旺盛的年轻人,谁会放过如此盛大的聚会呢?

老地主早已被晾在了一边,他无趣地看了一阵这场似乎于己无关的热闹,也回家去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斗争对象是什么时候离开批斗现场的。

村里的人,无论大人小孩,都喜欢开会,喜欢用“撞大黄”的方法斗地主,这么做,即使不能参与其中,至少有了热闹可看,不觉得无聊。斗地主当然只是一个借口,一种缘起,人们真正喜欢的,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斗地主了。

老地主的父母我没有见过,我出生的时候,他的父母早已死了,据说都是极为和善的人。土改的时候,他家的土地当然分出去了一些,我不知道分给了谁家。他家的房子,也分出去了一些,这一点我非常清楚:我二爷家就分到了一间,村里一个无人赡养的五保户,也分了一间,另外一家被公认是“好吃懒做”的夫妇,因为土改时,仍然没有房子可住,反而捡了个大便宜,他们足足分走了三间。剩下来的三间房子,老地主还住着。老地主死后,这三间烂得不像样的房子,就成了无人继承的遗产了。这是后话。

老地主肯定是有一个名字的。他叫什么名字?村里年龄大一些的人,肯定知道,母亲跟老地主也算是同龄人,她应该知道,但母亲在我面前从未叫过老地主的名字,村里人,同样没有叫过老地主的名字,我们后生晚辈不好打听这些属于长辈的事情,也不想打听,更不知道老地主叫什么名字了。

大家都叫他老地主,我们孩子,在背地里,也这么称呼他。

后来,老地主都死了很多年了,我才想起,他的名字,我应该打听打听。我曾就此特意问母亲,问了才知道,老地主的名字,叫张俊义。这当然是后话。我要是不问,老地主的名字就会在我这里,成为一个不解之谜,但是,他的名字,不可能是一个无人知晓的谜,他毕竟是有过一个名字的,他的名字,当然是被无数人叫过的。

张俊义这个名字怎么看都觉得陌生,虽然村里人都姓张,这是意料之内的,但是,他的名字给我的陌生感,依然如此强烈,似乎,老地主不应该是这么个名字。在我们村,没有谁的名字让我如此难以适应。这是老地主的真实名字吗,在刚刚听到的一瞬间,我很怀疑。想了想又觉得,这个名字对于老地主来说,又如此合适。的确,没有谁配得上这么文雅的一个名字,如果村里必须有一个文雅名字的话,给老地主用了,就是当之无愧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依照习惯,我还是叫他老地主吧。

老地主的年龄跟我父亲差不多,但我不知道,他与父亲,谁更年长一些。

老地主跟他早死的父母一样,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我记得的是,老地主要是碰见了谁家的孩子,必定停下来,拉住孩子的手,和颜悦色地逗弄孩子几句,临走还说:走,到我家去,我家里有苹果吃。我的童年时代,人们过得都很穷困,零食与水果之类的,因为少见,所以奢侈,尤其是水果,它对一个孩子的诱惑是非常大的。可是,当被诱惑的孩子动了心,拿祈求的目光征求父母的意见时,老地主的好意往往被孩子的父母所婉拒。被老地主逗弄的孩子,如果父母恰巧不在身边,孩子就会兴冲冲地跟着老地主去他家,吃完一个苹果,老地主才放孩子走。他还会对孩子说,想吃了,以后再来。老地主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在腐蚀孩子,拉拢孩子。老地主也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对某个孩子很好,或者,他跟谁家关系亲密。他也明白,大家都忌讳跟他有什么交往。

老地主屋后的园子里有一棵很大很老的苹果树。谁也不知道老地主的苹果是什么时候熟的。老地主把他的苹果摘下来,存起来,过年的时候,老地主的苹果还没有吃完,年都过了很久了,老地主的苹果还是没有吃完。村里的大人,即使偶尔去一趟他家,老地主却是从不拿苹果招待。哪怕你开口跟他要苹果,老地主也会说,苹果早就吃完了。可是,到了后来的某天,某个孩子到了他家,他又会变戏法一般,又拿出一个苹果来。

老地主的苹果,我在他家里,也悄悄吃过,当然吃了不止一次。我吃完苹果,老地主叮嘱我说,不许对别人说,记住了吗?老地主威胁我说,你要是说出去,以后就不给你吃苹果了。这有什么难的?我当然答应。可是,我还是觉得,吃了老地主的苹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一次,母亲问我,我就如实地,说与母亲听了。母亲当即声音很小但却很严厉地告诫我说,以后不许你再吃老地主的苹果了。我不明白她的态度,也觉得委屈。我不听母亲的。后来,我如果吃了老地主的苹果,就真的听从了老地主的叮嘱,不跟母亲说真话了。

老地主的苹果只给村里的孩子们吃,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他对村里所有的孩子都一样好,一样喜欢,他不是针对某一个孩子。 似乎,老地主对孩子,有着无限的爱怜。

老地主似乎不吃苹果,我没有看见他吃过,每一次,他都是看我吃苹果。似乎,看一个孩子吃苹果比吃苹果本身,更有滋味。

一个男人为什么跟女人一样,表现出对孩子的过分亲昵呢?我当时不理解,也未深究。我只是觉得,老地主的举动有点儿古怪。古怪就古怪呗,只要有苹果吃就行。

老地主成为地主之后,就没有人在公开的场合,尊重他了。至少在表面上,人们是这样做的。在村里,他的辈分是最高的,然而,谁都不叫他爷爷或太爷爷,怕因此跟他这个村里唯一的地主阶级,划不清界限。这是路线问题,阶级问题,这个问题在那个的年代,必须分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才行。也是因此——用当下时兴的话来说,自从老地主“被地主”之后,在村里,无论大人小孩,也不管辈分高低,一律称他为老地主。

包产到户以后,政治空气不那么紧张了,人们又无一例外地,叫他“老地主爷”。这很不严肃。论起辈分来,老地主是很多人的太爷爷,甚至更高,父亲叫他老地主爷,儿子还是叫他老地主爷,大家都叫他老地主爷,岂不乱了套了?可是,老地主不计较,别人也懒得纠正,就这么,老地主后来就成了大家共同的“老地主爷”。老地主在应答所有的后生晚辈时,也是干净利索的样子,连声音也是脆生生的!

能够做众人的爷爷,似乎,他已经很知足了。

老地主是包产到户后,又过很多年,才死了的。此前他一直一个人过。老地主的丧事也是全村的人集体给他操办的。按辈分,那时在世的村里人,哪怕是老年人,至少也是老地主的孙子辈,都有义务,都有责任,都该给老地主操办丧事。人们也是那么做的。老地主死的时候我不在村里,不知道他是哪一年死的。有一次,我从城里回到乡下,偶然想起他来,便问母亲:老地主还是一个人过?

母亲说,他都死了好几年了。

我未能参加老地主的葬礼,有点儿遗憾。

我始终以为老地主终身未娶。老地主都死了很多年了,我才知道,他是有过女人的。他的女人在他从“替补地主”过渡成一个货真价实的地主之后,跟他离了婚,很快就改嫁到本县一个很偏远的村子里去了,我没有见过老地主的前妻。据说,他的前妻还给他生过一个儿子。老地主的儿子那时很小,在前妻改嫁之后,很快也送了人了。老地主死后,村里派人专门通知了他的儿子,这个儿子也曾前来参加老地主的葬礼。 老地主的儿子,只回来过这么一次。

老地主的前妻改嫁之后,从未再回我们村。老地主死的时候,村里也没有派人通知她。 责任编辑 刘云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