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本打算早点过去众合力,帮忙打扫卫生。可单车骑到校门口就出现些问题,我在校门口停留了20几分钟(谢谢那位阿叔帮忙整理那部单车)。幸好到众合力时还没到上班时间。看着昨天各组的修车情况以及毛利,还听标哥说:有客户投诉等。本组效率之所以会比较低,其根据本原因在于团队中缺少适当的交流,虽都有共同目标:尽快修理好那部车,但由于缺少交流,分工不明确,并且未能及时反馈各自完成情况,造成团队力量内耗,使得整体效率降低。一个团队中,如果每位战友都有“牺牲”自我的精神,那么这个团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对于我个人方面,我觉得要完成的任务比较重,我要尽快完成查看并掌握相关的修车知识,以便提高本团队的工作效率。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喜欢做项目(什么事情都可以将其当作项目来做),第一,比较完整的策划书(一些相关资料可以多种途径来获取并综合起来,整理出其大概的项目流程);第二,有完整的策划书中,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全方位考虑,将相关资料准备好,并掌握);第三,执行阶段,按时策划书办事;第四,反馈调整阶段(通过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大致流程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求更好地完成计划);第五,总结得失,扩大思考层面,以求更大收获。
下午有一小段时间,我们第二组没有修车单,我在一旁观看良哥拆发动机的情形,他工作很细致、动作也很标准,很专业,一眼就可以看出某个部位的螺丝装错了等。真佩服他。听良哥跟标哥说话,我突然思想上跑出了一个疑问:如果给企业家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选择一个,会选择哪一位呢? 如果我是企业家,我会选择那位既有专业技术,又有管理能力的人,因为他在什么时候都“行”。
今天我们组的修车单还比较多,但是都是一些小问题而已。带着这个疑问,在下午有一小段时间没有事情做时,我跟几位同事聊了他们的工资计算以及相关的分配情况。我才有些知道为什么长安站要这样分配工作,企业管理者是站在管理的角度,在确保企业名声、服务质量的情况之下,才做出这样的管理方法。前几天,我在这方面的观点是错的,虽然是错的,但毕竟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道风景。事情没有对与错之后,只是所站位置不同,思考的层面不一样而已(多谢恩师的教导)。
下班时,在走出众合时,我觉得自己有时太看得起自己了。想法比较单一,不能全方位的、深入的思考问题,。自己仅仅只是个大学生,而企业家之所以成为企业家,他肯定在许多方面都比较突出,都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后辈学习。遇事应该多想想,他人这么做,肯定有他的目的,关键还是要定位好自己。在这几天,我也逐渐体会到该企业的一些管理,都是比较值得提倡的、发扬的。
明确自己的实习目的,少说多做。加油……