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积累
1.(10分)看拼音,写词语。
nián líng
| cí xiáng | jiē chù | fàng sì | líng dang | |
| zhē yǎn | zhà piàn | xiàng mào | miǎo xiǎo | nán kān |
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提供 招供 供不应求
B.哗笑 哗啦 大声喧哗
C.单薄 薄弱 势单力薄
D.晃动 明晃晃 摇头晃脑
3.(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扭扣 蝴蝶 养尊处优 B.暴躁 审视 狂风呼啸
C.酷刑 亨乐 出谋画策 D.屏障 艄公 手急眼快
4.(2分)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B.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今天的印章中多使用这种字体。
C.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
D.“星、凤、蜀、祭、采”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5.(2分)下列关于课文内容及写法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摔跤》一文生动地刻画了小胖墩儿的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出他的机灵。
B.《刷子李》一文通过描写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侧面反映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C.《牧场之国》一文中,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手指》一文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6.(2分)下列关于四大名著中人物与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元妃省亲都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
B.《水浒传》中许多好汉身怀绝技:花荣百步穿杨、时迁飞檐走壁、戴宗日行八百。
C.《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单骑救主、败走麦城的主人公都是关羽。
D.《西游记》中唐僧分别在五指山、鹰愁涧、高老庄、流沙河收了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弟。
7.(3分)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挠”字的音序是 ,音节是 ,部首是 。“挠”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扰乱,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②弯曲;③搔,抓。“挠痒痒”中的“挠”应取第 种解释,“阻挠”中的“挠”应取第 种解释,“不屈不挠”中的“挠”应取第 种解释(填序号)。
8.(10分)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列句子改写为拟人句
①小河边,柳树的枝条在风中摇晃。
②鸟儿在小树林中盘旋着。
(2)孩子不跳到水里。
孩子会直摔到甲板上。(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3)孙膑胸有成竹地对田忌说:“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改为转述句)
(4)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改为反问句)
(5)照样子,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句子。
例: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按学过的内容填空.(14分)
9.(6分)填一填,连一连。
| ,青春作伴好还乡。 | 《从军行》 | 杜甫 |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稚子弄冰》 | 王昌龄 |
| 敲成玉磬穿林响, 。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杨万里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或曰:“ ,何如?”其人弗能应也。这则故事的题目是《 》告诉我们 的道理。
11.(3分)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谁言寸草心, 。
(2) ,小人长戚戚。
(3) ,必自毖。
二、阅读理解.(10分,13分,共23分)
12.(10分)阅读:
两茎灯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记念﹣﹣ ; 登时﹣﹣ 。
(2)“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读了这段文字,我想到了 、 等这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的病情。
(3)“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这句话的意思是: 。
(4)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不是因为 ,不是因为 ,也不是因为 ,而是惦记着 。
(5)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什么?
13.(13分)阅读:
兰花的智慧
①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甸,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②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自身的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③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④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菌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⑤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团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花粉团同粘盘、花粉团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雌花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⑥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团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⑦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地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技术手段。
②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收获。
(2)“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请写出这个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这句话中“练就了上乘‘轻功’”是指 ,“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是指 。
(4)根据第②段文字,简要写出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两个原因。
(5)阅读第④到第⑥自然段,说说“兰花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从兰花的生存智慧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三、习作展示.(30分)
14.(30分)作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你的身边一定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请从中选择一位,动笔写一写吧!注意运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同时尽量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刻画得丰满、生动。题目自拟,500 字左右。
2019-2020学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积累
1.(10分)看拼音,写词语。
nián líng
| 年龄 | cí xiáng 慈祥 | jiē chù 接触 | fàng sì 放肆 | líng dang 铃铛 |
| zhē yǎn 遮掩 | zhà piàn 诈骗 | xiàng mào 相貌 | miǎo xiǎo 渺小 | nán kān 难堪 |
【解答】故答案为:
年龄 慈祥 接触 放肆 铃铛
遮掩 诈骗 相貌 渺小 难堪
【点评】此题根据拼音写汉字,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难写字要着重练习。
选择题.(10分)
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提供 招供 供不应求
B.哗笑 哗啦 大声喧哗
C.单薄 薄弱 势单力薄
D.晃动 明晃晃 摇头晃脑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注意平翘舌和声调的掌握情况,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不同,“提供”“供不应求”的“供”读gōng.“招供”的“供”读gòng.供:gōng供给(jǐ);提供东西或条件给需要的人应用:~应。 gòng受审者口述案情。也指叙述案情的话或文字:~认。故“提供”“供不应求”的“供”读gōng.“招供”的“供”读gòng。
B.不同,“哗笑”“大声喧哗”的“哗”读huá.哗:huá.“哗啦”的“哗”读huā.哗:huá 喧哗;喧闹:~然,~笑。huā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流水~~地响。
C.读音完全相同。故“哗笑”“大声喧哗”的“哗”读huá.哗:huá.“哗啦”的“哗”读huā。
D.不同,“晃动”“摇头晃脑”的“晃”读huàng.“明晃晃”的“晃”读 huǎng.晃:huàng 摇动;摆动:摇头~脑。 huǎng光芒闪耀:太阳~得眼睛睁不开。故“晃动”“摇头晃脑”的“晃”读huàng.“明晃晃”的“晃”读 huǎng。
故选:C。
【点评】多音字的数量虽大,但由于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只要认真加以比较,它不同的读音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3.(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扭扣 蝴蝶 养尊处优 B.暴躁 审视 狂风呼啸
C.酷刑 亨乐 出谋画策 D.屏障 艄公 手急眼快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纽扣:可以把衣服等扣起来的小形球状物或片状物。故“扭扣”错误。
B.正确。
C.享乐:享受安乐。出谋划策:出主意想计策。故“亨乐”“出谋画策”错误。
D.手疾眼快:手眼很快。多形容做事机警敏捷。故“手急眼快”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4.(2分)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B.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今天的印章中多使用这种字体。
C.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
D.“星、凤、蜀、祭、采”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分析】考查了汉字的字体演变和造字方法,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解答】根据积累可知,A、B、C正确,D.有误,“星、凤、蜀、祭”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采”是会意字。
故选:D。
【点评】能更清楚的认识与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汉字的构造方法,体会汉字的魅力。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特点进行作答。
5.(2分)下列关于课文内容及写法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摔跤》一文生动地刻画了小胖墩儿的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出他的机灵。
B.《刷子李》一文通过描写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侧面反映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C.《牧场之国》一文中,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手指》一文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文中句子的理解,完成本题要注意结合对所学课文内容及主题的理解,然后结合具体的句子内容进行分析完成。
【解答】A.不当,《摔跤》主要讲小胖墩儿和小嘎子比赛摔跤,小胖墩儿膀大腰粗,小嘎子虽然手疾眼快,但最后还是摔了个仰面朝天。课文一文生动地刻画了嘎子的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出他的机灵。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此类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熟悉,也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
6.(2分)下列关于四大名著中人物与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元妃省亲都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
B.《水浒传》中许多好汉身怀绝技:花荣百步穿杨、时迁飞檐走壁、戴宗日行八百。
C.《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单骑救主、败走麦城的主人公都是关羽。
D.《西游记》中唐僧分别在五指山、鹰愁涧、高老庄、流沙河收了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弟。
【分析】考查了对名著的阅读情况,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解答】A.《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元妃省亲都是这部小说中的经典故事。描述正确。
B.《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逼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小说中描写了许多身怀绝技的好汉,如:花荣百步穿杨、时迁飞檐走壁、戴宗日行八百。描述正确。
C.《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亦是中国第一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该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其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小说中过五关斩六将、败走麦城的主人公是关羽,单骑救主的是赵云。人物与内容描述不正确
D.《西游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清代多位学者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小说中唐僧分别在五指山、鹰愁涧、高老庄、流沙河收了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弟。描述正确。
故选:C。
【点评】阅读经典著作可以对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一个人的健康长成和道德品质提高都有帮助。
7.(3分)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挠”字的音序是 N ,音节是 náo ,部首是 扌 。“挠”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扰乱,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②弯曲;③搔,抓。“挠痒痒”中的“挠”应取第 ③ 种解释,“阻挠”中的“挠”应取第 ① 种解释,“不屈不挠”中的“挠”应取第 ② 种解释(填序号)。
【分析】本题考查了查字典,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声调,选择字义,要结合词语的意思来思考。
部首查字法:找出这个字的部首有几画→在部首目录找到几画→看页码到检字表→剩下偏旁有几画→页码看到就翻到哪一页→找到字。
音序查字法:找出这个字的读音→看大写→看读音→看页码→找到字。
【解答】“挠”字,读音是“náo”,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N”,音节是“náo”。“挠”是左右结构,部首是“扌”。“挠痒痒”意思是指身上痒,搔一搔或抓一抓。“挠”在词中是搔,抓的意思。故词中的“挠”应取第③种解释,“阻挠”是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的意思。“挠”在词中是扰乱,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的意思。故词中的“挠”应取第①种解释,“不屈不挠”意思是比喻在压力、困难、威胁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挠”在词中是弯曲的意思。故词中的“挠”应取第②种解释。
故答案为:
N náo 扌 ③①②
【点评】常用的查字典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就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选择字意要根据具体词的意思来确定。
8.(10分)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列句子改写为拟人句
①小河边,柳树的枝条在风中摇晃。
小河边,柳树的枝条在风中向我招手。
②鸟儿在小树林中盘旋着。
鸟儿在小树林中久久不肯回家。
(2)孩子不跳到水里。
孩子会直摔到甲板上。(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如果孩子不跳到水里,就会直摔到甲板上。
(3)孙膑胸有成竹地对田忌说:“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改为转述句)
孙膑胸有成竹地对田忌说,按照他的主意办,一定能让田忌赢。
(4)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改为反问句)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难道不是我们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吗?
(5)照样子,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句子。
例: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或许对人类来说,地球是庞然大物,而对茫茫的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粒沙,是微乎其微的。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关联词和补充句子,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解答】(1)考查改写拟人句,要有人物的神情动作等特点;
(2)考查了关联词语。句子之间是假设关系,可用“如果……就……”。
(3)改为转述句,把冒号变为逗号,去掉引号,把“我”变为“他”。
(4)改反问句,添加“难道”“不”“吗”,变句号为问号;
(5)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句子。
故答案为:
(1)①小河边,柳树的枝条在风中向我招手。
②鸟儿在小树林中久久不肯回家。
(2)如果孩子不跳到水里,就会直摔到甲板上。
(3)孙膑胸有成竹地对田忌说,按照他的主意办,一定能让田忌赢。
(4)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难道不是我们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吗?
(5)或许对人类来说,地球是庞然大物,而对茫茫的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粒沙,是微乎其微的。
【点评】改写句子,多种多样,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补充句子,较多时注意分句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句子的整体,前后句要通顺,意思连贯。
按学过的内容填空.(14分)
9.(6分)填一填,连一连。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 | 《从军行》 | 杜甫 |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稚子弄冰》 | 王昌龄 |
|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连线略 。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杨万里 |
【解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从军行》。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宋朝杨万里写的诗作《稚子弄冰》。
故答案为: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黄沙百战穿金甲 忽作玻璃碎地声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0.(5分)填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其人弗能应也。这则故事的题目是《 自相矛盾 》告诉我们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的道理。
【分析】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结合文言文《自相矛盾》的学习与理解填空。
《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难一》,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不管是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不管是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自己的矛刺你自己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来用以形容别人或自己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又用以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故答案为:
物莫能陷也 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自相矛盾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点评】此类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熟悉,也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
11.(3分)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2)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3) 多行不义 ,必自毖。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1)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2)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3)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意思是: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故答案为:
(1)报得三春晖;
(2)君子坦荡荡;
(3)多行不义。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二、阅读理解.(10分,13分,共23分)
12.(10分)阅读:
两茎灯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记念﹣﹣ 惦念 ; 登时﹣﹣ 立刻 。
(2)“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读了这段文字,我想到了 奄奄一息 、 病入膏育 等这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的病情。
(3)“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这句话的意思是: 从那以后,严监生的病﹣﹣天比一天重,再也没有好转 。
(4)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不是因为 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不是因为 还有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 ,也不是因为 记念两位舅爷不在眼前 ,而是惦记着 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 。
(5)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什么?
怎么这么浪费呢?一茎灯草不就够了吗?
【分析】文章主要讲了严监生得了重病,就在他临死前竖起两根指头,大家开始各种猜测,只有赵氏知他怕两茎灯草浪费了油,挑掉一茎后,他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解答】(1)考查了近义词。记念:挂念,怀念,记挂。故近义词“惦念”。登时:立即,立刻。故近义词“立刻”。
(2)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想象,可用奄奄一息、病入膏育、气息奄奄、气若游丝等这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的病情。
(3)考查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段内容可知,“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这句话的意思是:从那以后,严监生的病﹣﹣天比一天重,再也没有好转。
(4)考查了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不是因为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不是因为还有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也不是因为记念两位舅爷不在眼前,而是惦记着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
(5)考查了学生的思维拓展。结合内容理解,例:怎么这么浪费呢?一茎灯草不就够了吗?
故答案为:
(1)惦念 立刻;
(2)奄奄一息 病入膏育;
(3)从那以后,严监生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再也没有好转。
(4)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还有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 记念两位舅爷不在眼前 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
(5)怎么这么浪费呢?一茎灯草不就够了吗?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3.(13分)阅读:
兰花的智慧
①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甸,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②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自身的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③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④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菌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⑤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团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花粉团同粘盘、花粉团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雌花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⑥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团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⑦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地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技术手段。 浑身解数
②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收获。 一举两得
(2)“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请写出这个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让人对兰花的种子的细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这句话中“练就了上乘‘轻功’”是指 兰花种子能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 ,“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是指 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 。
(4)根据第②段文字,简要写出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两个原因。
①种子轻巧,能随风飘荡到很远的地方:②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5)阅读第④到第⑥自然段,说说“兰花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它们跟真菌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②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团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③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6)从兰花的生存智慧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我们要自觉地适应环境,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取生存的条件。
【分析】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兰花传播种子及繁殖后代的方法,告诉我们要自觉地适应环境,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取生存的条件。文章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第①自然段,通过介绍兰花的分布范围广,引出所要说明事物。第二部分为②~⑥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兰花传播种子及繁殖后代的方法。第三部分为第⑦自然段,总结全文,启发人类从兰花身上获得启示。认真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及主题,然后答题。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意思来归纳概括词语的能力。平时多积累词语,理解词语,才能从文中找到对应的词语。
(2)考查了对说明方法的辨析。
“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句中将兰花种子与人的头发相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让人对兰花的种子的细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完成本题要联系上下文完成。
结合第②自然段的阅读可知,这里“练就了上乘‘轻功’”是指兰花种子能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结合第④自然段的阅读可知,“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是指 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
(4)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认真阅读第②自然段,在理解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5)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第④~⑥自然段,在理解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4)考查了对主题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兰花之所以能广泛生存在各种环境中,是因为它为了生存,能克服各种困难,主动适应环境,由此可得到这样的启示:我们要自觉地适应环境,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取生存的条件。
故答案为:
(1)①浑身解数 ②一举两得。
(2)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让人对兰花的种子的细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兰花种子能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 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
(4)①种子轻巧,能随风飘荡到很远的地方:②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5)①它们跟真菌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②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团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③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6)我们要自觉地适应环境,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取生存的条件。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三、习作展示.(30分)
14.(30分)作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你的身边一定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请从中选择一位,动笔写一写吧!注意运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同时尽量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刻画得丰满、生动。题目自拟,500 字左右。
【分析】本次习作为自命题的写人作文,要求写一写你身边优秀的人。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自己身边有哪些品质优秀,值得自己学习的人?以事写人。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解答】范文: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在夜空中,总有颗是最闪亮的星星。在早上,花丛中,总有朵最漂亮的花朵。沙滩上,总有个充满阳光的贝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碰到过许多不同的人,但是有一个人,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就是我们班的小明。
小明今年十一岁了,和我同岁。他长得还挺英俊:黝黑的皮肤,浓黑的眉毛,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里,闪动着热情的光芒,透着机敏和灵气。我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他的外表,而是他的为人。
他学习不算好,但他乐于助人。假如你忘记带什么东西了,他准会在第一时间内借给你。他有时甚至会将自己唯一的英语书借给别人,自己却甘愿受罚。而我对他的印象深刻,是因为那件事。
那一回,是下课时间。我正做着老师布置的习题,突然,闻到了一股刺鼻的、令人恶心的“香”味。我放下笔,寻找气源,哦!原来是一位同学吐了,呕吐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这些呕吐物不堪入目,我们班的班长问:“谁去收拾一下?”大家都无动于衷,这时,有的同学鬼鬼祟祟地溜了出去,有的同学面面相觑,还有的同学若无其事。身为班干部的我,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我的心里很矛盾,这时,小明站了出来,把拖布和簸箕拿了出来,把呕吐物一点一点装进簸箕,倒进厕所。又坦然地回到自己地座位。
他做得是那样轻松,那样自然,没有一点儿嫌弃的意思。顿时,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了,我由衷地佩服他!
【点评】本文小作者选取典型的事例,描写一位热情、乐于助人的同学,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能运用外貌、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刻画人物,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vipyiy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