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
为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全全生产专项 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三年行动,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 和预防控制体系,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完善形成以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为重点的企业安全 生产主体责任体系、以建立企业技术和管理团队为重点的规范化安 全生产管理制度、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 防控制体系、以引入专业化支撑机构为重点的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化 服务体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由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 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 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提升企业本质 安全水平,有效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从业 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企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 重点任务
(一)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25 —
1.建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要建立健全从主要员责人到一 线岗位员工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 业所有人
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法治教育,提高 全员守法自觉性,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 建立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各个岗位安全生产责 任落实到位。 2.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 等主要负责人要强化落实第一责任人法定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发 展理念,带头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加强全员、全过 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 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在安全生产关键时间节点要在岗在 位、盯守现场,确保安全。
3.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内部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落实一岗双责制度。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要严格落实以师带徒制 度,确保新招员工安全作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班组 和一线从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身安全生产职责,严格遵守岗位安 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 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
(二)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团队。企业要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 产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力支持安全管理机构工 作,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企业要持续提升安全管理科学化、专 —26 — 业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安全技术团队。到2021年底前,各重点行 业领域企业通过自身培养和市场化机制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 管理团队。
2.强化安全投入。企业要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 入,严格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坚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 计相结合,确保足额提取、使用到位,严禁违规挪作他用,对由于安 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严 格落实安全技术设备设施改造等支持,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及 时更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提高安全生 产保障能力。企业要加强从业人员劳动保护,配齐并督促从业人 员正确佩戴和使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
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 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岗位操作 技能和应急处置措施,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和未经安全生产教 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技能 提升行动支持,加强企业安全人才培养。到2022年底前,省 属以上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要通过自建或委托方式建设职业院校 (技工院校),实现重点岗位人员\"变招工为招生
4.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各类企业要按照《企 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MGB/T 33000-2016)和行业专业 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要求自主建设,从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 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 理和持续改进等八个方面,建立与企业H常安全管理相适应、以安 全生产标准化为重点的企业自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 产现场管理、
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企业要在安 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运行过程中,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 素变化,持续改进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提升企业安 全管理水平。2022年底前,高危行业及规模以上企业均应完成自 评工作。 (三)健全完善企业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1.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度。企业要按照有关法律法 规标准,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科学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 法,定期组织专业力量和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 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 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持续更新完善。按照有关标准规范, 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评估,加强动态分级管理,科 学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实现\"一企一清单
2.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 安全风险分级、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 管控责任,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 控,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 品、场所和岗位等重点环节,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 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 终处于受控范围内。2021年底前,各类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 风险管控制度。
3.建立安全风险警示报告制度。企业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 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确保每名 员工都
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重 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 源监测和预警。企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明确风险管控和 报告流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接受监管和社会 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和报告工作全面负 责,要按照安全风险管控制度的要求,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定期 向相关监管部门报送风险清单。
(四)健全完善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1.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企业要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 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记录、通报、报告等重点环节的程序、方法和 标准,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 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査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 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 与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等方式,及时向负 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风险管控 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2.严格落实治理措施。企业要按照有关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 定标准,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并向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报 告;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 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闭环管理。2020年底前,企业建立起完善 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021年底前,各地区和各类企业要建立完 善隐患排查
治理\"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自查自改自报,实 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管理和评价,防止漏管失控;2022年底 前,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五)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社会治理。
1.建立完善企业安全承诺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结合本企 业实际,在进行全面安全风险评估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途 径,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系、加大安 全投入、严格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等情况。要加强社会监督、 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完善和落实举报奖励制度,督促企业严 守承诺、执行到位。2020年底前,制定出台包括所有重点行业领 域的安全生产承诺制度。
2.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健全 完善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对存在以隐蔽、欺骗或阻碍 等方式逃避、对抗安全生产监管,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产生重大安 全隐患,违规更改工艺流程,破坏监测监控设施,以及发生事故隐 瞒不报、谎报或迟报事故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 观故意行为的单位及主要责任人,依法依规将其纳入信用记录,加 强失信惩戒,从严监管。2020年底前,修订完成加强企业安全生 产诚信体系建设制度。
3.提升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 筛选一批专业化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支持做大做强,为企业提供高 水平安全技术和管理服务;同时加强监督管理,2020年底前制定 出台技术
服务机构评价结果公开和第三方评估制度,确保规范运 作,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4.充分发挥安责险参与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功能。深入推动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HAQ 9010- 2019),通过实施安责险,加快建立保险机构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等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2021年底前各地区应 急管理部门全部建立安责险信息化管理平台,2022年底前对所有 承保安责险的保险机构开展预防技术服务情况实现在线监测,并 制定实施第三方评估公示制度。对预防服务没有达到规范标准要 求、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予以警示,督促整 改,情节严重的按照《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纳入 安全生产领域联合惩戒“黑名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4月)。按照统一工作部署,各地区、 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进行全面部署安排,广泛宣传发动;要结 合实际制定细化落实方案,明确具体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及时将 落实方案报送安委会办公室。
(二) 组织实施(2020年5月至12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 和企业要对相关企业情况进行梳理研判,重点分析企业层面 目前存在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管理制度等方面 的问题,结合实际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推动重点工程、研究建 立工作机
制,不断推动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 重点推动(2021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 坚持统筹推进、持续深入、重点突出、务求实效,紧盯风险管控和隐 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实施等重点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进度有序推 进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 巩固提升(2022年)。结合各相关单位和企业工作开展 情况,深入分析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健全完善有关法规 制度和措施,逐项推动落实。结合各地区各单位经验做法,梳 理总结一批典型成果,供各地学习借鉴和全国推广。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总结形成本专题年度工作 报告和三年行动报告并报安委会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将本 实施方案与相关行业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有机结合,统筹推进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 案,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抓好组织实施和督促落 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务求取得实效。要推动企业充分发 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 —32 — 断提升企业自主管理安全生产能力水平。
(二) 强化制度保障。制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若干规 定,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自主管理安全 生产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按照方案要求,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 各项
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鼓励各地区和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各 具特色、扎实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形成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的治理成果。
(三) 严格监管执法。各地区要把企业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 任制情况、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情况和开展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 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加大日常执法检查力度。要 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对未按规定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未按规定报告风险和隐患,未建立实施企业安全承诺制度,开展安 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进行查处。 各地区要建立与企业联网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通过大数据分 析评估,加强线上线下监管。要坚持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既要严格 执法检查,又要避免简单化、“ 一刀切\",对重点企业有关部门要组 织专家开展精准指导服务。
(四) 注重典型引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有效形 式,细化贯彻落实措施,强化分类指导推动,鼓励相关企业先行先 试,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以点带面,大力推动企业切实落实安 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企业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改善安全生产条 件,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